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德育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德育中专生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以往少数民族地区的德育中较多重视统一性和普遍性方面,而对德育的特殊性、民族性方面有所忽略。作为当今西方教育学的重要理论进展,多元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德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主要突出了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多元性 民族地区 德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而且这些文化都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民族特殊性。这是在民族地区制定普遍性方针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前提条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德育也不例外,需要重视这一问题。以往少数民族地区的德育,从内容到形式都高度统一,没有充分重视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多元文化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关注各种文化的特殊性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以往德育的缺陷。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德育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高度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当今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发扬少数民族先民漫长生活实践的智慧。所以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传承性以及差异性将被凸显出来,德育的特殊性将更加被重视。
1.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与德育的特殊性
传统文化都是在特殊地理环境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特殊的群体创造,它积累并提炼了当地人民解决这一特殊区域内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一系列生存智慧。所以传统民族文化从它的内容到形式都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道德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每一项道德准则绝非凭空产生,不带有任何文化特色,而是来源于实践,本身具着一定的文化属性,所以在道德教育中需要重视德育的特殊性问题。
在强调德育特殊性的同时也需要看到德育的普遍性。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认为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没有不反映普遍性的特殊性。虽然各种文化形态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在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方面具有一致性。这种共性也是各个文化相互交流的基石。
2.民族文化的传承性与德育的传承性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锤炼”,证明了它们传承至今的一些合理性。当然也需要承认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不少糟粕,但就其精华部分来讲,这些内容有助于解决这一特殊区域内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等方面的众多问题。这也正是人们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不断强调传统智慧的原因所在。例如,目前世界各地原住民的生态智慧已经普遍引起学术界注意,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给予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文化的传承性意味着在德育中需要重视继承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充分利用丰富的传统道德资源。各个民族的传统道德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自身特色,例如有特殊的经典故事、特殊的礼仪、风俗习惯等等。
在重视道德传承性的同时也需要重视道德的发展性。随着时代的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面对的问题、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发生着巨大变化。这需要德育密切联系实际,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道德理念,从而达到以先进的道德指引人的目的。
3.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与德育的多元化
不仅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别,即使在同一种文化传统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别。这就需要在全国性的德育工作中,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的原因所在。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指出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只有对这些先进的道德准则进行“本土化”再创造,才能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二、多元文化的统一性与民族地区德育基本原则的统一性

民族文化具有特殊性、差异性的同时,在基本原则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对中国各个民族来讲文化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而且各个文化都在紧跟时代步伐发展进步。所以在民族地区德育中,需要重视文化特殊性的同时,保证德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时代先进性。
1.民族地区德育要以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为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体现于它对社会的引领作用。例如,为人民服务的原则、集体主义的原则都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是战胜严峻的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法宝”。
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所以公民不是道德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制定者、践行者和监督者。目前我国公民在道德实践方面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例如让每一个公民认识到自己最基本的权利和责任,挖掘和焕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活力,而不是一味地培养“服从听话的人”。
2.民族地区德育要以爱国主义为重要内容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继续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把各民族团结起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多元性本身意味着生机和活力,意味着不同人群智慧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把这一活力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发扬光大,将有大大促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3.民族地区德育工作要跟上时代步伐
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普遍落后,人们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的开放。这就需要民族地区德育工作贯彻落实思想、科学理念,进行社会主义公民教育。这一工作不仅任务艰巨而且需要创造性地“再加工”。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识字率、文化程度都不高,让这一人群表达、维护、践行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德育需要采用他们熟悉的方式,要贯彻他们需要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三、民族地区德育工作改进策略

当今的少数民族地区德育工作在重视文化多元性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多元文化的统一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公民的主动源于:论文大全www.808so.com
性、能动性、创造性非常关键。
1.重视继承民族优良传统道德
各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区域适应性,能够在自然环境的保护、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也是整个中国道德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家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当今这个经济发展较快,文化建设没有与之匹配的时代,倡导德育工作更为紧迫。
2.加强德育工作的“本土化”
德育的“本土化”意味着先进的道德理念、道德准则需要融入民族文化之中,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各少数民族在习俗、语言、宗教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特色。所以德育工作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再创造,从而能够把先进的道德理念融入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该民族传统道德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做到用本民族的文化要素来表达道德理念,当然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3.培养人们的多元文化意识与道德思考能力
在这个多种文化并存、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多元文化意识几乎成了人们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多元文化意识有助于人们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谐绝不是在完全一致基础上的和谐,而是有所差别的不同文化或人群之间的和睦相处。
每一个个人作为道德的实践者,不能简单成为道德的被动遵守者,而是需要成为道德的创造者、践行者、监督者、反思者、批判者。这需要人们除了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思考能力。这种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人们跳出原有文化的约束,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化,批判文化,从而有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道德遵守才能从被动变为主动,道德教育从灌输转变为探索。
总之,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少数民族地区德育问题,有助于人们更多关注德育的特殊性、差异性,有助于弥补以往德育模式的一些缺陷。在不同文化区域,德育工作要在内容与形式上有所创新。
资助项目:本论文是2010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FFB10811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王鉴.多元文化教育: 西方少数民族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广西民族研究,2004(1)
吴倩华.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和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5)
[3]李保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地区高校德育教育.宁夏社会科学,2007(3)
[4]苏德.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及其课程建构.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8(1)
[5]王薇.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德育课程改革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9

点赞:6458 浏览:1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