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金融安全影响因素与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解决我国金融安全理由的策略有,本文将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解决好国有银行的遗留理由、完善对外资的管理、制定国家金融法规、对金融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金融监管和国家干预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安全;影响因素;策略
1672-3309(2013)07-66-02
一、导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商品、服务、信息以及人才超越国界范围内进行流动和扩张的现象。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体,最终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世界经济已一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孤立存在,国家间的竞争也已不再是军事力量的对抗而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国家的国际政治地位也逐渐取决于其经济地位,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有强大的国内经济实力做后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在经济安全中金融安全至关,我国对外开放速度加快,银行、国际资本、汇率和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越来越影响我国金融安全,国家迫切制定一系列措施应对金融风险。
在当代,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经济运转中的各种关系都可以反映为金融关系,金融可以反映和调控经济的运转状况,因此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所谓金融安全是金融体系的安全,其次是货币资金流通的安全以及一个国家在面对内外冲击的时候保持本国金融及经济不会受到重大损害(吴成颂,2005)。金融安全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机制中扮演着极其的作用,它对经济持续发展起着稳定器的作用(郑柏清,2011)。

二、我国金融安全理由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金融长期处于政府的监管下,在经济全球化下怎样抵御风险至关。在现阶段,发达国家制约了国际金融交易,千方百计把风险转移给发展中国家,我国开放了金融市场后,发达国家更容易把金融风险向我国转移。
(一)银行
银行等机构长期处于国家的保护之下,是体现了政府的意志。改革开放后国家对银行进行了多项改革,但银行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尚未实现。我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涌入国内各大中城市,外资银行的优势资金、先进技术、金融创新、管理理念,加重了我国银行业间的竞争,国内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最后导致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二)信用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仍然处于缺失状态中,银行的不良贷款多,社会对金融体系信心不足。在政府行政干预下,银行贷款给经验不善的国有企业,一些企业借改制的名义逃避债务。导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理由,如贷款人的骗贷、银行的投机冒险行为、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使得银行的融资负担过重等等,但是最主要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国家的体制政策因素,二是银行自身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不善(徐大建,2010)。

(三)资本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处于发育阶段,金融体系不成熟,国际游资即“热钱”为了投机不断涌入,但其目的仅在于短期投机盈利,炒作对象是股票、期货和房地产,较少进入实体经济。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的后果是扰乱金融市场,使国内金融资产上涨,证券和房地产出现泡沫。同时,一旦国内经济有风吹草动,这些热钱便迅速流出,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稳定性。
(四)汇率
发达国家为了转移国内经济危机,迫使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变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加大,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极大影响,进而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此外人民币升值还涉及政治理由,增加了国家调控经济的难度。
(五)人才
金融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专业金融人才,人才储备和管理技术不善。尽管国家培养了大批金融学专业人才,但专项培训和知识更新较少,不能满足金融发展的要求。

三、解决我国金融安全理由的策略

(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如果我国的经济环境良好、金融体系健全,那么金融安全就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就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避开大起大落,是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根本保证。发展经济以增强国力,“发展才是硬”,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好国有银行的遗留理由

要求国有银行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如实披露经营情况,正确化解掉不良资产。同时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迅速适应经济全球化下的竞争方式。

(三)完善对外资的管理

外汇管理局、海关等部门要加强对外资的管理,制约资金进入股市、证券楼市等非实体经济,引导其投资向实体经济。

(四)制定国家金融法规

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金融政策的制定,要慎之又慎,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法律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最的武器之

一、健全的金融法制体系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

(五)对金融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金融创新人才,不仅要求业务上熟练,更要求对国家的责任感。

(六)金融监管

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金融衍生品不断增加,我国的金融监管更加复杂化。发挥银行的调控功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防止泡沫经济。从主要监管业务、干预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转向使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七)加强区域合作

经济全球化决定了一国金融与它国联系的紧密性,因此要加强金融安全,不能仅靠一国的力量,各国共同行动,协调货币政策是至关的。同时,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在维护金融安全上的协调作用。
(八)加强国家干预
政府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扶持的产业,同时政府要建立金融安全预警制度和金融安全应急机制。
参考文献:
[1] 吴成颂.我国现阶段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与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2005,(10).
[2] 郑柏清、周先波.金融安全、全球化与经济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J].南方经济,2011,(07).
[3] 徐大建.我国的金融安全理由与金融监管策略[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06).
[4] 魏浩.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与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安全[J].中国经济理由,2009,(03).
[5] 郭连成.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财政金融安全相关性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0,(11).

点赞:32550 浏览:147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