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产后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为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产妇的生命。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对产后出血的控制和预防,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
1 病因及临床表现
产后出血的病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软产道损伤等。有些产妇在分娩时精神过于紧张,导致子宫收缩力不好,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盘滞留,包括胎盘剥落不全、胎盘粘连、胎盘嵌顿、胎盘胎膜部分残留,也是造成大出血的原因之一。如果产妇患有血液病、重症肝炎,其后果也很严重,必须高度注意。产后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流血过多,产后24小时内流血量超过500ml,继发出血性休克及易于发生感染。随病因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有差异。
2 预防和护理
2.1 产前的预防和护理
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定期进行体检,向孕妇宣教妊娠生理、孕期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产前要详细了解产妇的病史。对于有潜在出血原因者,应予高度重视,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病例应做好预防,避免和减少软产道裂伤。护理人员应该在产前检查中,向孕妇提供与妊娠、分娩、保健的相关知识,减轻孕妇在妊娠分娩进展中的焦虑,恐惧心态。助产人员应该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以及相关的保健治疗护理措施。
2.2 产程的观察和护理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808so.com
在待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产程延长、难产、滞产等。 80%以上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出血的预后和出血量密切相关,有急性的大出血,也有小量不断或阵发性出血小量不断,前者易被发现,而后者易被忽略,从而延误抢救时机,因此必须正确地估算失血量。我们在胎儿娩出后就认真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积极主动处理和缩短第三产程,正确应用缩宫素,可以使产后出血明显减少。产后应仔细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以及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如果出血量超过200毫升时,应立即寻找出血原因,做进一步检查和处理。产后将产妇留于产房内观察2小时,每15分钟按摩子宫1次,检查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和出血量,每30分钟测量血压1次。
2.3 产后出血的抢救和护理
对于产后出血者,护理人员要做到情绪稳定,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地投入抢救,使产妇立即平卧,给予保暖、吸氧,保持病室安静,做好心理护理以解除产妇的紧张情绪,以9号针头或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并做好输血的准备,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使用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同时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和流血的情况,以了解出血量和血液凝固情况。产后出血应在对症处理和抗休克的同时,积极寻找病因,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对失血性休克病人,应做好抢救和记录并做好床头交接班,并且要记录尿量,以便及时发现生命体征变化及肾功能不全。
2.4 病房的观察和护理
出血制止后送回病房观察,24小时内仍须注意出血情况,及时督促产妇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还应该勤巡视病房,注意产妇的主诉,如产妇诉会阴部疼痛,有便意下垂感时,要警惕有外阴血肿的可能,必须做进一步检查。产后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及母体抵抗力下降,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因此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鼓励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以利机体恢复。
体会
产后出血的预防十分重要,妊娠期做好产前宣教,指导孕妇合理营养,积极防治妊娠合并症。此外,细心观察精心周密的护理在产科显得非常重要。分娩时应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尽早处理,提高助产技术,杜绝滞产的发生,产后应该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和子宫收缩情况,并且按摩子宫,使子宫内的积血排出,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防尿潴留发生,指导母乳喂养,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喂养,早吸吮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产后出血虽然是产科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但只要我们医护人员通力合作,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护理措施,就能确保产妇平安顺利分娩,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郭清泉,黄祝玲.妇产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小寒,韩小梅.基础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88

点赞:5291 浏览:1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