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针对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应采用体系工程的策略研究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理由。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工程包括体系需求与顶层设计、体系集成与构建和体系演化等方面。
关键词 后勤保障 社会化 体系
:A
1体系的基本理论理由
1.1基本概念
目前,在不同领域和应用背景中,体系的定义不完全相同。在军事领域和应用背景中主要有:;(1)体系是系统的联接,在系统联接的体系中允许系统间进行相互协同与协作;;(2)体系不是单纯系统的集成,它具备多种特征:独立运作、独立维护管理、区域分布性、“涌现”行为和演化发展;;(3)体系是巨大的、复杂的、持久的独立系统的集成,是随着时间发展通过各自的权威提供各自的能力以支持总的使命从而形成体系。
1.2体系的基本元素
体系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环境、使命、实体、结构、过程。环境是体系存在的依托,是体系运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命是体系存在的前提和目的,由于组成体系的元素各自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形成体系的目的即体系的使命,当使命不存在时意味着体系的消亡。体系组成实体即为组成体系的所有物理资源和人,物理资源是体系运转的物质基础,而人通常是体系中的决策个体,是体系的主体。结构是组成体系的成员——实体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包括层次关联、功能关联、信息关联以及替代关联等。过程是体系为实现其使命的运作分工和运作程序、步骤,过程的建立是执行体系使命的基础,过程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体系使命的执行。
1.3体系的主要特性
主要有:组成单元行为的独立性、自主性;体系整体的演化性与成员个体的演化性;体系域的分布性与交叉性;体系成员个体的异构性;体系组成个体的关系是复杂的、演化的;体系边界模糊与动态性;能应对使命环境一定程度上变化,具备自组织和适应性;体系的“涌现”源于局部或个体行为的累积和个体问的交互,涌现行为是非线性的;组成个体行为影响的关联性。
2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
2.1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的特性
(1)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是一组松散耦合的系统,体系成员个体具有异构性,不再是具有严格指控关系的军事组织。尤其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企业成员,其行为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其独立性表现为企业成员具有独立的行为和功能,其自主性体现在自主的思维、决策和行动上。在一般情况下,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企业成员依据合同和军队成员协作,与军队成员之间不存在严格的指控关系。
(2)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边界的模糊与动态性。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组成成员可以根据使命环境的变化而选择加入或者退出,这是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白组织、自适应及其演化性的基础条件之一。在体系从建立到完善的不同阶段,由于军队和政府的参与程度不同,军队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将会根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进程而加入或者退出。相比之下,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企业因为竞争或者其他机制而加入和退出更为常见。由此导致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边界的模糊性和动态性。
(3)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整体与成员个体的演化性。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整体的演化源于体系组成成员个体演化和体系结构关系的演化,组成成员个体的演化是指组成成员个体在其生命周期内功能、能力以及生命力的变化。体系结构关系的演化体现在体系形成发展过程中组成成员的加入与退出,以及相互关系的变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整体的演化体现在从体系顶层设计开始,到不同保障系统的集成、体系构建、平战检验等过程中。
(4)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能应对平战转化,具有较强的使命环境适应性。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通过体系结构关系的演化和体系组成成员的演化,使得它能适应使命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如在国内救灾、平暴维稳,国际维和、护航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平战转化。然而,这种使命环境的适用性也是有限的,理论上来说,当使命环境的变化超出体系自组织与自适用能力时,就会导致体系的崩溃。因此,需要通过不断改善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结构关系和优化体系成员组成,以适应未来使命需要和平战转化。
2.2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工程
针对军队后勤保障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社会化现象与理由,应当采用体系工程的策略进行研究。体系工程是实现不同系统网络集成的最优化,以满足某一项目(体系理由)目标的科学。它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涉及应用数学、基础理论、系统技术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体系工程通过确定体系对能力的需求,把这些能力分配至一组松散耦合的系统,并协调其研发、生产、维护以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活动;能够使决策者理解选择不同方案的结果,并提供给决策者关于体系理由有效的体系结构框架。体系工程是学科交叉、系统交互的过程,这种过程确保其能力的发展演化满足多用户在不同阶段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些需求是单一系统所不能满足的,而且演化的周期可能超越单一系统的生命周期。体系工程提供体系的分析支持,包括系统交叉的某一时间阶段内在资源、性能和风险上的最佳平衡,以及体系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分析。体系工程源于系统工程,但高于系统工程,在分析和解决不同种类的、独立的、大型的军队保障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相互操作理由更具有针对性。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工程实践主要包括体系的需求与顶层设计工程、体系的集成与构建工程以及体系的演化工程。体系需求工程包括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使命分析与分解、需求描述与建模、需求获取、需求管理、需求评价与验证以及需求的演化分析等。顶层设计工程包括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技术一体化的规划和体系组成成员交互活动设计。体系集成工程是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前提,需要从体系的全局高度上考虑体系的使命需求,同时也需要从底层保障单元与基础设施的条件上考虑体系要素对使命需求的匹配程度。体系构建以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使命需求为依据,在全局高度上遵循“自顶向下”的分解原则进行使命需求的分解,在局部保障单元以及基础设施的同步行为上遵循“自底向上”的聚合原则进行资源的聚合与调整。体系演化是对现有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的改造或变革,使其具备新的能力,适应新的环境,履行新的使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的演化行为包括体系要素演化和体系结构的演化,要素演化体现在高层使命与任务的变更、能力的演化、底层组成成员的加入或退出等,这些演化行为间存在互动的联系,高层演化驱动底层演化,底层演化导致高层要素的变更。体系结构的演化包括三类演化行为:(1)运作体系结构的演化;(2)系统体系结构的演化;(3)技术体系结构的演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的演化工程按照其变革的激烈程度通常又可以分为激进演化和渐进演化。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工程过程以体系的使命与环境转换为具体的系统成员需求和体系结构与系统交互需求,包括系统发展的规划方案、系统成员的集成方案以及系统成员问的交互方案等等。包括了需求分析循环、设计分析循环、设计验证循环和体系环境与边界的分析等内容。需求分析循环完成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使命需求到能力需求的转换;设计分析循环完成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能力需求到体系能力提供的匹配与映射,通过两者的匹配建立体系的组成与结构;体系验证循环对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综合设计方案进行测试检验,为需求分析与设计分析反馈信息;体系环境与边界分析是对现有系统成员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结构进行分析,获取现有体系的能力供给。体系环境与边界分析在体系工程过程的反复迭代中不断淘汰现有系统成员,加入新的系统成员,从而确定其边界。
3 小结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符合体系的相关定义具备体系的基本元素和特征,采用体系的思想有利于深入认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理由。体系工程的策略从需求与项层设计出发,遵循体系演化规律,进行体系的集成与构建,可以超越局部得失,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险,有利于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发挥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
参考文献
[1] 顾建

一、张瑞震.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4(40).

[2] 张维明等.体系工程理论与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点赞:23558 浏览:10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