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管理体制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制理由及改善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迅速发展,已成为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同时,社团的发展也相应面临着不少困境,如经费场地不足,管理体制不善,品牌声誉不响,成员素质不高等。笔者认为,管理体制不善是所有问题之根本,所以,本文着重探讨学生社团管理体制问题及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学生社团管理体制改进策略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立足校园,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依照法律,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结成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内容的群众组织。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激发学生的自发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手段,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同时,也是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社会化、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力、精神文明建设、音乐教育、个性培养,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大学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的必要保证,是大学生才华施展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条件,也是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必要保障。
近年来高校社团的发展势头良好,高校学生社团从数量、规模、性质、类别上都越来越丰富多彩,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动机则由纯粹的兴趣到兴趣与需求相结合转变,学生参与社团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更是希望通过社团这个平台加强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沟通,更多地了解社会,并期待在社团中发展自己,成长自己,完善自己。但伴随着社团的迅速发展,其重要作用及地位的日益显现,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明显,如社团经费场地不足,管理体制不善,品牌声誉不响,成员素质不高等。其中,管理体制不善是所有问题之根本,严重制约着高校学生社团的和谐发展,不容忽视。

一、管理社团体制不完备

当今高校社团一般都挂靠在各校院级团委下,在各级团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由于高校团委承担着繁重的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学生管理、各类型活动组织等多项任务,无法将足够精力用于学生社团。面对种类多样、耗资巨大的社团建设,团委往往不堪重负。这种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使得高校难以对学生社团实施真正有效的指导。当然,很多高校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即社团联合会,但其骨干成员依然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受自身的限制,仍然很难为社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反映社团普通成员即低年级学生的真实意愿,社团联合会往往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发挥其对全校社团进行管理、协助和监督作用。
管理体制不畅导致高校社团发展不平衡,有广度没深度。虽然有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大、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但更多的社团只是仅凭着社团骨干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一般来讲,艺术表演类社团发展较好,而理论研究类社团成长较慢,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必然影响社团总体的建设。不少学生反映:虽然加入了某个社团,除了交团费以外从未参与这个社团的活动,导致许多学生对社团慢慢失去了信任。

二、社团内部管理不合理

由于社团的特性是由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社团管理相对比较松散。当前学
生社团不缺乏规章制度,但难以切实实行。主要有如下反映:
一是入团退团制度不合理,组织活动贫乏。首先,加入社团条件较宽松,学生只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会员费,甚至不交会员费就可以成为会员,而且大都不进行资格审查,不发放有效的明,因而社团成员成分复杂、管理混乱。会员退团时更是随心所欲,不需履行任何手续甚至不需要跟任何人说明就可以退团。有些社团基本上不组织活动,会员对其失去信心,从而导致会员对其他社团也产生误解,认为社团就是骗取学生的会员费,决定绝不再参加任何社团。管理的松散,频繁的人员流动不利于社团的良性发展,难以长期积累、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
二是社团发展缺乏有力传承。有些社团骨干只重视自己任期内的工作,对下一任社团核心成员的培养关心较少,从而造成社团在有些能力突出的社团骨干在任时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一旦这些社团骨干离开社团,该社团的活动质量明显下降的现象。此外,许多社团由于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等资料管理不善、交接不力,也导致社团自身文化不能得到有力的继承和发展。
三是制度受损。社团是社团管理的重要保障,社团要求社团成员对社团事务有效参与。然而,社团面临不同程度的威胁,不乏一些受损现象。根据对社团成员的访谈资料表明,社团活动从策划、组织、开展到评比仅有少数社团干部参与决策,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社团章程的制定也缺少全体社团成员的协商。另外,社团选举同样存在受损现象,尽管社团选举遵循自由竞争原则,但限于外部力量干涉与内部非正当竞争直接或间接左右选举,如为了赢取选票,一些候选人采取拉关系、请客吃饭等非正当手段破坏了自由竞争氛围。

三、改进策略

一是加强对社团的支持力度,选派专业的指导教师为社团服务。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载体,其建设和发展必须得到高校党政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高校应该把改进社团工作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直接管理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学校相关部门如学工、宣传、科研等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指导,形成一种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各部门齐抓的良好局面。另外,应该选聘有较高专业能力的教师为社团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社团活动质量,而且能形成核心,增强社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进行社团建设及绩效评比,优胜劣汰,引入竞争机制,对那些没有存在价值的社团予以解散。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808so.com
二是把握社团的均衡发展。高校各个社团的均衡发展决定着整个学校的社团氛围。总体来看,目前高校社团呈现数量日益增多、结构多元的局面,但要注意平衡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对于同类型社团要统筹管理,对类型重复的社团进行资源整合,对弱势社团加大扶植力度,形成社团的积极有序、蓬勃向上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注重社团干部素质培养。社团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社团内部管理的好坏。高校主管部门要把社团干部队伍的选拔选举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范畴,要保证社团干部作风扎实、兢兢业业。强化社团的宣传工作,管理好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等,做好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传承工作,促进社团有力的传承。
总之,高校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形式,已呈现出勃勃生机。虽然目前发展出现了一定问题,但只要抓住社团的特点,找准社团的定位,解决问题关键,理顺社团管理体制,认真寻找对策,就一定能促进社团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邓波.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困境及出路[J]. 山西师大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 2009(36).
韩丽颖. 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 2002(10).
[3] 吴铭知. 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J]. 法制与社会, 2011(11).
[4] 于海印.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 社科文汇,2008(5).

点赞:15292 浏览:6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