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其教育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体现,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现状的分析,较全面论述了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服务模式与管理模式,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及制约因素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社会服务; 开放服务
1009-8631(2013)01-0075-01

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现状分析

(一)国外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概况

目前,美国、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为企业和社区用户开展服务已经十分普遍。在美国,所有大学图书馆几乎都向社会读者开放,不论地区、年龄和种族,只要来馆并出示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就可以相关手续,入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日本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图书馆建设成国民终身教育的重要基地、建立全国性的终身学习网络系统、加强终身学习的基础建设以及加强“理想图书馆标准”的目标管理。目前许多日本人把图书馆当成自己的学习室、起居室或个人的俱乐部、孩子的避风港,甚至是家外之家。在这种形势的敦促下,日本已有80%的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多年来一直接待校外读者,社会服务量与校内服务量分别为40%和60%。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现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一直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界积极探讨的一个课题,多年来从未间断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不少高校图书馆尝试为社会提供服务。上海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及石河子大学等一些高校图书馆,以与地区图书馆合作的方式向社会开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挂有两块牌子,既是校区图书馆,又是珠海市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向所有公众开放;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接待经常到馆学习的校外读者,年均九百多人次。这些高校图书馆经过实践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石河子大学图书馆,根据新疆兵团经济建设的需要,先后开发出“新疆棉花植保数据库”、“农作物害虫查询防治系统”等多个数据库,为指导当地植物保护及农工技术培训等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由此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尚未做到“无障碍开放”。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甚至没有向社会开放的计划,有的馆面对主动上门提出开放要求的,以种种借口予以推脱。这样做确实有其难言之隐,一些无法回避的因素制约着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

二、服务模式及管理模式

(一)服务模式

1.请进来提供具体服务。敞开图书馆大门,请社会团体和个人走进图书馆,享受馆藏文献、馆舍、设施和馆员的服学位论文www.808so.com
务。
2.走出去提供合作共享服务。高校图书馆与当地公共图书馆或其它行业的图书馆建立馆际互借、文献交换、资源互补及设备共享等业务联系,扶持社区、城镇、机关和部队等小型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增加服务的灵活度和范围。
3.依靠现代技术提供虚拟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电子资源、信息咨询和文献传递等虚拟服务以及远程培训等服务。
这里有一个观念更新的问题,不要一提到服务,就认为是高校图书馆单方面付出,而是一种互补互利的行为,是资源共享的另一种形式。

(二)管理模式

1.身份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主要针对常规服务的读者。读者持个人有效,在图书馆读者证卡。读者持证卡就可以进入图书馆并享受图书馆的各种服务。这种管理模式既适用于个体读者,也适用于团体读者。
2.协议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主要针对机关、企业等社会团体。根据用户的需要,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或服务合同,规范应遵守的规则、应尽的职责、应有的权益和应承担的义务,确保合作的顺利以及可持续发展。

三、应遵循的原则、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

(一)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应遵循的原则

1.自愿原则。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向社会开放。2.循序渐进原则。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实际能力逐渐扩大服务范围。3.本校师生优先原则。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时,一定要保证本校师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4.互惠原则。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服务时,要争取合作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受益。5.坚持依法原则。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读者的权益。6.鼓励扶持原则。政府部门应根据高校图书馆对社会的贡献,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与支持。

(二)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之所以举步维艰,是因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但只要我们积极面对,这项工作是可以向前推进的。
1.观念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本校教职工和学生,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是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学校每年为图书馆投入近百万、上千万的经费购置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及辅助设备,其目的就是要为学科、专业的发展及学生的学历教育提供文献保障。向社会开放多少会影响高校图书馆基本职能的发挥,许多图书馆走不出这一步,关键也在于此。因此,转变观念成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前提,这个问题不解决,面向社会服务就无从谈起。
2.各级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协调问题。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委的要求和倡导,面向社会开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应履行的义务。
3.人力、物力、场地及经费等问题。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必然涉及人力、物力、场地及经费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现有的服务模式产生冲击,而且其中有些问题图书馆自身也难以解决。校级领导能否予以重视和支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校级领导应该认真听取并主动了解图书馆在向社会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且给予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4.校内外读者关系问题。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44个观测点中“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册)”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许多学校由于连年扩招,尚未达到规定指标,供需矛盾已经比较严重。向社会读者开放后,如何处理好校内读者与校外读者的关系,是制约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
5.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有这种顾虑,我们不妨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1)制定相应的规则,规范服务内容和深度。例如:对于一些有严格规定的电子资源,馆员在服务过程中不泄露户名、、IP地址等信息。(2)对读者进行宣传,强化知识产权意识。例如,印刷型文献可以外借,仅用于学习时可以复制,而电子资源的使用是有权限的,图书馆应指导读者合理利用,提醒读者不要批量下载。(3)在网络系统加入相应的监督功能予以防范,在页面滚动提示语提醒读者注意。
6.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问题。面向社会服务必然涉及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问题。二者是一对矛盾,孰轻孰重?从满足社会读者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角度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一种社会义务,既然是义务,就应该侧重社会效益,尽可能提供免费服务。
7.安全问题。面向社会服务必然增加校园的安全隐患。这也是制约许多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主要原因。对此,高校图书馆应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通过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加以解决:(1)为每个校外读者建立身份档案。校外读者必须持原件相关手续,复印件交图书馆备案,填写含有和电子邮箱的读者登记表,以便随时联系。(2)为校外读者的借阅证卡应具有“一卡通”的功能。这种证卡既是进入大学校门的通行证,又是图书馆的借阅证,通过校园门卫和图书馆门卫双重验证,确保校园和图书馆的安全。(3)加大防范力度与宣传,安装必要的监控设施,在校内或馆内张贴提示语,公布报警电话,加强巡视,提高馆员和读者的防范意识。

点赞:24236 浏览:1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