从小处着手,提高语言积累效率

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则主要依赖于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却是眼高手低,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学中要善于“小题大做”,关注学生语言积累的细节,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才能提高语言积累的效率。语文教学中的“小”断不可小视,更不能被忽视,因为它们往往都是进行语言训练、达成语言积累的着手点。那么如何敏锐地抓住“小”,并做出大文章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语言入手,注重识记,强化语言训练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是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意蕴世界的载体。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可见,阅读教学应从语言入手,由此做纵深挖掘,以达到积累的实效。
1.强化字词识记和理解,夯实语文基本功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语言贫乏,词汇储备很不尽如人意,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内容枯燥,错别字频现,词语运用空乏无力。究其原因,在于近几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字词教学有所忽视,甚至到了高年级出现字词被架空的现象,有些课堂即使有字词处理的痕迹,也是极其轻描淡写的。是不是语文素养不包括字词的掌握,或者是学生的字词自学能力达到了让我们可以放手不管的地步呢?其实不是这样,语文学习应从字词开始,语言积累首先来自扎实的词语积累和训练。
首先,我们要把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教学落到实处。低中年级要把文本中生字、新词的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高年级教师要教会学生对每一课的生字、新词的音、形、意进行梳理。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时识记生字、新词的音、形,查字典理解词意。这无可厚非,但课堂上我们必须认真检查,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个别多音字或字形复杂的字要特别指出来。而结合文本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识记词语,效果更理想,同时还可以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及生活用词的习惯,可以让学生留心摘录课外阅读中的精彩词语、生活用词等,定期检查督促,从而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积累词语的好习惯。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词语。教师要善于创设语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好词语,如形近字组词、联系上下文填成语、根据词语不同意思造句、用给出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等。只有常用,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字词,形成积累。有些练习过去只被一些教师在复习时所用,这样做至多只能让学生一时强记着,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积累。语文基本功是平时点点滴滴积累所成,字词教学应功在平时,必须长期坚持。
2.把握文本重点词句,提高语文训练效率
当前不少语文课堂训练缺失,一堂课下来,笑过了,闹够了,可课上学生读透了没有,语言训练了多少,却要大打问号。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一堂课接受知识的能力还不强,这就要求课堂上应该减少不必要的手段,减少环节,多关注文本细节,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对于理解文本有重要意义或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点词句,进行扎实的读写训练。
我曾有幸听过于永正老师执教《杨氏之子》这一课,于老师首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从读通到读懂,直至能背诵。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文眼“聪惠”,并紧紧围绕“聪惠”展开教学活动:先让学生寻找“杨氏之子”的“聪惠”表现在哪里,再由“惠”字含“有教养”之意,又让学生谈“杨氏之子”怎样有教养,最后要求学生想象写话,充实文本内容。学生无论是写人物外貌,还是写人物语言,都能突出人物的“聪惠”。这节课于老师紧扣“聪惠”一词,带领学生品赏文本、品读人物,课堂结构简单,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却很深刻,读写训练更是扎实高效。
可见,教师应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引领学生品味文本精彩处,或揣摩语言之妙,或感受形象之美,或体味描写之细,使学生形成对文本的独特审美体验,从而提升学生品读文本的能力,将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保证学生语言积累的效率。
3.填补文本空白,进行想象性语言训练
王尔德说过:“作品一半是作者写的,一半是读者写的。”好的作品总会给读者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即“文本空白”。文本空白看似小而无痕,却是进行想象性语言训练的良好时机。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就给读者留下了多处“空白”。如课文第七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课文对老人扫路时的辛苦没有具体描写,这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补写出老人扫山路时劳累的形象。这篇课文的最后,老人约“我”,30年后还请“我”喝茶。这里也是一个语言训练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三十年后“我”再游天游峰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让学生在续写中升华情感,积累语言。
有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一点课文读后感,或者进行延伸阅读,这些都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

二、关注生活细节,拓宽语言积累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指导他们从细微处捕捉语文学习的资源,并养成自觉积累的好习惯。
首先,要激发学生积累生活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缺乏关注生活的热情,对于生活总是被动接受,不善于发现周围的情、景、事。这就需要教师创造一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每周十大新闻,每月手抄报展等。源于:论文www.808so.com
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生活积累的乐趣,使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无所不在,从而产生关注生活、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观察生活,描绘生活。从身边的小情景中体味生活的味道,寻找语文的踪影,及时做好记录。这样,生活的点点滴滴才会成为语言积累的一部分。我在开学初就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小日记本,并随身带着,发现有意思的现象或看书有什么收获,随时把它们记录下来,每两周在班级里交流一次。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情趣,体验了积累带来的快乐,更增添了积累的,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动力,逐渐形成了观察习惯,也知道了该如何观察生活,提升了观察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小处”着手,关注课内外有助于学生语言积累的小细节,注重识记,把握好训练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言积累的效率。当然,语言积累要循序渐进,我们绝不能急功近利,要从点滴做起。这样,学生的语言积累才能不断充实,语言能力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点赞:5879 浏览: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