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浅谈中国娱乐节目革新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娱乐节目正处于围困与转型中,要突围,必须改造和打造自己的节目系统,提升从业人员水平,娱乐节目电视必须在节目形态创新与节目本土贴近战略方向上重点用力,引入各种新思维,进行深化与细化的策划,生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节目策略与战术。中国娱乐节目才能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
关键词:娱乐节目;电视;创新
1005-5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808so.com
312(2012)32-0146-02
中国电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己经由“卖方市场”跨入“买方市场”的时代,电视节目“供不应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目前电视综艺节目过多,相当一部分内容毫无新意,节目形式雷同,有些节目仅仅靠诸如不断变换舞台背影、主持人等外在形象包装来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对此,有关专家呼吁:电视综艺节目应提高质量。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也遵循着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律。节目的创新不仅仅是电视台生存的根基,更是电视台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和武器。

一、娱乐节目存在问题分析

(一)娱乐模式本土化过程中的人文色彩和文化品格的缺失

本土化,是生存环境提供给我国本土传媒的最大机遇。未来中国电视参与国际竞争,其最大优势也就在于其本土化的资源背景。我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在移植国外或国内成熟模式时,未能考虑到将外来节目用本土化、地方化的娱乐元素加以改造,消解其弊端,使节目具有本地观众接受和喜爱的看点,从而顺应娱乐节目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因此,很多单纯复制的节目都无法长期存活。如80年代克隆于台湾的“非常男女”的“玫瑰之约”,后期的“红丝带”特别节目是参考了美国莱温斯基主持的一档情感类节目,以及江苏卫视的《非常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结婚吧》等节目。但由于国情、文化、传统、习俗以及收视习惯之间的巨大差异,许多在海外很火的娱乐节目,移植到国内后,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便是大体接近,开端良好,但由于受众的欣赏口味、需求与市场的竞争也是两个变量,从而注定了它的命运充满了无穷的变数,需要不断求变图新,才能避免昙花一现的悲剧。由此来看,本土化的形态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必须积极面对的重大课题。

(二)娱乐节目模仿复制,缺少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看似丰富多彩,事实上娱乐节目大多缺乏个性,了无新意,内容上大同小异,形式上千篇一律,浅显的模仿造出很多孪生节目,又不注重深度的挖掘与创新,只能使节目越来越无味,而最终以结束生命告终。法国著名导演雷纳·克莱尔在上世纪30年代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于某些人来说,新事物不是旧事物的手抄本,那是不可思议的。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惟有电影、电视是发明的。”娱乐节目出现的初始,区别于以往一本正经的联欢方式,以其轻松、快乐的特点面向观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可时间一长,如果娱乐节目没有更新的创造,就很难再吸引观众。有时偶尔有个节目冒出的新鲜火花,用不了多久,你用手中的遥控器就可以验证它在其它的各个娱乐节目已经是落地生根了。娱乐节目惯用的以明星吸引观众的手段也被复制。明星到处都是,有时同一个人同时出现在好几个频道的节目,说同样的话,唱同一首歌,没有一点新意了。摆在中国娱乐节目面前的是严峻的形势:没有源头的死水,没有创造的生命,长此以往,必将走向灭亡。有的节目不但名称大同小异,连内容和环节上的“起承转合”也都基本雷同,“你有我有,全都有”的节目现状,使观众的收视心理在千人一面”的娱乐中达到了饱和,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如自2002年七八月间,凤凰卫视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引进的《生存者Ⅲ》——“勇闯非洲”后,国内的电视加速“复制”,广东电视台推出《生存大挑战》之三的“闯关”;上海等国内许多城市的电视台不惜拿出黄金时段倾情推出《走入香格里拉》的精编版,湖南电视台也不甘落后,推出《完美假期》和《有爱不孤独》等系列节目。由一两个节目的星星之火最终燎烧遍中国电视市场,不是节目类型的丰富而是同类节目的过剩。

(三)从业人员认知水平和专业素质缺失

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电视从业人员的积极推动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受众的欣赏水平和要求不断提升。因此,电视综艺节目的从业人员对节目的创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从业人员总体上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首先,电视综艺节目从业人员的门槛低,缺乏严格的从业标准,专业水平达不到岗位要求。作为电视媒体的节目制片人、策划人、主持人等从业人员应该是要求很高的职业,可是,有些地方电视媒体的领导在挑选从业人员时,没有明确的标准,片面地看重从业人员的背景、社会关系等诸多外界因素,而忽视了从业人员的本身素质,最后确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有的缺乏专业的传媒知识和职业道德,有的价值观念存在问题,缺失主流的价值观,对价值的是非判断缺乏标准,有的缺乏最基本的道德常识,出言不逊,有的缺乏敏锐的政治嗅觉。让电视综艺节目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乐趣。其次,作为与观众直接沟通的主持人,缺乏个性,矫揉造作,没有独特的主持风格。主持人作为电视综艺节目与观众的纽带,他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在主持人选拔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更多的是外在的形象,而忽略的主持人的个人能力和主持风格。当这些主持人站着舞台上时,表现呆板,只会机械地将事先写好的台词复述出来,缺乏调动观众热情以及把握现场状况的能力。再次,作为节目的幕后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淡化,追求短期效益。目前,很多电视台从节目的策划人、制片人到节目的编导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为了追求节目的收视率,对节目的内容粗制滥造缺乏新意。作为节目的幕后工作人员,他们应该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成熟的思想意识和敏锐的娱乐嗅觉,但是,当前的从业人员只会去克隆别人的节目成果,盲目跟风,抛弃其社会责任,致使现在综艺节目“三俗”现象泛滥。

