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乡情论李白诗歌国情、乡情、友情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诗仙李白以其“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自信,以“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豪放旷达,激励鼓舞着无数后人奋进拼搏。同时,李白诗中那割舍不断的报国之情、那万古不变的思乡之情、那依依不舍的挚友之情,鞭策着众多勇士的“直为斩楼兰”,陶冶着云云众生的“低头思故乡。
关键词:李白 爱国 思乡 怀友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诗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的佳句,杜甫赞美李白的诗歌:气势惊天动地,落笔能惊动;情感动地惊天,诗成可引起鬼神哭泣。李白用他大胆夸张、奇异想象的浪漫主义笔法,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国情、乡情、友情”之佳作。

一、李白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李白诗歌的爱国情怀表现十分丰富,有颂国(赞美祖国山河的)、报国(希冀立功报国的)、怨国(指责时政腐败的)等多种,本文仅从颂国这一角度做一浅析。
1. 山水诗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李白在《秋下荆门》中写道: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自爱名山入剡中。
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乘船过“荆门”山(今湖北荆门市长江南岸),正值秋深叶落、山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808so.com
空江阔之时。诗人借用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行人安稳,布帆无恙”的诗句,写出秋风万里送行舟,旅途平安、一帆风顺。诗人为何要告别峨眉山月奔波于异地他乡呢?诗的三四句做了回答。西晋时张翰的诗歌中,弃“名爵”选择了“鲈鱼”;李白呢,弃“鲈鱼”而选择了“入名山”。浙江嵊县,境内多名山佳水,正是诗人的好去处。嵊中山水,借指祖国的名山大川,锦绣山河。此诗中的荆门秋景:秋高、江阔、帆顺、山秀,描绘了一幅深秋大江孤舟远行的美景。
公元761年暮春时节,李白从金陵(南京)征虏亭登舟前往广陵(扬州)写了《夜下征虏亭》一诗: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征虏亭是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在这个富有特殊意义之址和明月之夜,李白尽情观赏了从征虏亭到广陵一带的江中夜色,赞美了江南月夜两岸的美景。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写出了“日出江花红胜火”这一壮丽景色在月夜的另番景象,诗中用绣颊比喻少女的“人面桃花”,月色下的山花如少女白里透红的面颊,江岸的丛丛山花让诗人联想到绵延不断送行的少女。江面的渔火及江岸倒映的灯火,在江波中星光般闪烁,像无数萤火虫在翩翩起舞。
再看李白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其一)中的诗句: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李白诗中写道:瀑布高悬飞流三千尺,喷射山谷奔涌几十里。快如闪电而来,隐若白虹腾空。乍看惊为银河跌落,在半空云雾中飘洒。仰观飞瀑气势雄伟,壮哉自然造化之功。海风狂吹飞瀑连绵不断,江月朗照瀑布透明清澈。瀑流空中四处飞溅,冲刷两侧青色山崖。水珠四溅散发出轻盈的霓裳,水流跌落乱石上沸腾……这首诗可以说是对《望庐山瀑布》(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生动诠释和形象发挥。
2. 李白咏史诗中的爱国主义
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不仅仅表现在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表现在当民族危难、国破家亡之时,愿驰骋疆场,立功报国的壮志。
诗人在《塞下曲》(其一)中写道:
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中写道:仲夏五月的天山(祁连山)遍布积雪,没有花开只有寒冷。未见明媚春色,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乐曲。士兵们拂晓随着号令向前激战,晚上抱着马鞍露宿守卫。诗的最后两句借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之事,表达了诗人愿意身赴西域,为国立功之志。
李白在《独漉篇》中写道: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锈涩苔生。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搏九天。
诗人在此诗的这一部分,先以挂壁宝剑自喻,时时发出龙鸣之声期望出征。这支宝剑如犀象皮一样坚韧锋利,由于挂壁未用而生锈长出了青苔。大丈夫如不能为国雪耻,到何处去成名啊!诗人欲效法云梦泽中的雄鹰击落大鹏,歼灭叛军,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另一首《临江王节士歌》中,诗人面对安史叛军再陷洛阳,急切地表达了“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豪情壮志。希望在反叛战争中能一显身手,建立功勋。

