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少数民族完善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字幕作用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覆盖率广、收视率高并受欢迎的信息传播媒介。电视传播学中,一般把电视传播的符号分为图像、声音、文字,在以往的研究中,电视传播的特性集中在声画的研究中,文字往往被忽略。在少数民族语言节目中,电视节目字幕还未引起重视。为此,本文从电视视觉传播等方面论述少数民族地区完善电视节目字幕意义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 电视节目 字幕
关于电视节目字幕的含义,石长顺教授在《电视传播学》中给出了较全面的论述:“电视字幕,是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字幕发生器,在电视屏幕上打出的文字。人们通常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栏目片头、节目标题、文艺节目中的唱词、演职员名单、新闻或专题节目中的提示、说明等,都称为字幕”。简单理解,凡是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文字都可以统称为节目字幕。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显示,新疆共有8座电视台,88座广播电视台,节目196套,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28%,另外新疆总人口2181.5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数1298.59万人,不识字的人数为63.52万人,不识字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9%。另外,新疆大学阿斯买·尼亚孜教授的《新闻传播与少数民族受众》一书中显示,在少数民族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中,电视以44.1%排在了第一位,所以有必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电视传播的能力。据新疆电视台王伟的《在线图文网络字幕系统在新疆电视台的应用》一文可知“目前新疆电视台通过字幕播出服务器与频道播出字幕机单独组网的形式实现了一套网络化、流程化的字幕播出体系”。但新疆电视台包括新疆其它地市的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还未实现完全的字幕化播出体系,为此,本文将从电视节目字幕的作用及意义方面入手,认为完善节目字幕是新疆维吾尔语频道的当务之急。

一、补充信息,增强画面动感

电视节目是由声、画、字等多种符号形式向受众传达信息的,每一种因素都是电视节目画面中不可缺少的,每一种因素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传者的意图。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的书写符号也是一个系统,文字是通过对人的视觉产生作用而记录语言的,其自身没有语言的发音特征,但是口头语言与文字同时作为语言传播系统的符号,有着紧密,不可分离的关系,因为文字是有读音的,没有读音的文字就不能称为文字,比如道路标识等也是符号但其没有发音功能,“文字表音的心理印迹使它具有了替代口说的词语的作用,文字可称为语言符号的第二系统。文字能使语言更加形式化,语言经过文字包装,语言符号的生成特征和线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808so.com
性特征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它使语言表现世界方面的有限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①所以说,文字是语言系统中一种强有力的辅助符号,具有扩大和完善语言的作用,它能将语言本身无法直接作用于视知觉的功能表现出来。电视节目在播出的同时,字幕也能增强电视画面的动感。众所周知,现在是“眼球时代”,作为屏幕中被注意力捕捉的电视字幕,也将会吸引观众的目光。比如,娱乐节目中都会在屏幕上打出一些趣味性的字幕,或者解释观众未能领会的潜在意义的字幕,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使受众直接在视觉感知中理解在录制节目时未能表达的意思。总之,电视字幕不仅能够很好的补充声音语言的不足,且为单调枯燥的画面增添乐趣并吸引受众眼球。

二、增强传递效果,减少听觉误差

纽约大学心理学专家吉米·布洛诺在实验中发现,人们能够记住10%听到的东西,30%读到的东西,但可以记住80%看到的东西。视觉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研究表明,儿童大约在八岁以前以听觉记忆为主,从9岁开始,视觉记忆能力逐渐增强。②可见,视觉记忆要比听觉记忆更持久,通过视觉感知来获取信息更能在大脑中储存更久,因此,传播者如果希望所传递的信息更能深刻的作用于受传者,必须下足视觉传播方面的功夫,在此不仅指使电视画面本身要更加吸引人,还要充分利用节目字幕这一视觉传播符号。新疆地域辽阔,各地市间距离遥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地区独特的发音及方言,以维吾尔语为例,和田、喀什、库车等地区都有彼此不同的“腔调”,以及其他地区的维吾尔人无法听懂的地方语言,类似于内地各地区的方言,所以虽然语种、语境相同,由于各地区人们用语习惯不同,以及电视技术上的原因,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听觉的障碍,造成信息无法准确到达受众,影响信息传播效果。因此可通过不影响人物本来语言的情况下,用电视字幕来减少听觉误差,可以增强传播效果。这样既避免覆盖本来语言造成假象,又可以既感受当事人的情感,又通过字幕的辅助获取全面、真实、可靠的信息。

三、多通道传输,增进彼此理解

首先,多通道传输的研究成果在教育学领域被广泛采用,文字信息与视觉信息以及听觉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被证明是一种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这些研究成果同样适用于大众传播研究。③作为声、画、文字同时传递信息的电视媒介,可以更好的发挥多通道传输的功能,也将使传播效果最大化。此种优势,报纸、广播等媒介无法比拟,但新疆各电视台少数民族语言节目未能对此引起重视,新疆各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中文字只限于片头、片尾以及简单的人物介绍,很少有唱词出现在节目中,所以说充分发挥多通道传输功能成为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当务之急。其次,2011年11月,一篇题为《聋人致信建议新闻节目加配字幕》的文章,引起了高度重视,200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过“影视作品及电视节目要加配字幕”。新疆也有聋人少数民族语言学习的学校,如果少数民族语言节目中也增加字幕的分量,他们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获得电视节目传递的信息,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电视节目应实现“双向收看”模式,即少数民族群众可以观看汉语节目,汉族群众也可以观看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这种模式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字幕来实现。由于新疆少数民族人群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少数民族人群无法收看汉语节目,笔者通过在互联网某些论坛获悉,许多汉族群众有观看并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节目及少数民族语言的愿望,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尽快实现“双向收看”模式,这不仅能使各民族群众学习彼此的语言,并通过各类节目来进一步了解彼此,对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总之,无论是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还是其它类语言节目都应重视节目字幕在传递信息中的作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语言文字的特殊性,会带来一些技术、人才上的困难,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随着电视节目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相信电视字幕也将会成为各类节目的“点睛之笔”,为电视节目增添动感与活力。
参考文献
①余志鸿:《传播符号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②③任悦:《视觉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点赞:10103 浏览:35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