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档案管理存在理由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大学毕业生档案是以大学生本人姓名为特征,证明其身份、学历,记录其学生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及个人特长等的原始记录,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真实反映,也是用人单位分析判断其素质与能力的重要依据。大学毕业生档案作为个人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的“准入证”,关系到毕业以后就业安排、转正定级、工龄计算、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切身利益,对于考研、出境、公、工作调动、结婚、生育、各种社会保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新的就业制度和环境的影响,在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和流转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理由,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作为借鉴。
1 当前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理由
目前的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受就业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影响,大学毕业生档案的流动更加频繁,现行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已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
1.1 大学毕业生对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改革为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用人单位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择优录用。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通过简历包装进行自我推荐,通过个人素质及其外在表现实现就业,档案作用有所弱化。那些未及时落实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四处奔波找到理想工作是首要任务,到人事部门报到后,大学毕业生档案是否到位也不再过问。由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档案重要性缺乏了解,不够重视,甚至有的毕业几年了,档案还在学校放着。还有将档案放在家里,更甚者早已不知将档案丢在何处,似乎“档案没什么用了”。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后更是对档案持无所谓态度。
1.2 多头管理造成混乱。早在1988年,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人调发[1988]5号)文件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统一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及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等机构负责。其他机构不得承担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但由于历史的、体制的理由,现在很多部门都在公开或私自管理大学毕业生档案,除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外,劳动部门、失业管理部门、劳动保险机构、一些社会团体也在管理,国企在管,私企在管,一些民办机构利用各种名目也在管,大学毕业生不知道档案该转交到哪些部门管理,不少私人企业、社会团体、机构也难以按照规定妥善保管大学毕业生档案,甚至一些机构把保管大学毕业生档案当成了牟利的手段,并不惜恶意竞争。
1.3 “弃档族”越来越多。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开展,人才流动和竞争愈演愈烈,异地就业现象非常普遍,致使许多大学毕业生与其档案天各一方,造就了一大批“弃档族”。特别是那些率先打破“看档招人”这种传统思维定式和招聘套路的非公有制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更注重能力考察而非档案,加之没有保管这些档案的权限,来此打工的大学毕业生无奈只有弃档。还有一些没有找到稳定工作或工作不理想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为存活打拼,根本无暇顾及档案,慢慢也成了“弃档族”。至于那些跳槽、异地求职,以及自费出国留学、移民手续的大学毕业生,也因种种理由最终选择了放弃个人档案。这种人档分离现象,对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4 档案管理不规范。目前,档管部门只是照搬中组部下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开展工作,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一是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二是在管理上流于形式,对接收到的大学毕业生档案,只是按学校或接收时间不同在原档案袋上直接编号;三是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尽管计算机管理运用十分普遍,也仅限于将名字与档案号输入、输出的检索管理,计算机现代化管理的潜力完全不能发挥出来。这就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档案内容不建全、管理混乱、运转慢、效率低等理由,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2 导致大学毕业生档案出现理由的理由分析
2.1 社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理由。在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事档案已不再是用人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唯一依据,更多的作用已转变为提供相关的人事服务,这加剧了弃档者人数的增加。另外,也有不少毕业后暂时找不到接收单位而把档案留在学校,随后一直置之不理的。
2.2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体制方面的理由。高校毕业生档案工作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目前,各个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体制不一,多数高校没有专人负责,一般都是在学生毕业前后临时突击性整理,完成毕业生档案转递过程。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日常整理不及时,导致用人单位需要查询时,很多档案材料难以查找,继而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
2.3 高校毕业生对人事档案认识方面的理由。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认为找工作看重的是能力,档案不怎么重要,需要档案时再说,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知道如何看待自己的档案,这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如,有些职称评定需具有三年工龄记录,而这个条件只有在档案上才能体现,如果档案没有得到正常管理,工龄的记录就不完整。
2.4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队伍方面的理由。由于高校对学生档案重视程度不高,管理投入有限,并没有配备专职的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同时,多数学生档案管理者自身档案意识淡薄,专业知识欠缺,未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观念,对学生填写的归档材料没有严加管理,涂改、漏填、缺页现象多有发生,档案存放无序,整理不规范,致使查阅不便,甚至还存在丢失、损坏等现象。
3 新时期加强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策略和倡议
为使大学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广大毕业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增强创新意识,更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切实增强大学毕业生的档案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理由及策略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意识。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在大学生毕业离校前,要向学生讲清楚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告知他们在离校后应怎样到生源地人事部门报到的有关事项,并积极协助报到地人才服务机构做好人事档案的转移工作。作为管理大学毕业生人事档案的人才服务机构,在学生报到时要向学生讲清楚个人档案的重要作用,并按照有关程序做好大学毕业生人事档案的转接。用人单位要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被录用大学生将人事档案转移到工作地,解决人档分离理由,同时也便于及时补充档案。毕业生应当慎重对待自己的人事档案,在离开学校之前,弄清楚自己的档案在什么时间被转到哪个地方去了。对于毕业时顺利就业的毕业生,要询问清楚用人单位的性质,能否接收档案,并及时转档手续。在没有搞清楚用人单位是否具有人事主管权之前,不要把档案转入这个单位,应该把档案转递到这个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去。对于那些已经与单位签订三方协议的毕业生,学校将依据三方协议为学生转档;未落实户档去处的,学校将为其二分回省手续,毕业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到证所指单位报到,人事档案相关手续,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弃档。
3.2 切实加强对大学毕业生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接收到的大学毕业生档案应重新整理,剔除无用的资料,对应保留的资料,按照人事档案划分类别入档,并规范编写页码、目录、标题,一一对应,装订入盒,重新组卷。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档案资料收集工作,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全面收集材料,完善档案内容。特别要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毕业生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政治素质等方面的材料,了解其近期经历,将其培训进修、科研成果、论文发表等新记录补充进档案中,准确、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现实表现,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要重视建立专门的大学毕业生人事档案库,将所有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统一整理,分门别类,按照人员年龄、学历、专业、姓名等统一编号,并建立多种检索方式,便于查找、利用,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3.3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强化开发利用。档案工作者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利用计算机技术、数码技术、影像技术、条形码技术等进行技术革新,解决比较繁琐的操作理由,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将大学毕业生人事档案统一输入到计算机实行统一管理,并建立以姓名、年龄、学历、专业等为标题的多种检索方式,建立专门的大学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库,形成各地政府的人才储备库,并将人才储备库推向市场,形成政府的人才品牌,利用多种渠道向社会宣传这一品牌,向各用人单位推销储备人才,充分做到人尽其才。通过市场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理由及策略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运作,使各地人才资源配置更为科学、合理。
3.4 加大人事工作力度,彻底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随着市场就业机制的实行,大学毕业生择业时间进一步延长。针对这种新情况,应加大人事工作力度,使人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有力保障。一是不断扩大人事范围,在继续做好“个人”的基础上,积极与各高校联系,宣传人事政策,并制定对毕业生实行人事的优惠政策,对毕业生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二是进一步完善人事内容,对毕业生的干部身份、转正定级、落户手续、养老保险等方面实行全方位,彻底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鹤壁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来稿日期:2014-04-14)

点赞:5474 浏览:1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