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浅析道德文化及其对社会治理作用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道德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 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与不可或缺的必要性。道德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增强人们的自律意识和自律精神,从而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治理的目的。本文在对道德文化的社会治理的依据、内容方面进行简要评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今中国道德社会问题,概括了道德文化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道德文化社会治理教育
2012年7月3日晚,湖南省娄底市孙水河公园河段,27岁的邓锦杰为了营救溺水的一家三口,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救人。不幸的是,因体力不支他被湍急的河水吞噬。 而让人心寒的是,当邓锦杰遇险生死不明时,被救的一家三口不但没积极施救,也没留下来关注事情的进展,而是漠然地选择了离开……近些年来媒体上相关报道及长久以来的社会现象使得大家认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容易惹祸上身,如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但是这次事件却是有人不顾一切出手相救,为此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然而被救者不仅没有去营救溺水者,甚至连一声谢谢都没有,还说出了“关我屁事”这样让人心寒的话。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认为若要改变全社会这种缺乏责任感的风气,一个良好的文化道德环境是社会安全的最佳屏障,能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一、道德文化社会治理的依据

道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样的,我们认为,其中既包含传统道德文化的断裂,例如从20世纪末至今,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或者从快餐文化中寻找精神寄托,又或者是在微博上、网络聊天工具中来尽情宣泄自己道德欲求,人们性情越加冷漠;也有对道德认同感的降低,对道德约束的不屑,对道德缺乏敬畏这一方面的原因。基于这些原因,我们更应该重拾道德文化以实现对社会的良好治理作用。首先,我们需要寻求道德文化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

(一)道德文化的社会治理是以德治国思想的重要方面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法治”与“德治”二者结合起来,不仅要强调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强调社会道德对于我们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约束。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做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加强道德文化的社会治理作用,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是以德治国思想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法治”和“德治”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二者范畴不同,法治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精神文明,但两者在地位和功能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二) 一定的道德情感能成为维护制度的又一道心理防线

倘若人们在行为处事中只怀有赏畏罚之心,而没有羞耻感、罪恶感之类的荣辱之心和是非之心,那么,在出现制度诱惑时,人们进行抵御的防线就会弱化,整个社会将处处暗藏杀机,令人防不胜防。特别是在有名利可图而制度监督不到位、 惩罚又无效的情况下,违反制度的情况就源于:职称论文www.808so.com
更容易发生,并且已有的制度也会遭到更多的破坏。相反,人们若有荣辱之心和是非之心,在行为处事时更愿意遵守社会制度,就会在遵守制度方面多增加一层保险,使制度的实现变得更加可靠。这说明,“人人畏法” 并不是理想法治社会的基础,只有当人们对法律从单纯的畏惧到自觉之时,才是理想的法治社会。

(三)我国公民道德现状的现实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2012年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要求“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就体现了这一点。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道德领域和社会政治生活方面也易受到最大利润化原则、优胜劣汰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的影响,从而引发人们的见利忘义、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的思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也绝不参与,导致一些人的道德素质下降,道德意识薄弱。同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已经腐蚀了一些道德意志薄弱的人,使他们陷人了道德沦丧的泥潭。这主要体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缺失的方面,其中又以社会公德为主。所以我们必须加强道德的社会治理作用,努力改善公民道德现状,从而在全体人民中形成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以促进社会稳定进步。

二、道德文化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道德文化社会治理的根本任务

道德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规范文化,不同于法律、制度等强制性规范文化。如果说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所有成果, 那么,道德文化就是人所创造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所有创造物。在道德的社会治理功能中,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生价值观。
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受自己的价值观支配的。而价值观又决定着个人的社会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引导人们做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事,相反,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则使人们变得自私自利,使人步入违背道德规范的歧途。所以道德文化社会治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道德文化社会治理的原则

道德文化社会治理是从现实利益关系的角度,特别是个人对待他人、社会整体利益的态度的角度,去调节人的各种行为活动和关系的,所以,我们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去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利益关系。这个原则就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作为道德社会治理的原则,有着科学而丰富的内涵。
第一,集体利益的权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为社会主义集体作为一个真正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体,集体利益中包含着每一个成员的利益。集体利益代表每个成员长远的、全局的利益,它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和保障,这就决定了集体利益必然高于个人利益。其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第二,个人利益的正当性。集体主义绝不像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代表整体利益,只讲集体不讲个人,只讲集体利益不讲个人利益。相反,集体主义在 强调它的权威性或首要性的同时,并不抹煞个人利益的正当性,也强调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力求充分发挥集体成员的个性与创造力,并努力使集体逐渐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三,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协调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利益代表个人长远的、根本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利益的统一。同时,个人利益又是集体利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息息相关的,集体利益的兴衰成败与个人利益有莫大的关系。

