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高校共青团工作办法探索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精选部分工作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进行开展,通过项目专人化、服务大众化、运行团队化、经费专项化、评估经常化的路径,达到“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探索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
1002-2589(2013)18-0310-02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共青团组织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高校共青团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走向更规范、更科学的发展道路,如何通过共青团的有效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是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挑战和任务。通过探索与实践,项目化管理在共青团部分工作中得到应用,发挥了科学管理方法的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推动了工作。

一、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项目化管理最早起源于建筑行业,二战时期开始在军事工程领域运用,20世纪90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项目化管理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得到普遍运用。近年来,高校将项目化管理手段引入日常工作,从成都理工大学实践的情况看,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是在应用项目化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提高共青团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降低成本、节约利用资源的重要举措,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团员青年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必然选择。
1.项目化管理是健全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的要求。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信息网络时代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工作对象日益复杂化,党和政府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定位和要求,面对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才能跟上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形势,项目化管理作为一种具有现代管理特征的高效管理技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的完善有重要的意义,应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2.项目化管理是新时期提升团员青年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团学工作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团员青年在这些活动中既是参与者,也是组织者,他们是新鲜事物的接收者、创造者、实践者,因此,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团员青年,都应该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参与或组织团的相关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受到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3.项目化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共青团工作科学化发展的有益选择。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对象多元化,很多活动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从事过团的工作的人都知道,高校共青团工作涉及各方面的因素,活动时间、人员组织、活动流程等关键环节都需要把控和管理,要想保证活动有序进行,离不开项目化管理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共青团工作都可以采取这种管理模式。在工作实际中应调整范围及视角,采取引导和传统方式结合,甄别各类工作性质的不同,避免并及时消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成都理工大学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推动项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808so.com
目化管理,结合团员青年的需要,实施了“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项目化”工程,不断推动“文化理工”建设,有效地服务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
1.项目化管理的目标与思路。针对共青团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学校团组织走访调查,摸清团员青年真实需要,通过论证,校团委经过筛选,选取可推广性强、已实际开展过并取得效果和群众基础的项目,通过公开招标,在资金、业务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探寻如何将共青团的工作目标与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载体和方式,使其在参与活动时提升综合素质;项目化管理以项目专人化、服务大众化、运行团队化、经费专项化、评估经常化为目标,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以“立意高远,师生满意”为标杆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为了深入推进项目化工作,学校推进项目管理制度:第一级是学校校级活动项目中精心挑选项目,面向全校组织或个人公开招标;第二级是学院团组织将学院的优秀活动项目申报,学校审核通过以项目化方式运行;第是团支部申报班团活动项目,学校审核通过后以支部项目方式运行,通过“学校发动、学院联动、支部互动”的思路打造校、院、班团支部项目。
2.项目化管理实施方法与过程。(1)广泛深入调研,把握学生需求。通过“勤走访、大调研、常谈心”为主题的系列基层走访活动,多渠道、多层次了解广大团员青年对校园文化活动的需求和建议。通过收集、整理,2012年共有26项校级活动进入“项目化”初选名单。为优中选优,校团委将所有活动预期效果进行了推导,由学生代表参与选出了9个校级活动项目,将其项目化,面向全校招标。(2)转变服务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校团委专门成立“活动项目部”,负责项目化管理的具体运作,“项目竞标”改变直接安排学生组织承办活动的惯例。2012年,活动项目部将9个项目公布,收到67份竞标书,通过答辩,有16个团体、个人以合办或单独承办的形式成功竞标,分别组建了9个项目组,在期限内将项目付诸实践。(3)大力规范扶持,及时纠偏调整。为扶持项目开展,专门安排富有经验的老师对项目组进行指导,活动项目部向每个项目组派出长驻项目组特派员,参与项目的管理,及时反馈信息,项目组定期提交项目进展报告,活动项目部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其不断完善;整合宣传力量,对项目进度,特别是举办的时间、地点进行预告,对于部分做出成绩、做出亮点的项目,向《成都日报》等媒体发出采访邀请,扩大宣传面。(4)完善考核机制,创建校园文化品牌。立足实际,倾听学生心声是项目化管理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为增强项目整体协调性,促进项目交流,规范进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项目阶段完成时期,举办项目化答辩大会,由指导老师、参与学生予以打分,评选出优秀项目组;对未能达到既定目标的项目组,取消承办的资格,重新招标,增强项目组的紧迫感,真正做到“项目为同学,同学来打分”,保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3.工作成效。(1)通过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2012年校级项目化管理有67位个人或组织参与竞标,涵盖7个校级学生组织,17个院级学生组织及各类社团;团支部项目化管理共有125个支部申报,在学生覆盖面、参与度等方面,创历史新高。(2)通过搭建统一平台,促进了资源整合利用。邀请著名主持人陈岳、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刘兴诗教授等参与“说出你的故事”项目,优势特色活动通过“项目化”,质量和影响范围得到了很大提升,打造出了“图书馆让座卡”、“咖啡屋交流会”、“爱在红花”等系列品牌活动。(3)通过“项目化”,全校团组织的观念发生转变,由直接分配任务变为主动争取。任何活动项目想要得到认可,都需要仔细调研、精心准备、认真总结。“项目化”提高活动主办方危机意识,提升全校学生活动的总体质量。

