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影响因素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家庭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模式中占基础性、主导性地位,从某种上说,家庭经济盛衰体现着少数民族经济的好坏。文章对形成家庭经济因素的分析,归纳出朴素经济原理主义、地域限制、传统意识导向等理由,促使家庭经济发展的意见与倡议,力图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良策。
关键词:家庭经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1006-8937(2013)11-0032-02
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细胞,在城乡特别是在广大农牧区仍发挥着生产经营与消费组织的功效。作为一种微观经济运作形态——家庭经济是最具基础性、稳定性的经济形态。少数民族由于聚居在山区、高寒、干旱且交通不便的地方,恶劣的存活环境不允许他们从事化、统一性的农业生产,因此选择家庭经济也带有客观必要的成分。
从狭义的经济角度可以看出,家庭是在生产和消费方面表现出的经济功能,保障和实现家庭其他功能以及满足人类在生物性之外其他的物质基础。根据经济学原理,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大少数民族农牧家庭,他们的生活水平正是依靠其主要从事的家庭经济的好坏程度来反映的。那么,考查影响家庭经济的各因素就显得相当必要。
笔者实地考察,对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乡村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寨的观察,看到了一些真实存在于现今祖国大地反差极大的乡村真实写照。例如,在湖北省贺家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二层、三层甚至四层小洋楼,建筑风格、周围绿化等都体现着现代化农村风貌,村民们耕种土地开沟机、播种机等设备,真正实现了铁耙换“铁牛”。同时,农业专家还定期下到一线,指导农民如何使用地膜等技术,亩产量及农作物质量自然逐年递升。而位于西部地区的多数少数民族村寨,仍然是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在极度贫瘠的土地辛苦劳作,由于长期缺水、农业技术落后,亩产量非常不乐观。
1 少数民族家庭经济的研究目前状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吴兴旺先生认为,一些少数民族的运转模式已转变为自给为主型,但是在家庭经济内部仍然保持着“内循环化”——自给自足状态,经济发展模式相对落后,市场自发运转经济情况不多见。浙江大学史清华、侯瑞明认为,“家庭组织是一种农村独有的经济运转模式,它与家庭生命周期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农户家庭内部实行自给自足经济,在家庭扩展阶段,农户经济在家庭劳动消费人口增加时相应经济状况处于;反之,经济情况好转。”龙远蔚则认为,多数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不畅的交通、封闭的环境,导致现今仍保留着的家庭经济为主的生活模式。以上对于家庭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综述可以清晰地发现,即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理由、资源限制及交通等理由的阻碍,多数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较为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模式。因此,找出形成家庭经济的因素以及推出如何转变目前状况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
2 少数民族家庭经济的特征因素
2.1 朴素的经济原理主义
这是一种历史状态下的经济发展状态。经济学原理告诉,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回应。少数民族人民秉持着节约成本、传承祖先的心态,依靠家庭成员这一稳定的劳动力、现有生产工具及原始资本要素进行家庭生产,以满足家庭内部成员对于生活的基本渴求,稳定的收入。由于对于幸福的衡量尺度不同,朴实且寻求生活安逸的少数民族人民会因此产生满足感而继续沿用这一生产模式,世代相袭。
少数民族的家庭经济方式所投入的成本,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2004年,第一次提出在五年之内逐步取消农业税;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2006年1月1日,全面取消农业税。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少数民族村落,“包干到户”方式又不用缴纳农业税,所得粮食作物均为家庭自己;生产工具是必要的劳动投入,成本不高。其次,劳动力是现有的家庭成员,成员分工呈现粗放式,且不用在外聘请劳动力付额外工资,这都不同程度体现出在家庭经济条件下,农业劳动成本投入。从另外一方面看,国家定期派专人下到一线知道农牧民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与产量会逐年攀升,诸如此般,在成本效益原则下,总收益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成本趋于零,这种生产方式的激励定会使少数民族人民毫不犹豫地约定俗成。以1998年为例,我国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收入的比例平均为67.81%,内蒙古该比例为86.87%,新疆为92.2%,青海为85.61%,由此可看出,在少数民族居多的省份依靠家庭经济获得收入的比例大于全国的比例。
2.2 地域限制
自古以来,少数民族长居于西部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差的山区、高寒且干旱的地方,与外界交流困难,无法获得现代化生产技术指导。同时由于地形复杂,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的化生产,客观自然条件限制农业化生产,因而无法科学地解放生产力,人们被迫长期依附土地。
2.3 传统意识导向作用
此处的传统意识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拥有历史沿袭的思想意识,包括宗教信仰、图腾文化、封建残余思想等。少数民族发展家庭经济的原动力在于温饱无忧,狭义的家庭经济是小农经济。在这种经济形势之下,呈现出“内循环式运作”,即自给型的家庭生产与消费循环。形成这种生产模式的最的因素之一是传统意识的传承。少数民族因其自然地域的天然屏障,无法与日新月异的城市生活接轨,仍然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意识残余,他们大多秉持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和自我运转能力,因此对外界社会的依赖很小,因此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市场”——家庭内部自给自足。在封建社会中,宗教对于经济的主导力度不容小觑,民族拥有的自我存在感,不愿与外界不相熟的人进行往来,这也是导致家庭经济存在的因素之一。

点赞:13774 浏览:58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