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初探中国雕刻艺术中吉祥之物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美自心意,意从何来?顺应生之所向,乃为心之所趋。如意,简洁而富有变化的造型中,蕴藏着生命的融合之美。如意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它是表达人民内心深处的精神观念的实体,是一个文明群体、一个民族共同认可、共同拥有的文化产物,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是一个民族历史足迹的见证。

一、如意的概念与类型

1.如意的概念
如意具有着吉祥驱邪的寓意,承载着人们禳安祈福的美好愿望。它一般是由首、柄两组成,形似灵芝,首部呈灵芝形或云形,柄部为S状的拱形,由各种珍贵材料精制而成。如意,梵语名“Anuruddha”,音译作阿那律、阿那律陀等,本意为“无灭”“无贫”,为南亚次大陆佛教徒随身装备之一。《指归》云:“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如意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是佛教八宝之一。在僧人宣讲佛经的时候,都会手拿着如意,在其上记下经文,以备遗忘。同时雕刻精美的如意也有用于陈设,作为装饰物品。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种工具也渐渐地由最初的实用功能而高贵之物,是一种权利和财富地位的象征。
2.如意的类型与材质
在如意发展的历史中,睿智的创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雕刻手法,因材施艺,制造出了各种不同材质的如意。如各色玉石、金、银、铜、铁、犀角、、竹、木、陶瓷等等应有尽有,其中玉石如意就分为翡翠、白玉、青玉、碧玉、墨玉、水晶、孔雀石、玛瑙、珊瑚等。如意图案,以喻吉祥之意,例如年年(鲶)如意、万(万年青)事(柿)如意、吉祥(大象)如意、平安(花瓶)如意、四艺(琴棋书画)如意等等。如意的图案诠释了美的精神和内涵,虽然只有寥寥几笔雕刀与简单的形状,却绘生出亦畅亦顿、或高扬疏放或流转委婉、在动静互生中又寓动于静的纹饰之美,与心意向往之美相映共鸣,如意之美又终归心意,体现了“意”与“形”的完美合

一、是艺术创作者至高艺术底蕴、艺术修养的体现。

如意,虽然其所用材质多种多样,但是其造型在多次的文化碰撞与融合中,由原本单一的造型特点而形成三种固定的类型。一类是单头如意,即是指只有一个头部,用珠宝玉石或金银来雕镂成云头、灵芝类的形状,再以弯曲的柄部连接;另一类是两头如意,就是两端各出头部。造型偏向于一个头大另一个头偏小,柄部则是弓形小弯曲,目的在于呈现给对方之时可以双手执着,地位低的人小头侧向自己,而帝王赐则反之。再一类是三镶如意,它在大拱起的弓形柄部,再安上一个如意头,总共形成三个。正因其有三头,所以将柄部做长才行,相应的头部也要加大。可见,如意的造型由其简单的如意纹与柄组合而成,在特定的情况下组合特定的艺术造型。

二、如意的发展与形制的演变

如意,以浩瀚深邃的中国文化为土壤,汲取其民族内在的心理习惯、审美特性以及传统文化元素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在保留其美好寓意的基础上,对其作用以及形制等方面都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已经普遍的使用,了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它与民间的一种“不求人”挠痒痒用的东西在器型上相结合,实用性上除用它搔痒,还用它显示权杖的作用。最初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状,被人赋予“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现,将玉的坚润不渝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从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中:“腕动苕花(苕华喻指美人)玉,衫随如意风”,可以推测出当时的玉如意有随身佩带之大小。唐展为柄身扁平,顶端弯折处演变为颈部,柄首为三瓣卷云式造型。
到了明、清时期,如意的实用性更加淡化,一个成熟、产量颇大的工艺品门类。如意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基本不变,而柄端由直状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多种形状。在民间,厅堂正中会陈设大型如意,示意“福祉在堂”。富贵人家会选用陈年老木玉如意陈列正堂,镶饰碎玉贵石的小型如意则摆在各妻妾的房间作为馈赠之物。在宫廷中,如意被广泛应用于陈设、把玩、进献与赏赐。其制作工艺精益求精,各具特色,多能代表相关门类当时的最高水平;装饰手法变化多端,尤其是配以编扣美妙的各种“中国结”,取得和谐的视觉效果与韵味;装饰题材丰富多彩,紫禁城的殿堂内、寝宫里、几案上、宝座旁,小小的如意,处处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那时候,如意已经上层社会人物权利和财富的象征,留有“权威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成”的诗句。民国时代,如意贵重礼品,富有之家相互馈赠,祝愿称心如意。

三、如意在雕刻艺术中的创新

吉祥图案是指运用含蓄、谐音等曲折的手法,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含有吉祥的图案。每到过节遇到喜庆的节日之时,人们都喜欢用吉祥的图案来装饰自己的房间物品,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对良辰佳节的庆贺。如意作为吉祥图案之

一、从古自今被艺术家们运用各种雕刻手法如圆雕、浮雕、透雕和阴刻技术等创作出来。

中国雕刻艺术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起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人们各种材质的制作而获得了精湛的雕刻技艺,并在创作过程中孕育出自己的才能和审美观念。而如意,就是中国雕刻艺术中的组成,是艺术创作中的一株奇葩。
在众多的艺术创作中,如意在保留其原本的内涵意蕴之时,被注入新的设计理念,突破传统的构图和制作手法,涌现出许多造型新颖、构图精美之作。
如意纹造型是由多种文化视觉元素融合,最终达到合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精神与文化内涵,鲜明地展现形式美的规律,荡溢着雄浑的气势之美,达到吉祥之意与独特之型的契合,进而诉说着奔腾不息的生命力,表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所希求的欢乐情感,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深刻认识。木雕作品《九龙如意》,属于两头如意类型。笔者利用浮雕与圆雕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地将神瑞——龙点缀在如意之上,使其寓意更加丰富,画面更加饱满充实。如意两端头部呈现的图案:缠绕的飞龙以仙珠为中心,盘踞其上,充盈着动态感与韵律感;弯曲的柄上也点缀着各种精美的图案,使整个作品造型典雅,纹样精美,寓意吉祥。从古至今,龙是中国古代的吉祥神瑞,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纹在我国工艺美术中运用极广,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演变,从虚构愈见具体。清代的龙纹则规定为“九似“,即角似鹿,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绝不能混淆。“九”是阳数最大,代表至高至极。以“九龙如意”命名,可见其寓意的丰富性。在《九龙如意》木雕作品中,笔者也巧妙地运用线条美。众所周知,以线为造型基础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中国画以笔墨为情趣,追求如诗如画的意境,而线条恰似表现其生命力的支柱与灵魂。以创新的姿态将线条灵活地运用在如意造型之中,使原本单调的画面有了气韵的生动,达到了以线传情、以线达意的线条美感特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九龙如意》中如意头部的形状为灵芝纹,是对螺纹形状的发展。精湛的雕工展现给的是顺畅、平缓的纹路,以流转、律动的韵律传达出委婉而细腻的情感,又同时展现着两种不同情绪的碰撞:跌宕起伏的跳跃与行云流转的顺畅。柄以流水般的线条连接着两端。不同造型的线塑造出的是精致完美的作品,是有着丰富吉祥寓意的佳作。既传达了具有独立审美特点的线条美,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勾勒出生命演进中的合和之美。
四、总结
如意,是吉祥情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符号。它的独特造型与作用和中国人的独特生活经验、感彩和审美心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时光的推移,如意被艺术家融入了新的创作理念、独特的个性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在与时俱进中闪耀着独特的气韵。
(陈国兵 莆田兴木工艺美术馆)

点赞:13611 浏览:5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