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最优化理论在中职护理化学教学中应用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强调学习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章从课改实验出发,探索中职护理化学教学最优化的策略和途径,突出基础性、实用性与先进性,并根据该原则制定教学大纲和内容,充分体现护理化学为医学服务的特点和目的。
关键词:教学最优化;护理化学;应用
1671-0568(2013)26-0104-02
教学最优化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和成就的体现,教学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形式、策略、特征及教学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系统论和制约论,合适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组织原则。
教学最优化强调要从过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存活,学会做人。因此,教师应转变旧的教学理念,让不同学生都能优质的教育,确实减轻学生负担,还学生一个美丽、新奇、充满童真和灵性的世界,把推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协调发展作为,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优学。为了达到此目的,经过引进、消化、创新形成了许多教学策略或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策略,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最优化理论在中职护理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1.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个理论体系,包含一整套概念工具。除了教育学本身固有的之外,也有来自于哲学和其他相关科学,它们在辩证唯物主义系统策略统筹运营下相互联系的、合乎逻辑的新理解。其中,一些基本概念由于其内涵所把握的是教育教学活动更为广阔的领域,所说明的不是具体对象个别而特殊的属性,而是该类对象最本质的属性,这样的概念对教学具有现实。
从语源上看,“最优化”术语来自于拉丁字optimus,即最佳、最适宜于一定条件的任务之意。现代科学上的“最优化”术语源于数学,应用到交通、运输、生产管理方面的大意是指:按照某一衡量标准去寻求最好的方案,以达到较经济地使用人力、物力并获得最好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要达到高效能、低消耗,或高产、优质、低耗。这种寻求最优效果的可能性,几乎渗透在一切社会活动之中,以至于有人把“最优化”看成劳动的普遍规律。说它是规律,并不是意味着最优化劳动是一种到来的现象,正如劳动本身包含着动机、目的、工作方式等主观因素。
2.最优化理论在中职护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是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2)当谈论最优化时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言。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理想化,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巴班斯基指出,这种观点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具体性学说为依据。某种策略对某种情况是最优的,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不是最优的策略。过去最优的,现在则未必仍然最优;同样,现在看来是最优的,将来也可能发生变化。由此可知,最优化是指具体条件而言,没有通用于任何条件下的最优化。
(3)教学过程中最优化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策略,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认真贯彻这个原则,就是要运用综合性的观点来调动教学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科学组织教学方案。巴班斯基认为,它是一种有目标的科学制约行为,而不是具体策略。

二、中职护理化学教学目前状况

1.课时目前状况
中职《护理化学》课时少,教学任务重。从108课时削减到48课时,甚至是3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40节,实验课时8节。然而,《护理化学》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三门学科。
2.学生目前状况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护理专业实行文理科招生,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文科学生,他们的化学知识基本停留在初中阶段,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统一。
3.教材目前状况
教材是承载并传递课程内容的载体和媒介,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更是培养人才的保证。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进而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护理化学》教材主要存在以下理由:①理论性强,实用性不足;②内容陈旧;③内容相近,克隆;④出版社急功近利,编写者浮躁;⑤各编写团队认识差异较大,内容广度、深浅度不一。
4.教学目前状况
(1)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心理准备不足,学习策略和能力还停留在高中层面,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策略。受知识方面的局限,学生片面地认为化学与医学联系不强,容易忽视对本课程的学习,表现出应付、被动的学习状态。
(2)学生化学基础不牢,层次落差大。中职生源类型复杂,文科生的化学成绩不好;来自中专、职高、技校的毕业生(对口生),其化学基础知识同样较为薄弱,给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3)教学特点不突出,教学安排不恰当。中职教育的教学特色不突出,非“本”非“专”,教学计划是本科压缩版,教学安排也常以学时少而随意分配学时,理论与实验的比例达不到“中职教学计划原则意见”的要求,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加上学习科目多,学生负担重,个性得不到发挥。

三、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施策略

1.突出,解决难点,各个击破
根据大纲和将来学生工作的,选择与临床护理专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讲授,如生物碱、维生素、糖、蛋白质及核酸等,这些知识不仅与日常生活、人体健康有关,而且与其他医疗护理的基础学科相关,因而分配学时应有所侧重,讲解这内容,反复细讲,把关键理由讲深讲透,直到学生弄懂为止。而像绪论中的分子杂化轨论及光谱学这方面的知识深奥难懂,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很少用到,可尽量压缩或只作一般性介绍,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即可。
2.构建护理专业化学知识的教学体系
在构建护理专业化学知识的教学体系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和护理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删除了现行教材中的蛋白质α-螺旋、γ-射线衍射结构、固相酶、其他单糖的代谢等内容,精简了三羧酸循环、个别氨基酸的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等内容,增加了维生素Ber缺乏产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胰岛素休克等内容。
3.增补一些与护理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内容
护理课程及护理工作中经常涉及溶液的浓度和渗透压,因而应加强溶液浓度的计算,以及溶液的配制和稀释知识的学习。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应增加有关环境化学的内容,如化学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及其对人体的影响,环境中化学因素对人体的作用,常见地方病与地理环境中化学因素的关系,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职业病与工作环境中化学因素的关系等。让学生建立从环境化学的角度来考虑疾病防治的观念,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性,增强环保意识。
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孤立地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深思,而要从中职教育的特点去考虑,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使用最优化理论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倪瑞星,刘杏恋.改善医用基础化学教学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1).
[2]白斌.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目前状况与改革深思[J].卫生职业教育,2004,(9).
[3]刘知新.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2.
[4]徐承波等.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与建设出版社,2011.

点赞:6786 浏览:2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