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嬗变世界文学观念嬗变及其在中国作用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有三层含义:世界主义理想;文学跨国流通的现实描述;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扮演的角色。早期学者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发展了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提出了世界文学的多元起源说、世界文学本质的人性一人类性反映说或民族文学精华说、弱势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地位不平等说;认为世界文学研究有助于建立文学的全球观,且可依靠研究译本来实现。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理论受到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深刻影响,致力于探索近代世界文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研究世界文学体系内部中心与边缘的不平等关系,研究东方主义在这种中心一边缘关系的建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808so.com
文学处于世界文学体系的边缘,世界文学话语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它,会削弱还是加强中国文学在全球文学中的地位,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歌德;世界文学;世界主义;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中国文学与世界
1006-6101(2012)-04-0009-13
自歌德1827年首次提出“世界文学”观念起,这个用以描述超出民族、国家界限之文学整体图景的观念,就不断激起作家、学者讨论和研究的热情。尤其是最近十余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以及比较文学“危机说”再次浮现,世界文学观念的讨论和研究出现了新一轮热潮。180多年来,世界文学观念常说常新,不仅有力地加强了全球文学一体化的意识,对民族、国家文学构建在全球文学中的有利地位贡献卓著,还对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有感于世界文学理论研究在国内外的冷热差距,以及国内能够反映这一领域国际前沿成果的匮乏,笔者与达姆罗什、尹星两位学者合作,共同主编了《世界文学理论读本》一书。此书选收了歌德阐述世界文学的11段文字,以及17篇论文,分“起源”、“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世界文学与中国”三辑,涵盖了世界文学观念的发生发展历程。其中既有欧美学者的世界文学论述,也包括了东方学者的论述,因而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本文的撰写,即得益于此书的编选和翻译。在此,笔者将自己阅读这些文章的体会与读者分享。

一、世界文学观念的发生及早期形态

本书第一辑“起源”包括歌德的11段世界文学论述和其他学者、作家的5篇文章,反映了世界文学观念的起源和早期面貌。
歌德是德语“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一词的创制者,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人。歌德关于世界文学的论述集中在1827-1830年间,归纳起来有三个要点:其一,世界文学是一个对话和流通的平台,各民族文学可以通过进入这个平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其二,世界文学是一个合乎世界主义的理想,能够推动各民族文学逐渐打破孤立割裂状态,影响融合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三,世界文学是彰显民族文学价值的场所。歌德就站在德国的角度谈论世界文学,他渴望本民族文学在推动世界文学形成过程中扮演“光荣的”、“美好的”角色,对其他民族文学(例如法国文学)所处的优势地位则十分敏感。
《世界文学的出现:歌德与浪漫派》一文,选自约翰·皮泽《世界文学的观念:历史和教学实践》(2006)一书,系统梳理了歌德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欧洲政治与文学背景,将歌德的世界文学论述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之中。皮泽指出,歌德提出世界文学观念与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的大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德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知识界普遍相信,一个自由统一的德国不久将摆脱法国的占领而出现。但拿破仑战败之后,重新划分欧洲列强势力范围的维也纳会议召开,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力主建立欧洲均势体系的政策取得成功,维持了奥地利与普鲁士两强并立的局面,击碎了德意志民族寻求统一的雄心。德国国内的民族主义热潮由此陷入停滞,原本就因缺乏统一民族身份而根深蒂固的世界主义意识重新抬头。歌德从积极的方面看待这种超民族的世界主义意识,认为它能缓和,甚至平息民族主义情绪中的沙文主义因素。此外,战后神圣同盟统治下的欧洲,虽然政治倒退,封建势力复辟,但在经历多年战乱后,也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共处局面,地缘政治同质化,交通条件显著改善,翻译活动增多,跨国文学交流和流通日益频繁。这些都为世界文学的诞生提供了绝佳的政治和知识氛围。
皮泽同时指出,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事实上只包括欧洲文学,并不如当代人所想象的,覆盖了全世界。这是基于在歌德时代滋生世界文学的条件——文学的跨国流通——仍然局限于欧洲大陆。从这个意义上讲,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并不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也没有东方主义的问题,而是他所处时代世界文学现实的反映。至于歌德预想德国人将在世界文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以与其他民族平等对话为前提的,最终将使所有参与者受益。
在歌德的有生之年,世界文学观念已在国内外引起反响;19世纪30年代之后,世界文学在欧洲已经成为一个公共话题。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呼应了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认为随着资本输出和世界市场开拓,不仅物质生产,而且精神生产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世界文学看成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各民族文学走向普遍联合的一种必然趋势。
1886年,英国著名比较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了《比较文学》一书,其中有大量篇幅讨论世界文学问题。波斯奈特有三点创见值得注意:其一,他触及到世界文学的多元起源问题,认为世界文学起源自四大文明古国希腊——罗马、希伯来、印度和中国,它们是各自独立生长的,不存在影响关系;其二,他从这四个文明古国的文学中,归纳出各自的世界文学精神,这种世界文学精神由民族特性凝炼而成,与其他文明中的世界文学精神具有可通约性,但和而不同;第三,他还认为文学的发展与社会进化同步,是从简单向复杂、从城邦到国别再到世界的发展过程。波斯奈特的世界文学观破除了世界文学的单一发展观,即西方中心论,把东方的中国文学和印度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起源,扩大了世界文学的范围,这是了不起的创见。

点赞:12153 浏览:4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