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德育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职德育学科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求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多元文化对中职生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由于中职生受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以及身心发展状况的限制,很容易出现对基本价值观念判断、选择的困惑和盲目性,导致价值失范、行为方式混乱。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学科是对中职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利用德育学科自身优势,对中职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意义重大。
关键词:多元文化;中职生;德育学科;价值观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进入了多元文化时代。多元文化的形成无论是对文化本身的繁荣与发展,还是对个体人生的丰富和思想解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打破了人们在单一文化影响下的生活,引起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和混乱。受其影响,当代中职生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

一、多元文化对中职生价值观形成的积极影响

1.多元文化拓展了中职生的视野,有利于中职生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多元文化使中职生的思想走出了封闭与保守状态,变得积极、主动、活跃和富有创造性。开放的文化环境为中职生做出自主性选择,尤其在高中阶段的专业和职业选择方面,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增强了对社会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自主意识。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各国、各民族、各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在客观上为他们汲取各种文化精华提供了条件,创设了更大的价值选择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人的内在修养,反对个性的自由和张扬,主张个体对集体的绝对服从,忽视个体的实际需求和价值。在多元文化时代,尊重人的个性、提倡自由、平等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个性发展不足的缺陷,有利于中职生的个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其在道德人格、信念、意志等方面得到多层次的提高。
2.多元文化促进中职生多元价值观和职业观的形成
当今,职业教育的目标已由单纯岗位培训扩展到着眼于职业生涯,职业教育的性质也由终结教育变为终身教育。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使新的岗位不断产生,社会就业人员由于受利益机制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会经常变更自己的就业岗位,从“单位的人”逐渐变为“社会的人”。因此,多元文化有利于中职生针对市场需要和专业特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选择,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形成新的就业观,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二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808so.com
、多元文化对中职生价值观形成的消极影响
1.多元文化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加大了中职生对基本价值观念判断的盲目性
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加,中职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并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但同时又受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的局限,以及身心发展状况的限制,在价值判断和评价问题上,很容易随大流、赶时髦,往往把他人或大众的价值评价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表现出一定的从众性。这种情况,再加上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易使部分学生对我国社会主导价值产生困惑。
在对我校3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回答“你在判断道德问题时,主要依据什么标准”时,学生选择“自己的良心”的占60%以上,18.5%的学生表示遵从“大多数人的看法”,30%的学生选择“权威人士的说法,包括自己信任的老师”,12%的学生选择“书上的说法”,15%的学生选择“父母的看法”。这说明青少年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失去正确的价值观目标和选择方向。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文化传播的渗透力越来越强,渗透范围越来越广,因而文化的不可控性也越来越突出。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缺少认同,如在对清明节的调查中,我校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个节日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淡化了对本国价值观念、本地文化的认同,再加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对当代社会的强势文化和流行文化往往表现出盲从倾向,陷入价值选择的迷茫,加大了价值观选择的难度。
2.多元文化对社会主导价值的消解,加大了中职生基本价值观的功利化程度
当前,多种价值理念的不断涌入,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主导价值,这对中职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在我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有充分体现,如“你认为生活中什么东西最重要”的调查中,75%以上的学生选择“钱最重要”。这个比例高于“为社会做贡献”的选择。在专业学习、职业选择方面注重物质利益,价值观倾向于务实和功利主义。通过调查,78%的中职生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三最”,即:最轻松的工作、最赚钱的地方、最舒适的环境。
3.多元文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职生的文化认同危机
互联网把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代西方文化中,绝对的自我、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的非理性主义逐渐取代了理性主义,使一些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尤其是享乐、、暴力、吸毒等许多社会毒瘤,对中职生的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90后这一代人,是生在“蜜罐中”,长在“大树下”,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看着“奥特曼”,穿着名牌衣,听着英文带长大的。他们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接受西方文化。他们在享受着、体验着西方文化时尚的同时,实际上也正服膺于西方社会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理想,忽视了对社会责任、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和执著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道德沦落、精神空虚的迹象。
综上所述,在当代中国,多元文化对中职生价值观念及其道德选择能力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应正视这种影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引导,强化对我国先进文化的认同。

三、中职学校德育学科是对中职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

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突出强调了德育学科在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在强调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突出价值观的目标,正是为了帮助中职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就是,价值观教育要使中职生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并付诸行动。但在现实的教学和课本学习中,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点的传授,常常忽略人格和价值观培养。德育学科教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价值观教育,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1.发挥德育学科课堂效能,采取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符合青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808so.com
少年价值观认知特点的主体性教学,使学生价值观内化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观
课堂是师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是师生的一种互动方式。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课堂这个微观社会中,也有一定的社会角色、社会文化和社会过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与整个社会关系密切,所以德育学科在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更要体现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性和实效性。
课堂上,教学素材的形象直观,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对话语言的活泼幽默等,会使中职生在兴趣激发、心灵体悟中将必要价值观内容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和价值观体系中。师生双方都把尊重对方的自主性、主动性作为互动的前提,在互动互通中进行价值观的沟通、理解、体验等活动,以达到价值观意义的科学生成和自觉共享。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师生双方必须学会互相倾听对方,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理解必要的价值观,参与必要价值观的生成,要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案例”和“情境”。如通过“赵作海故意杀人案”进行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的大讨论,提升价值判断能力。
2.利用德育学科育人功能,在社会主导价值观体系内整合学生的多元价值观
主导价值观体系又称主流价值观体系或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基本价值要求。我国的主导价值观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做出价值选择的基本准则。面对当代中职生价值观的多元性,教师的重要使命就是在社会主导价值观体系内整合学生的多元价值观,通过汲取精华、排除糟粕,把零散、单个的价值观组合成科学的、整体性的价值观体系。总之,就是教育学生以利于人类进步、国家强盛和个人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作为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的基本依据,引导学生把握生活的方向和内容,避免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陷入迷茫、混乱和困惑的境地。
3.充分发挥德育学科的专业优势,进行价值观培养,树立新型价值观
德育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楷模。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传递传统价值观,德育教师承担了传递传统价值观的职能,既是旧价值观的维护者,又是新价值观的启蒙者;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讲,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道德的示范者;从教师自身来讲,既是社会化的承担者,又是社会化的承受者;既是特殊的社会成员,又是普通的社会成员。在多元文化下,教师深受中西价值观、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德育教师一方面传承传统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要进行对现代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先进和优秀的价值观施教于学生,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价值观。
4.德育学科在中职生价值观教育途径上要采取和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加强对我国文化的认同
人文和社会学科课程从来都是社会中价值争夺的重要领地,德育课程直接承担着意识形态灌输的职能,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培养的主阵地。长期的实践证明:德育学科对学生价值观教育只有与课外生活情境教育相统一,才会变得生动活泼,才会被学生吸收和内化。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与价值观知识相联结的生活体验,并给学生表达其生活经验的机会,那么学生就可学会用其社会生活经验来理解课程知识,进而激发他们对必要价值观意义的探询与追求。
文化设施的建设,如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纪念馆等除满足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外,还潜移默化地起到价值观教育的功能,提高对我国文化的认同。就学校层面来讲,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网络文明家园”建设、创业设计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营造良好的价值观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各班级“家长联谊会”、“红十字大型慈善募捐”等活动都为学校价值观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来自活动中其他成员间的关爱互助和团结共勉之情,同时还可以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庄锡昌.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9).
蒋耀平.促进互联网安全健康有序发展[J].信息网络安全,2006(12).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点赞:20745 浏览:8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