三、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思考

近年来,我校团组织坚持“有效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有效凝聚青年”和“项目化实施、品牌化打造、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的“三效四化”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共青团工作机制,坚持项目化运作,遵循工作规律,不断提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使活动项目成为团员青年展示才华、团组织凝聚青年、学校文化育人的有效平台。
1.高校项目化管理核心是以人为本。实施过程中要紧密依靠团员青年,目标是使大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同时受到感染和教育,指导思想需要不断创新,切实了解师生诉求,不断调整思路,实施方法要紧紧围绕学校实际,实现路径可以有多种,需要团组织及时搭建平台,通过打造品牌,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连贯性,要有一套完整的思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
2.要注意充分整合资源。高校团组织能掌握的资源有限,整合社会资源是团的工作发展必然需求。通过资源整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意调动校内外资源,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3.构建项目化管理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拓展项目化管理的渠道和空间,构建“大型活动届次化、中型活动专业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的活动项目格局;按照“围绕第一课堂抓校园文化、围绕专业要求抓素质拓展”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积极性,完善“学校发动、学院推动、支部联动、社团互动、学生行动”工作机制,把项目化管理与学生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与班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实现活动组织多层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多元化、活动主体全员化,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4.打造出精品活动项目。精心选择设计符合时代特征、本校特色、青年需求的活动项目,从项目的需求分析、策划设计、资源整合、目标制定、职责划分、过程管理、绩效评估等环节着力,确保项目化管理工作策划严密、可操作性强、落实到位、影响广泛,强化过程控制,打造精品工程,通过项目管理打造品牌项目,通过品牌项目带动工作全局。
5.扩大宣传力度,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广泛的宣传和关注会带动更多资源支持项目化管理工作,树立项目化工作的良好形象,为进一步开展项目化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需要创新宣传形式,实现宣传载体多样化、宣传内容新颖化、宣传体系网络化的目标;重点突出网络宣传媒体的利用,完善新媒体使用及管理,提高信息更新频率,构建成规模、成系统、易监管、覆盖广的宣传网络。
6.要提高开发项目化管理的针对性和规范性。团的项目化管理内容多,管理办法各异,项目布局点多面广,组织管理较为复杂。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根据项目特点和性质,提高管理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在项目的立项决策、实施管理的环节,要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的作用,扩大受益群体的参与度,提高项目决策的透明度,整合力量,积极探索建立“各司其职、制衡防错、协调高效”的管理方式,以科学的方法、规范的程序组织好、管理好团的项目。
参考文献:
陈霞.项目化管理:高校共青团工作思路探索[J].生产力研究,2009,(7):84-86.
付红玲,陈泽明.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78-92.
[3]黄可,胡琳.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探究[J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808so.com
].社会科学家,2006,(1):132.
[4]余培雄.关于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79-80.
[5]李佳.整合社会资源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能力[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42-44.

点赞:6201 浏览:1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