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影响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地理学派兴起以来,贸易自由化对一国内部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逐渐各国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对外贸易、吸引外资以及对外投资迅猛发展;另一,国内产业分布格局不断调整变化,产业集聚。,依赖外贸和依然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理清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作用,对于今后中国贸易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具有的参考价值。现有与本命题的研究,基本了对外开放对中国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但缺乏专门对外贸易对制造业集聚影响的细致研究。从实际出发,对对外贸易与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理论探讨,并实证分析对外贸易促进中国制造业集聚的作用与方式,以为决策者政策参考。,梳理了国际贸易与制造业集聚的基本理论及文献,在对二者的理论关系初步探讨基础上,对外贸易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对外贸易市场扩张、技术溢出、要素积累、贸易成本、垂直关联、制度变迁六大效应促进了产业集聚,将全球化因素传导入本地经济。与此同时,产业集聚又集聚经济效应、贸易选择效应、本地市场效应增进区域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与制造业集聚影响,作用,形成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可见,对外贸易对制造业集聚的促进机制存在自增强特征,在集聚向心力占主导的区间内,一旦作用通道被打通,将形成良性循环。其次,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分布与结构特征、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动态变化和专业化特征了回顾与总结,探讨了对外贸易与制造业集聚的性,进而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从宏观和与国际分割生产关联性两个角度,对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了实证检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逐步发展,日渐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在时间趋势上,对外贸易与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发展体现出同步性。制造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提升的时期,是对外贸易加速发展的时期;在区域分布上,对外贸易与制造业集聚表现出同状性。制造业对外贸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势,东部沿海地区一直占据绝对优势,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份额虽有提升,但上相对的态势改变。与对外贸易的区域分布相一致,中国制造业集聚现象,同样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中心—格局,东部地区集聚较强并呈现不断强化的长期趋势;在行业层面上,对外贸易与制造业集聚基本表现出了同构性,外向较高的出口密集型行业,其产业集聚高于制造业整体平均;在贸易方式上,中国制造业主要加工贸易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割生产,产业参与国际分割生产与其集聚表现为正向的关系。在对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与制造业集聚的实证分析中,在传统贸易理论、马歇尔外部性思想、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基础上,了假说,建立一个包含众多变量、产业特征与地区特征交互作用的计量模型,选取涵盖1985-2008四个典型年份和几乎流动性较强的“松脚型”两位数制造业的数据,按时间线的纵向和不同产业类别的横向两条线索计量分析。结果,对外贸易与地理优势的交互组合对中国制造业的集聚产生了确定性的正向推动作用。在国外市场的拉动下,出口贸易强度越大的产业越倾向于集聚在对外贸易成本较低的东部沿海省区。,作用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中体现得更为。,对外贸易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主要在出口贸易中体现,进口贸易的作用相对较小。在国际分割生产框架下,验证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途径。基于2002—2008年31个省区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结果,中国利用其比较优势,主要承担国际垂直分工中的劳动密集和一般技术组装区段的生产,地区参与的国际分割生产促进了制造业的集聚,但其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对东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推动作用较为。基于2001—2008年2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主要以跨国公司主导下的FDI和国际外包为形式发展的加工贸易来推动,产业参与国际分割生产是其地理集聚的促进因素。,在理论及实证分析基础之上,背景,对中国如何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制造业集聚了三点政策建议。,疏导外贸增益机制,提高产业集聚的层级;,调整贸易地理结构,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嵌入新型国际分工,防止产业链条低端锁定。关键词: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制造业论文产业集聚论文促进机制论文影响因素论文
中文摘要4-7
Abstract7-14
第1章 绪论14-36
1.1 研究背景与14-16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6-31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31-33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33-36
第2章 及基本理论36-62
2.1 对外贸易与产业集聚的36-41
2.1.1 对外贸易的36-38
2.1.2 产业集聚的38-41
2.2 国际贸易的理论41-49
2.2.1 古典贸易理论41-43
2.2.2 新古典贸易理论43-44
2.2.3 新贸易理论44-45
2.2.4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45-47
2.2.5 新新贸易理论47-49
2.3 产业集聚的理论49-59
2.3.1 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50-52
2.3.2 古典区位理论52-54
2.3.3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54-56
2.3.4 新经济地理理论56-59
2.4 国际贸易与产业集聚理论关系的初步探讨59-62
第3章 对外贸易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62-84
3.1 理论前提62-64
3.2 对外贸易促进制造业集聚的机制分析64-79
3.2.1 市场扩张效应64-67
3.2.2 技术溢出效应67-69
3.2.3 要素积累效应69-72
3.2.4 贸易成本效应72-74
3.2.5 垂直关联效应74-76
3.2.6 制度变迁效应76-79
3.3 对外贸易与制造业集聚的互动机制79-84
3.3.1 产业集聚促进对外贸易的机制分析79-81
3.3.2 对外贸易与产业集聚的循环累积因果81-84
第4章 中国对外贸易与制造业集聚的描述性分析84-132
4.1 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描述性分析84-106
4.1.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概况分析84-92
4.1.2 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区域分布92-97
4.1.3 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行业分布97-101
4.1.4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割生产101-106
4.2 中国制造业集聚的描述性分析106-125
4.2.1 中国制造业区域层面的集聚及其动态变化107-111
4.2.2 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集聚及其动态变化111-119
4.2.3 中国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119-125
4.3 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与集聚的关联性分析125-132
4.3.1 贸易与集聚的区域关联125-127
4.3.2 贸易与集聚的行业关联127-132
第5章 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影响的实证分析132-153
5.1 理论假设132-135
5.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135-141
5.2.1 模型的构建135-136
5.2.2 变量的选择及数据来源136-140
5.2.3 产业类型的划分140-141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141-151
5.3.1 描述性统计141
5.3.2 多重共线性检验141-142
5.3.3 实证结果及分析142-151
5.4 总结性评论151-153
第6章 国际分割生产对中国制造业集聚影响的实证分析153-181
6.1 新国际分工与国际分割生产153-154
6.2 区域层面国际分割生产对集聚影响的实证分析154-170
6.2.1 基本模型构建154
6.2.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154-158
6.2.3 实证结果与分析158-170
6.3 行业层面国际分割生产对集聚影响的实证分析170-179
6.3.1 基本模型构建170-171
6.3.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171-174
6.3.3 实证结果与分析174-179
6.4 总结性评论179-181
第7章 政策建议181-191
7.1 疏导外贸增益机制,提高产业集聚层级181-184
7.2 调整贸易地理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84-187
7.3 嵌入新型国际分工,防止链条低端锁定187-191
191-193
参考文献193-210
附录210-21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211-212
致谢212-213

点赞:6055 浏览: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