二、李白诗歌中的思乡情结

1. 李白的故乡情缘
公元701年,李白生于西域的碎叶,5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25岁起仗剑出蜀,“辞亲远游”。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诗句,写出了游子思乡的万古情怀。李白的思乡情怀,在他的一系列诗歌中均有所反映。
他在《峨眉山月歌》中写道: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诗以山月为歌咏对象,也即思乡的意象,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那是一个晴朗的秋夜,那半轮月亮或许正是诗人别离家乡的象征吧,它从平羌江(清衣江)送到清溪驿,相伴诗人乘舟下三峡,“我在走,月也走”,山月与诗人是何等的依恋。或许是山高,或许是峡深,在下渝州(重庆)的路上,月亮居然不见了,这让诗人是多么的思念啊!
李白出蜀来到荆门,写有《渡荆门送别》一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诗中也写了月和水,但此诗中月已不是峨眉山所见的半轮明月,而是倒映在大江中的一面明镜;只有那可爱的故乡之水,不远万里从巴蜀一直流到荆门,相伴舟上的游子。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808so.com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前两句叙事,写远行人和送行场面;后两句抒情,写送行人真挚纯洁的深情。事出意料,情景相生,让天才诗人写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佳句。沈德潜云:“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李白不用汪伦之情深如千尺潭水的比喻,而用潭水深不如友情深的比较,情景交融,余味深长。
另一首《金陵酒肆离别》中写道: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此诗写李白与一群风流倜傥、风华正茂的青年朋友饯别,场面欢快,别意缠绵。首联中的春风、杨花、吴姬、美酒等意象给人留下无尽的美感,花香、酒香、人香,见难别难,“欲行不行”,出行人和送行人都把杯中的美酒一倾而尽。“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两句,以含蓄深情的发问,留下了如江水般无尽的韵味。
3. 与普通劳动者的感情
李白对普通劳动者的感情,不再是对英雄豪杰的爱慕崇敬,对志同道合的倾心酬唱,对风华少年的豪放话别,而是以“济苍生,安黎元”的胸襟,写出了自己的怜悯、关爱与歌颂。
诗人在《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写道: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首联和颔联写诗人宿于安徽铜陵一山村的寂寞及邻妇生活的辛苦。诗的一二句写自己寂寞寡欢,三四句写邻妇白天收割、夜晚舂米,是何等的劳累和凄凉。一二句诗人的无聊寂寞与三四句邻妇的辛勤劳作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的“寂寥”更突出了邻妇的“苦、寒”。颈联与尾联写邻妇赐饭、诗人愧餐的情景。五六句写到邻妇姓荀的老妈妈特地做了雕胡饭跪下身呈给诗人,月光下的菰米饭就像珍珠般耀目。诗人想到自己无法如韩信用千金报答在河边赐饭的洗衣老妇,更感到受之有愧,再三辞谢,实在不忍心享用这顿美餐。这让我们看到了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一醉累月轻王侯”的李白,对普通劳动者的谦恭、诚挚,显示出诗人性格中可贵的另一面。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李白游丹阳横山时,写有《丁都护歌》一诗: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开头两句交代拖船的地点、环境:从云阳逆水北上,两岸商贾云集。商贾市肆的豪华与下文纤夫拖船的劳苦构成鲜明的对照。三四句写酷暑逆水拖船之苦:诗人借用“吴牛喘月”的典故,点出烈日之下,纤夫挽着纤绳,喘着粗气,弯腰曲背,挣扎行进之“苦”。五六句写纤夫生活之苦:汗流如雨,唇焦口干的纤夫,“壶浆半成土”的河水不可饮而饮之,这一细节含蓄精妙地点出生活条件的恶劣。七八句刻画纤夫内心之苦:纤夫们唱着“丁都护‘般的拉船号子,一声歌,一行泪,凄切哀怨,令人不忍听闻:九句和十句写纤夫运石上岸之苦:盘石巨大,耗尽众人之力也难拉上江岸,但“无由达”却必须达,这是何等之悲啊!结尾两句写纤夫无尽之苦:诗人的悲苦之情奔涌而出,那山上的盘石,采不尽,运不完,纤夫们的苦难哪有尽头啊!此诗格调沉郁,悯民之情,感人肺腑。让我们看到了李白浪漫主义宏篇之外的现实主义杰作,难怪杜甫由衷地赞美他是“笔落惊秋雨,诗成泣鬼神”。
参考文献:
 周勋初. 李白研究[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源于:论文封面www.808so.com
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 俞长江,侯健主编. 中国历代诗歌名篇鉴赏辞典[M].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
[4] 丁力,丁芒等. 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M].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10B298)
作者:廖伦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编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点赞:19008 浏览:8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