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科指导小组作用 实现常态课有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秉承“对常态课予以足够的敬畏与尊重”的理念,我们积极探索“发挥学科指导小组作用,实现常态课有效教学”的管理之路。学科指导小组着眼日常课堂的观察与研究,真诚地帮助各学科的教师聚焦课堂,实践着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的作用。
关键词:常态课;学科指导小组;有效教学;会诊课堂;共同体
1674-9324(2012)08-0094-0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常态课是关键。对常态课予以足够的敬畏与尊重,是我们在教学管理中一直秉承的基本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对常态课的管理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研究。我们认为:常态课的课堂比之评优课、观摩课更真实、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状态,教师追求课堂的有效首先应该表现在追求常态课的有效。我们组建了学科指导小组,加强了对常态课的过程管理与指导,探索了一条“发挥学科指导小组作用,实现常态课有效教学”的管理之路。学科指导小组是在校长室领导下由教务处具体落实学科教学指导的专门组织,成员为各学科教学骨干。其职责是发挥好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的作用,真诚地帮助各学科的教师会诊课堂,提升日常课堂教学的能力,实现常态课的有效教学。

一、学科指导小组工作原则

1.常态性原则。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保持常态性高效是我们孜孜的追求。学科指导小组着眼于对常态课堂进行会诊,需要真实的情境与教学状态。开展指导活动前不预发通知,采取的是随堂听课的形式,以确保对常态进行真实的研究与指导。
2.指导性原则。指导小组成员在对常态课进行观察、分析、评议的过程中,着眼于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着眼于教师对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的关注。对课堂的会诊与研究,要真实地发现问题,切实提出改进的措施,真正地发挥指导的功能,让被指导的教师明确发展和提高的方向,明晰如何完善教学行为的方法。
3.有效性原则。主要包括目标指向的有效性、指导工作的有效性两方面。学科指导小组的目标指向常态课的有效教学,必须研制常态课的有效教学质量标准,并围绕这一标准开展活动;学科指导小组的指导工作的有效性表现在不搞形式,不搞花架子,着眼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眼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4.分类性原则。常态课的有效性标准因课型不同而有所不同。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实验课……指导小组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有效性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5.激励性原则。学科指导小组对常态课堂的会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挑刺,而是一种帮助,一种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共同提高的机制。要发挥好指导小组工作的激励功能,既要会诊问题,又要发掘亮点,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改考核性评价为指导性评价、促进性评价。

二、学科指导小组工作流程

1.建立小组成员库,有针对性地抽取每一次的指导小组成员。为加强课堂的领导力,我校把学科指导小组确定为一把手工程,校长任学科指导小组组长,全面规划统筹学科教学发展,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指导小组的工作,教务主任抓好工作的落实,学校从各教研组中选取骨干力量担任学科指导小组成员,组建了学科指导小组成员库。每次活动,不预先通知,教务处根据阶段性工作目标及教师发展情况,确定听课的班级及教师,从学科指导小组成员库中抽取相应学科的成员3-4名参与整个指导工作。
2.开展课堂会诊,在交流、研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观察课堂。指导小组成员走进课堂,对课堂状况进行全面观察了解。观察内容包括各学科教学有效的通识标准及微观领域的专题状况。其中教学有效的标准包括:①教学目标是否明确?②教学是否创设一定的情境?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激励性?④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敢于发言?⑤教师是否留有时间让学生进行当堂反思、总结和交流反馈?……微观领域的专题状况主要是指围绕课堂的某一要素,进行专题观察。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课型观察的内容有不同,这需要学科指导小组的具体负责部门教务处根据教师情况与课型作出具体安排,并安排相关指导小组成员责任到人具体负责专题观察与专题分析。(2)分析课堂。指导小组成员根据分工,根据专题观察情况,依据课堂观察量表提供的客观情况,对课堂情况进行量化分析,肯定成功之处,解剖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研讨解决策略。因为有观察量表作依据,避免了评课的随意性,克服了评课的泛化倾向,大大提高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针对性。(3)研讨课堂。指导小组成员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建议之后,被指导者与指导者一起互动,共同研讨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明确下一阶段教学的关注点,并结合关注点明晰关注的思路,形成关注的策略。
3.进行跟踪,在践行整改方案中完善教育教学行为。(1)教师反思。教师根据指导小组的课堂意见及研讨情况,及时进行课堂反思。具体方法为:①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在备课内容之后,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得失。②撰写教学随笔,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度反思。③提炼出微型课题进行专题研究,问题即课题,来源于课堂的课题切口小,针对性强。学校对教师的反思采用自主反思与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与督促。(2)跟踪指导。指导小组从被指导的对象中抽取部分,进行跟踪调研和指导,检查教师对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强化成长与发展意识,及时吸纳优秀者参与指导小组活动。(3)课题跟进。课堂的研讨离不开深入的研究。学科指导小组对课堂问题的发现,引发了对许多课堂实际问题的思考。我们及时把这些问题上升到课题的高度,教科室加强了对这些课题的管理,形成了指导的全过程管理,保证了指导工作从机制到评价的到位。

三、学科指导小组工作的思考

学科指导小组工作机制的建立,改善了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感觉到受益的不仅仅是被指导者,指导小组的成员也是受益者。因为学科指导小组成员在指导别人的同时,在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808so.com
与被指导者研讨的同时,也促使自己在学习,促使自己在研究,促使自己在提高。从这一意义上说,指导小组成员与被指导者的关系应该是学习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他们在指导与被指导中更多的不是学科权威,而是一种基于研究课堂实际问题的课堂研究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式的关系就研究氛围来说无疑是宽松的、平等的,易于接受的,但它同样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当全体教师的水平到了一定层面之后,缺乏高端引领的指导活动要突破瓶颈就产生了新的问题。怎样解决高端引领的问题?需要不断研究。

点赞:16977 浏览:7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