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税源我国税源化管理国际经验借鉴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源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发达国家都重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研究,形成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在税源管理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对提高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水平,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税源专业化 管理 国际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种模式

1.税种类型模式
按照税种的不同设立专业税务管理机构,实行税种专业化管理,要求机构在设立时,必须遵循相应税种对应相匹配的税务管理机构,如增值税管理部门、所得税管理部门、国际税收管理部门等。各税种管理机构都是彼此独立的部门,自身功能完整,相互独立。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新加坡。其国内税务局按照税种的性质和作用,分别设立了个人所得税局、公司税局、货物与劳务税局、财产税局等。
2.征管功能模式
按照税收征管功能设立专业的税务管理机构,如征收管理部门、税务审计部门、纳税服务中心等。这是税种类型设置模式的升级换代,它变单纯的税种管理为综合的征管业务功能管理,打破了税种的条块界限,从而实现了税收各个业务管理环节的专业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专业岗位技能。其代表国家是加拿大。
3.纳税人类型模式
从税收角度看,客户群通常都是从企业的角度划分的,通常的分类有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划分的标准就是他们的营业额或者毛收入,也可能是企业资产或者雇员人数。在规模分类的基础上,有的发达国家是进一步细分,按照行业类型、税收类型,或者是风险类型进行划分。美国是纳税人类型模式的典型国家,实行联邦、州和地方征税制度。政府各自行使属于本级政府的税收立法权、征收权:联邦与州各有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州的税收立法权不得有悖于联邦利益和联邦税法。
4.混合模式
混合型税收专业化管理类型,顾名思义,是指按照上述两种以上标准建立税收管理机构的方式。日本是税种、征管功能和纳税人三种标准的全功能混合型的税源管理制度,实行、都道府县、市町村课征的制度,由征收的税称为国税,由都道府县征收的税为地方税,日本的税收立法权统一在国会,各种税法都要经国会批准,主要税种管理权集中在,一些地方税的解释权或减免权归地方政府。日本实行的是地方兼顾型税制,国税、地方税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国税由大藏省管理,地方税由自治省管理。

二、国际上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1.专业化的行业分类管理
国际上通常选择重点税源行业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行业税务管理机构。行业税务管理机构一般隶属于按企业规模分设的税务管理机构,即归属分企业规模税务管理机构下的二级甚至管理机构,如大企业税务管理局下的行业税务管理分局或行业税务管理组。如英国大企业业税务管理局下除了设13个分局负责公司税征收、12个分局负责雇主的税收及基金的征收外,另还按照行业设立15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808so.com
个组,分别为金融与财经、保险、建筑、财产、零售、电力、水、媒体、汽车制造、石油、医药、电信、航空、铁路、航天税务管理组,这些组被派驻各地,大都在公司税分局所在地办公。
2.专业化的大企业管理
大企业员工多、业务量大,涉及大量繁琐的税务问题和会计处理问题,税务部门管理难度较大。由于大企业又是税源大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重点加强了对大企业的税收专业化管理。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大企业的确定标准主要与其营业额、资产额、注册资本、应纳税款等指标有关,总数只占全部企业的1%~2%。在管理职能上,日本、法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的大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能是有限职能,而非全职能。他们不承担纳税人所有的税收管理事务,而把精力集中到处理风险分析、审计、转让定价和资本弱化等问题上。
3.专业化的税务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国外的管理机构设置大多根据经济区域来划分,参照税源的集中和分散程度以及税收信息化程度设置区域性税收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并因此设置若干税收征收服务中心。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提供税源管理的集中化程度和税源管理的效率。如荷兰,把纳税人分成了个人、中小公司、大公司、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等四种类型,并分别设置机构进行管理。
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提高税务专业人员配置比例。市场经济国家大幅度提高税务专业管理人员的配置比例。特别是税收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普遍应用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的高度自觉和便利,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点转向税务审计,因此,税务机关大幅度提高税务审计人员的配置比例,有的国家税务审计人员占到了全体人员的50%左右。

三、发达国家税源专业化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完备的征管法律制度体系
加快税源管理法制化建设进程,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基础保障,这是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的基础工作,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税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把相关法律和规章的建立和完善,作为全面提高税源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对税源管理的范围、内容、时机、依据、操作方法等均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相关的法律和规章是税源管理工作权力的来源,也是信息管税工作效率的保证。因此,国家税务总局应及时制定统一的税源管理办法,对税源管理的概念、范围、岗位职责、执法方式、工作规程、获得支持以及纳税评估的相关内容等予以明确。同时,应尽快修改《税收征管法》,对信息化条件下税务协助制度不健全、新征管措施缺乏法律依据等问题予以彻底完善,赋予税务机关从更广范围搜集、获得信息的权力和依法获得社会各部门协助的权利,使税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明确的税源管理目标
重新定位税收执能,如美国己将税务机关的使命定格为:“通过帮助纳税人了解和实现他们的责任,使税法公平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以此给美国纳税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并制定出具体的发展战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经营者的成本,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程度。因此,我们要通过完善的税源管理体系,对纳税人和税源进行有力的监控,促进纳税申报质量的提高,缩小应纳税额与实际征收额之间的差距,同时通过有效的税源管理,增加偷税的风险成本,使不遵从者觉得得不偿失,促进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收法规,提高纳税遵从水平,形成诚信纳税的良好税收氛围。
3.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流程
税务机关需要明确哪些是主要风险,这些风险涉及哪些纳税人,对这些风险应该怎样处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要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分阶段、有目标地逐步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地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在外部条件逐渐成熟、申报数据基本全面、准确的情况下,再针对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分别设计出相应的纳税评估专用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践工作的验证进一步做出必要的修正和调整,使这一指标体系逐步趋于精细严密,从而有效地服务于风险管理工作。
4.规范的涉税信息采集和运用平台
获得充足、准确和及时的数据是税务机关管理税收的生命线。对于风险识别来说,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可以给战略风险识别流程提供信息支持;对于风险评估来说,数据可以用来确定风险的范围;对于确定重点风险来说,数据可以用来选案。所以,对于数据和信息的管理是遵从风险管理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需要税务机关不断加以注意。不仅对纳税人的基本信息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采集,而且通过动态采集,定期更新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充分掌握纳税人的变动情况,为后续的纳税评估,提高纳税人遵从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加强与第三方信息的充分共享,为管理纳税人提供充分的第三方税收评估资料,因此应从立法角度、制度规定完善第三方信息报送和共享体系。
参考文献:
卢云,姜涛,大型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国际实践及借鉴[J],涉外税务,2006,(1).
胡连强,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国际借鉴研究[N],江苏经济报,2012-11-06.

点赞:17011 浏览:7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