二、中国娱乐节目的应对策略

(一)本土化传播理念的运用国内众多电视综艺娱乐节目都以国外成熟节目为蓝本进行本土化改造,在“创造性模仿”的基础上完善所有节目模式,使之更符合本土国情与观众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曾经出现也有可能继续出现的情况是,国外传媒文化的消费特性、市场价值、娱乐功能等随之被复制并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尤其是异质的、感官化的、更具炫惑魅力的“意象形态”价值被高度张扬。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有责任为我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媒介文化氛围,体现人文关怀和文化品格,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感官功能的刺激和暴力、煽情。我们倡导的创新不是用来麻醉大众,而是要让受众在得到娱乐享受的同时,受到积极的影响和文明的熏陶。“大众传媒传播得到社会肯定的价值观察,受众则通过传播媒介被社会化了。所以,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效果必将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大众传播者负有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产品,倡导人文关怀和绿色文化的社会使命。应该看到,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在这方面尝试做出有益探索,如凤凰卫视的《娱乐串串烧》,就把娱乐和人文内涵结合得很好。主持人梁冬坚持认为娱乐是一种态度,并试图在用这档娱乐节目来说明娱乐并不像人们看得那样浅薄,它也是有深度的。《娱乐串串烧》是做给“年轻的成年人”看的。就是要透过对娱乐的解读,从侧面反映社会矛盾,反映社会力量的变化。在这个梁冬自创的《串串烧》中,“娱乐”的疆界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再如,《开心辞典》就将《百万富翁》所蕴涵的“人人都有机会”的理念,变更成研究生论文www.808so.com
了“快乐关心到永远”的理念。它结合中国受众的特点。淡化了金钱色彩,强化了人情味道。虽然在奖品设置上体现了浓浓的商业色彩,但这种色彩被精心设计的“家庭梦想”,“公益热情”的合理诉求冲淡。节目中有关捐助希望工程、保护环境、支持申奥等本土化的内容都是原节目中没有的。这种改进之所以得到受众的欢迎和好评,就是因为它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把握了中国受众的心理需求,在娱乐节目本土化改造中注重人文关怀的展示和文化品格的提升。

(二)不断创新,加强立体化、与分众化的传播策略

立体化传播是指跨媒体传播,电视娱乐节目要达到最佳传播效果,除了借助电视媒介本身外,还应该联合纸质媒介、网络媒介以及手机等现代传播工具,整合相关媒体资源。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用轻松、愉快的方式传播健康的大众文化。分众化是指对娱乐节目重新定位,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职业层次,教育层次的人群,实行娱乐节目的专业化,小众化的窄播,在细分市场中赢得市场。在我国,娱乐节目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目前消费主义盛行、电视庸俗化日趋严重的语境中,电视娱乐传播只有不断创新传播策略,从追求形而下的快感到形而上的美感,致力于打造富有品格内涵的“绿色娱乐”,才能开拓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娱乐节目的本质在于为大众提供消遣和娱乐,让受众获得真正精神上的快乐。因此,节目内容要不断地创新。在许多娱乐节目盛极而衰的过程中,人们已经认知了“克隆”所带来的弊端,因此从2004年的娱乐节目大变局来看,盲目跟风已经不再,创新是娱乐节目的当务之急。要创新就要深入挖掘娱乐节目的本质特性。娱乐节目的形式要多样化。面对观众兴趣品位的提高,娱乐节目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应不断拓宽娱乐节目的表现形式,争取做到立意严谨化、收视轻松化。节目要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化元素。尊重创新,尊重原创,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娱乐节目由于其一次性消费的文化态势,必然要求从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创新,以求给观众源源不断地新鲜感从而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三)重视电视综艺节目从业人员的培训

2010 年7 月,国家最高领导人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做出了“坚决抵制三俗之风”的重要指示以来,全国迅速掀起了一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的道德运动。相应的管理部门应该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现在,很多电视从业人员忽略自身内在素质的提升,专注于外在的表现,重感性、轻理性。要不把自己定位成政府发言人,要不把自己装扮成先知者,又或者过分追求时尚而忽视了受众的感受。再加上,电视从业人员文化素养的缺乏,盲目跟风,没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节目的掌控能力差,导致了人们对电视从业人员的种种不满和指责。
一个人的文化品味与他接受的教育背景是不成正比的,而是在他接受完所学的知识后,所形成的为人处事能力、政治素质、知识修养、心理素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工作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情。也就是说,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他们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电视从业人员普遍都受过高等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具有了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相关的职业道德守则的约束来实现。其次是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电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要求电视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艺术创造能力和高瞻远瞩的思维。当前的时代是瞬息万变的时代,电视从业人员只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节目。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资质再好的电视从业人员,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为了保障电视行业进行正常的活动,就必须制定完善的行业行为规范、从业人员道德规范和相应的奖惩机制。同时,强化电视行业的监管功能,规定和约束电视从业人员的行为,维持整个行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韩卫娟.中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7,04,01.
高晓莉.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形态创新.西北大学,2007,6.

点赞:8285 浏览:3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