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社团论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功能及其制度培育路径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指出通过建设与高校社团发展相应的制度文化,促进社团组织与外界或相互间的合作,加强社团自身组织能力建设,并给予制度上的保障,可实现对其有效的培育,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优秀力量。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社会功能 制度 公民社会
[作者简介]杨志群(1973- ),男,江西瑞金人,华南农业大学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原理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642)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51-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功能。社团成员正试图走出校园,融入社会,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等的活动,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获得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以扩大社会影响力,实现社团活动的社会化。同时,国际大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808so.com
型活动在我国频繁举办,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需要大学生社团组织来完成,如北京奥运会,红十字人道主义救援,社区救助等。可见,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化需求需要管理者重视社团的社会功能,并从制度上给予引导和培育,以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和会员素质提升。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功能分析

社会学认为,社团是一种社会形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学生社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所体现的社会功能也差异显著。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正式命名成立,标志着学生社团开始承担着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21世纪以来,学生社团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学生社团不仅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作用凸显;而且在社会公益服务、参与社会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社会公益服务:“利他主义”为中心的志愿行动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长。高校学生社团参与志愿服务,动员社团成员服务社会,这些社会公益性服务一方面体现在服务为志愿性,另一方面体现出服务过程的无偿性。作为参与公益社团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志愿精神在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建设的工作的精神,不断地提高公益社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如2008年北京奥运,数十万学生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内外,将中国的热情和友善推向全球。将成为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的重要力量和必然趋势。
2.参与社会建设:为建设社会提供示范。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其内容从政治到文化、从理论到实践无所不包,促进了学校功能的有效实现。一方面,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主体观念的进步,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化解校园管理中的矛盾,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社团组织很好地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积极创新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社会的进程。如华南农业大学学生义务工作者协会以开展校外社区定点服务和支援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成效显著。这些志愿服务促进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推动了先进文化的构建,也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善和氛围的形成。
3.支援农村建设:在补充基础教育、推广农业科技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各高校依托社团组织,广泛开展“三下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新农村活动。据南方日报(2011年7月14日)报道,2011年广东全省高校共有6672支“三下乡”服务队前往农村开展农技推广、支教扫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文艺演出等实践服务活动。高校社团正依托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宣传优势发挥其社会功能。 第一,社团通过农业专业知识培训和基础教育服务,提高农民素质,改善了农村小学教育落后的状况。第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活跃农村文化生活。高校文化艺术类学生社团通过开展文艺演出,建立乡村图书站,打造农村互联网等形式,满足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第三,宣传环保知识,保护生态环境。高校环保社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带动农村树立环保意识,营造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浓郁氛围,比如“保护母亲河行动”等。

二、高校学生社团行使社会功能的趋向性

1.公民社会的发展给大学生社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社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作为公民社会的基础和主体的社团组织也迅速壮大和成熟,这势必能够推动大学生社团的发展。从民政部2008年6月的统计看,全国各类民间组织有38.64万个,大学生社团与社会上的这些社团组织联系交流,不仅能够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更加密切地参与社会生活,而且可以为高校大学生社团在管理方法、监督机制和运作模式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将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国家的宏观调控也会造成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在某些方面还会有激化的可能,比如失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农业和农村问题等,这些问题仅仅依靠政府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社团的社会机制作用将更加突出:其一是作为桥梁和纽带,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建立起沟通和对话机制,协助政府为社会培育新秩序。其二是动员社会力量,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以提供资金、教育和信息等方式,实施社会援助,缓解社会矛盾。其三是发挥示范作用,引导那些受社会变迁而导致理想、信念暂时迷失或失意的人群转到参与科学、互助、身心健全的健康群体中来。
3.参与社会建设的社团组织会越来越多,管理和组织趋于网络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团组织参与社会建设机会越来越多,而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工作(或者说行使社会功能)最直接的推动因素是社会发展的网络化。网络化是指学生社团在组织机构、日常运行以及成员互动方式上,以网络(主要为校园BBS、网上社区、微博等网上通信平台)为依托的特征。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载体,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网络的虚拟性、超时空性和交互性提升了社团活动的组织效率和宣传效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组织和高校学生社团合作的便利性。网络信息的传递省去了中间很多的中转和媒介,使社团组织结构更加简约化和扁平化。根据现代管理学理论,扁平化程度较高的组织可以直接省去直线制组织冗长的信息传播渠道、机械的组织运行过程,效率更高。社团运作的网络化促使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运行速度加快,因而更加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基于社会化运行的高校学生社团制度培育路径

