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要实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目标,就必须改革旧的美育模式,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有机统

一、构建美育新体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除工具性外,还具有思想性、文学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美育因素必定比其他学科要丰富多彩,含有灵活多样、清新优美的美育因素的审美教育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1 创设情景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美感
愉悦,是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共享的一种心境,一种现实的感受。愉悦性原则作为教学手段,首先在于它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因为愉悦总体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思维比较活跃,情绪较为亢奋,注意力比较集中,学生比较容易处于一种自觉、主动的心理状态中。
情境教学是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动作和文学语言的描绘,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化难为易,培养美的情趣,陶冶美的情操。在《瀑布》一文的教学中,我以电教媒体为突破口,运用情景教学法,使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美得以传递,使美具体化,形象化,吸引学生注意,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伊始,我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随着录像去领略瀑布的雄伟壮丽,感受瀑布的整体美。望着眼前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了情与景相生,思与境和谐的艺术境界。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情境中,生命中的灵气在涌动,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本身的美,感到语文学习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一种情感的陶冶,一种生命意识的唤醒,一种美的享受。激起学生心中的愉悦感,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体验美,在语言文字中挖掘美,评价美,主动去寻美访胜。
2 剖析形象,感受想象美
美离不开形象,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语文审美教育策略要达到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师应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去启导学生思维和想象,要使语言、手势、板书、教具、电教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密切配合,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度。在小学语文教材课文中,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审美评价,总是通过各种形象而自然流露出来,并以此感染人、教育人、表现艺术美。
如《林海》一文,是一篇以作品情、作者情、教师情激发学生情,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很好的例文。在教学中,运用形象化教学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在学生对什么是“林海”感到费解时,先组织观看《林海》一课的教学录像,在他们眼前展现大兴安岭那广似海的绿林。随着悠扬的音乐,一幅幅美丽而又富有动感的画面瞬间嵌入学生们的脑际。这短短的两分多钟时间,却在学生们的脑海里注进了一个个真实、难忘的信息,触发学生内心想象,触动了孩子们喜爱和向往大兴安岭的情感。
老舍在介绍大兴安岭中大片青松边沿的白桦时,作了很形象的比喻,文中写到:“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作者为什么会把白桦林想象成浪花?“泛着”该怎样理解?这些理由往往在教学中要兜好多圈子,并且还难以让学生接受。为此,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在一幅青松、白桦画前,让这个句子以动感形式出现,再配上波涛的声音。这就使得学生通过读其句子,看其形态,听其声音,真切地感受到、想象到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形态美。文中“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是对大兴安岭的景物作整体的描绘,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得很美。巧妙地展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时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调动其无限的想象力,唤起他们的美感。
3 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策略,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4 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策略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首先,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其次,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再次,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理由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最后,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要不断努力,以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切实地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点赞:4777 浏览:1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