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探以理由为中心,探讨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问题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前进,而现今的课堂教师提出问题、讲授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工厂批量生产出的零件一样,虽然合格,但毫无创意。必须把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还给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初探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有效教学
面对新课程,我们应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又应如何组织教学,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一心一意进行探究学习?现以人教版高中地理上册第三单元3.4节《海水运动》为例,对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研究。
一、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选择性提出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收集、归类,并把提出相似或相关问题的学生分到同一组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和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内容和目标才能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列出一个预习提纲,制订预习计划。
其次,要认真辅导和检查学生预习,否则学生疑难增多不解,会使学生自学积极性锐减。
预习的核心任务就是对所学的内容提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808so.com
出质疑,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根本性所在。学生可以围绕概念、方法、结论进行有选择性质疑,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多样性,但必须围绕课文中心内容提出。如,《海水运动》一节,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质疑,提出
问题。
1.潮汐什么时候形成大潮,什么时候形成小潮,为什么?
2.利用潮汐一天可以发电多少次,为什么?
3.地中海、大西洋表层的盐度为什么不一样,经过直布罗陀海 峡表层和底层的海水流向有什么不一样?
……
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在一张纸上交给教师,教师通过阅读学生质疑的问题,掌握了学生学习困难在什么地方,并把相似或相关问题进行分类,从而把全班的问题分成几大类,每类问题选一个接受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组长,教师在课前先对组长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有对问题的解惑以及组长回去后怎样针对
组内的问题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二、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对质疑问题进行分组探究,各组把对问题探究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1.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教师应制订学生必须遵守的学习行为规则,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只是布置任务,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教师需制定一些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学习行为规则,如,批评别人应针对某一观点,而非个人;积极地听取别人的有用意见;听从组长,按时间有序地安排学习进程……
2.教师应巡视各组探究活动,了解各组学习的进程,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当小组探究问题遇到困难,教师可视情况是否给予帮助。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疑、拓展后,还可提出新的问题,点燃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如,《海水运动》一节学生在探讨二战中德军潜水艇关闭了发
动机,顺流游出直布罗陀海峡,避开了英军的监听,绕到英军背后,偷袭英军得手。德军主要是利用了密度流的特点出奇制胜,教师可以对密度流的知识进行拓展,密度流不只分布在直布罗陀海峡一处,具体还分布在什么地方。
3.各小组研究成果课堂展示阶段,教师须发挥主导作用
新课改倡导赏识教育,对批评这一基本的教育方法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地表扬。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的评价:“你回答得很好!”或者是“你回答得不好!”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笼统,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误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要明确地加以匡正。
教师在这一环节,需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对课文内容进行解疑及高度概括。
以《海水运动》一节为例,教师可在黑板或通过多媒体展示,列出知识框架及核心内容,具体如下:
洋流(包括成因、按成因分类、性质分类、影响因素)
洋流的分布规律(包括模式图、分布规律、各大洋分布图)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海洋生物、海洋环境、航运等四方面)
学生在听完教师讲解后,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清晰、透彻。
三、布置课后作业练习,巩固问题探究的成果,各小组成员针对疑难练习题提出新问题,并进行新的探究
作业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常规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的一种基本途径,更是洞察教学理念更新的窗口。好的作业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而学生对作业练习的理解程度则直接反馈出教学效果。这一环节教师须注意以下两点:
1.课后作业练习具体包含哪些知识点,教师要依据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设计,切不可完全依赖一些教辅资料的练习。
2.教师要及时批改或抽查各小组的作业,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初步分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效果如何。

四、教学反思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积极性,使教师上课更具有针对性,以下是本人以《海水运动》一节为例尝试教学后的一些反思:
1.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思维能力得到必要的训练机会,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质疑、解疑中得到提升。
2.以问题为中心,使知识点学习紧紧围绕问题展开,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及识记。
3.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质疑的问题划分不同层次的小组,教师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得层次性教学得以很好的开展。
4.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付出的劳动将会增多,在刚开始实施阶段,如果师生信心和毅力不够,可能坚持不下去。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民族高中)

点赞:15184 浏览:6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