康晓光把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阶段,其间,社团由控制;国家与社会进行合作,但国家处于主导地位或支配地位阶段,社会团体发挥“第二行政系统”的职能;社会获得充分自治和独立阶段,社会团体真正自治,并与政府积极合作。中国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学生社团在高校团组织的领导下,正尝试参与社会建设,其成效是明显的,但是由于其会员成分的特殊性以及组织活动的地域性,社团功能和作用的发挥还需有效的机制、体制来推进。而社会组织发展进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和困难来自其制度环境”,走制度创新之路来培育高校学生社团,实现其社会化功能,应该采用三个着力点:构建制度文化,促进组织合作,健全保障机制。
1.构建制度文化,对大学生群体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中国制度文化的特点是本位,社会组织的行为活动缺乏公民意识的支撑,欲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加强对其社会公民意识的培育是根本任务。构建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实现社会化功能的制度文化,就是要为大学生引进公民意识、公共建设理念、公共选择、公共决策、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公共领域相关的概念。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升公民意识可以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方面入手。学校教育方面应该将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渗透到学校德育体系和专业学科的教学中;社会教育方面应该引导社团参与社区化建设,并利用渠道传媒体系,宣传大学生社团的社会价值。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大学生和大学社团加强对第三部门的理性认知,对社团组织的社会效益做出自主判断,逐渐实现公民意识的内容及伴随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顺利融入学生们的社会生活中。
2.架设桥梁,促进高校社团与社会合作。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具有规模小、能力弱的普遍状况,实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则需要引导和促进社团组织的广泛合作。可以通过学校引导社团在校内、校际之间相互协作,从而推动高校学生社团社会能力的增长。一方面,学校和政府可以将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适当委托给社团组织来提供,建立起“委托—”的模式关系,对一些繁琐、活动范围广时间长的校园管理或社会问题,如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群众运动会、安全生产宣传、艾滋病防治工作等,可由学校或政府以专项资金购买高校学生社团提供的服务,在这种的“委托—”模式中,高校实现了实践育人的功能,而且社团组织找到了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可以跟企业合作。学校社团发展碰到资金的短缺,而企业的发展出于社会责任考虑,也将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在相同目标下找到合作的契机。
3.以社会服务为主导健全保障机制。高校社团的建设理念,满源于:www.808so.com
足社会需求应是这些社团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动因,制度保障设计应该致力于提升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服务水平和规范的运行机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专业能力的问题。社团组织在其所在领域无论是开展研究、进行倡导工作还是提供服务,均需一定的专业能力做基础,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其次是要健全社团指导老师的激励机制。高校学生社团不同于其他社会社团组织,学生从事社团活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松散性,指导教师直接或间接的培训和教育,将决定该社团工作的效率和活动水平。最后,社团的良性发展,需要组织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章程、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可使社团具有详细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使组织在开展活动时有章可循,提高运行效率。良好组织制度建设,还可以有效地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从而提升社团声望和社会服务水平。
总之,学生社团已经是高校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群众组织,而随着熟人社会到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建设的功能已经逐渐扩大。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正由校内自我封闭循环方式转变为走出校园的开放式活动。我们要发挥它们的正能量,通过良好的制度培育路径,基于社会化运行模式,将公民参与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从心理上强化其对社会目标的认同,并将此变为自觉行动,这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推进公民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胡献忠.青年社团参与社会建设的途径和效果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9(8).
康晓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团(论文节选)[J].中国青年科技,1999(10).
[3]李慕原,陈焱.公民社会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研究[J].文教资料,2011(10).
[4]邵栀兰.高校学生社团运作情况调查报告[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
[5]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1).
[6]杨明娇.公民社会发展视野下高校社团发展策略研究[J].学理论,2009(3).

点赞:27589 浏览:12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