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PBL教学法在中药学生实习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PBL教学法;中药学;本科生;毕业专题带教;中医教育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06.046
1005-5304(2012)06-0095-02
本校从2002年开始在临床课程中大力推广“以理由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近年来,笔者在校课程建设项目资助下,对《中药制剂质量分析》课程中综合性较强的章节实施PBL教学,进行PBL教学理由设计研究[1],并进行新开实验的内容建设和“精讲-演示-提问-提示-研讨-评析”相衔接的新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从内涵建设中丰富课程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PBL教学模式近6年的推进,作为带教教师,笔者越来越体会到,“理由”是引发学习的导火线和串接学习活动的桥梁,是教学的起点,同时又是学习过程的动力。在近几年的本科生毕业课题带教中,笔者又尝试将PBL教学法融入其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策略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02~2008级中药专业本科生共12名。在本科毕业专题带教过程中,将PBL教学理念融入实施环节(如文献检索、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等)中,由教师进行“开放性、情境性、动态发展性、复杂性”的理由设计,“情景创设、提出理由→自我学习、分析理由、解决理由→讨论总结、拓展提高”的教学模式。学生经过独立深思,提出解决阶段性理由的具体方案,在讨论会上,以PPT形式与课题组成员交流讨论,教师及时给予“点睛”式的引导之后,学生调整科研思路并制定性更强、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实施。由于在实施的不同环节中,多次运用PBL教学法,使为期半年的毕业专题真正做到“立足学生,重在引导,教学相长”。具体实施方案见图1。
1.1 选题
选题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即学校将的毕业专题信息(包括课题名称、研究方向和内容、教师资质、生源要求等)收集并张榜公布,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主挑选,有目的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把选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带教老师和研究课题,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研究方向,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满怀信心和热情地投入到了毕业专题中去。
1.2 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能力是科研工作中必不可缺的能力之一,也是了解研究目前状况与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在收集资料的环节中,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是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在此环节,笔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已有的文献直接交给学生去阅读,而是启发他们根据所研究课题的方向和内容,自己提出检索主题词,学会应用“Springer”、“Medline”、“PubMed”、“中文科技期刊”、“CNKI”等网络数据库,尝试着自己去检索文献。然后请学生以PPT形式在课题组内进行文献调研汇报,并与课题组成员在互动讨论中完善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各方面意见,评点学生的发言质量、提问质量、回答理由的水平,为理思路,提出更为完善的方案。在文献调研中,检索关键词不恰当是导致文献查找不准确、不建全面的最常见理由之一。如2002级学生的课题是一项关于麦冬皂苷肠溶微球制备技术的研究。笔者为学生创设的情境为“中药制剂新技术发展,如固体分散体技术、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缓控释技术等,其中微囊化技术以其良好的工业化可行性已成功运用于医药食品行业。麦冬皂苷是来自于川麦冬须根中的抗心肌缺血活性部位,但其具有难溶性、胃肠道刺激性等不良特性,将其剂型设计为肠溶微球制剂可很好地改善其不良特性。由此,何种适宜的制备技术决定了制剂成型成功与否”。学生初始选用了“微球”、“制备技术”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但检索到课题的文献很有限。由于目前学术领域对“微球”、“微囊”和“微粒”的界定不十分明确,因此,仅查询以上关键词所获得的信息远远不够。为此,笔者启发学生对课题的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进行仔细分析后,增补了关键词“微囊”、“微粒”、“微囊化技术”、“microcapsule”、“microparticle”、“microencapsulation”后重新检索,很快查到了许多与课题相关的其他文献。这一过程,学生对文献检索有了新的认识,对课题的研究目的也更明确了。
1.3 实验设计
PBL教学中的理由设计具备以下要素:开放性、情景性、动态发展性、复杂性。这决定了教师对所提出的理由进行必要的深思和设计,防止出现理由的随意性使教学效果受影响。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前,笔者提出要求,即制定的实验方案应符合“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原则。然后请学生依据文献检索所获得的有价值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想法,独立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包括所需的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实验策略、结果分析、预期结果等,并制作成PPT。随后以讨论会(Seminar)的形式进行汇报,邀请正在做相关研究的高年级研究生参加,方案的“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讨论,笔者以理由的形式从旁引导,在观点的碰撞中找出方案存在的理由及解决策略。
例如,笔者设定情景:假设对麦冬皂苷肠溶微球制剂进行新药药学研究,由于该种制剂按照目前的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应属于五类新药,即“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药学研究资料中的12号资料提供“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工艺验证资料及文献资料,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因为涉及到今后的工业化生产,所选择的微球制备技术考虑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现有生产设备、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适宜性。学生提出相分离策略,对此笔者不先否定该技术的应用适宜性,而是启发学生所的制备技术符合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学生在点拨下很快就调整思路,结合文献提出流化床制备技术。笔者又提醒学生是否可与另一符合工业生产要求的喷雾干燥技术作比较研究,从而获得较优的制备技术。在类似迂回问答与讨论中,实验设计进行了的修正,既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表达自主学习的成果,又在笔者的启发中拓展提高,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PBL教学理念。

点赞:6275 浏览: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