(三)道德文化社会治理的着力点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道德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很多方面,但最基本的方面概括来讲有三个:社会公共场所活动的领域、职业活动的领域、家庭生活的领域,相对于这三个活动领域的道德,就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1、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对于维护人们日常的生活秩序、促进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改善社会风气,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公德的作用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它不仅能制约人们在一般社会公共生活的言行,而且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种不同领域中,与各种不同的道德形式互相结合,共同发挥调节社会人际关系的作用。本篇文章开头的案例即与社会公德有关。
2、职业道德
在社会主义社会,尽管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365行有各自的行业文化,但无论什么职业的道德,其基本原则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个人的工作行为要与岗位的社会地位、功能相一致,从而保证行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的整体效益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3、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社会主义的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家庭道德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家庭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才能建立美满、和谐、幸福的家庭,即建立真正具有美德的家庭。

三、道德文化社会治理的实施途径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代代相传。在日常生活中,道德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指导着人们正确的前进方向。但是在拥有如此深厚精神文明的中华大地中,当今社会却出现了“冷漠”被救者对于施救者遇险时说出“关我屁事”这样的事件,披露出人们的道德缺陷。所以当务之急,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重拾道德文化以实现对社会的良好治理作用。

(一)传统人文精神的承接

实际上,我们的传统人文文化中有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关于道德方面的深邃论述,至今都值得我们去采撷、去挖掘、去吸纳。如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每个人能深刻领会这句话的意思并按着去做,出现被救者冷漠离去的现象会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去正本清源,何况道德本身也是历史的积淀的产物,儒释道三家都以其对自然、社会的敏锐洞察和深刻领悟凝聚为中华民族构建和谐社会取之不尽的源泉,中国古人的智慧对现代人类活动依然有着长远的影响和启悟。道教的始祖老子,他的《道德经》本身就是一部道德的“百科全书”,他认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儒家的道德因子更是经久不衰,孔子讲究仁义礼智信,特别倡导孝道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和人性的光芒。

(二)家庭学校的培育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父母是孩子道德培育的启蒙老师,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家庭是孩子道德培育最具影响的课堂,要让孩子品行端正,家庭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因子,也是一个人得以健康成长和道德人格雏形的发源地,良好地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3]。而作为学校,其道德“灌输”的功效更是不可忽视,是人生关键之所在,因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的这种阶段性的教育特性决定了其道德教育效果具有非常好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勤劳、勇敢、平等、和睦、公平、正义……,这些人类道德进化的结晶,是做人的一些不可缺少的基本道德,理应在家庭、学校这两个阶段就应该完成的。

(三)宣传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一般是采取属地原则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但上级主管部门对各单位的员工情况并不是很清楚,所以他们进行职业道德监督难免只会下表面功夫,下来检查也只是走马观花,道德监督无法正常化,所以职业道德的履行难以持久。鉴于此,社会治理职业道德的方法有下面几点,
1、树立职业道德操守的典范,将其道德修行、守德业绩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对其进行奖励。
2、要在社会和单位大力宣传本单位的职业道德规范,督促各单位将职业道德纳入单位制度管理范围。
3、“身教胜于言教”这条道德教育的普遍原理,同样适用于单位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普通员工要遵守职业道德,单位领导者要带头遵守职业道德。

(四)营造惩恶扬善的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惩恶扬善的社会环境,保护和激励人民群众见义勇为的行为。使见义勇为成为公众本能的行为、自然而然的行为,而不是事前事后谈起认识来,人人出口成章、口若悬河,但在下一个残酷的现实面前又展开新一轮的讨论,本质上仍然旧话重提。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4]。”创造惩恶扬善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的一手硬、一手软,是导致这种社会冷漠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一些备受公众瞩目的司法案例,比如令讹诈救助者、诬陷好人者得逞,对本来令人不齿的行为罩上法律的外衣加以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罗国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J],《人民日报》,2011年02月22日第九版.
老子,《道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808so.com
德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3]朱蕴丽,《社会基本道德缺失的原因与公民道德教育的重构》[J],《求实》,2010年03期.
[4]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第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10月18日
[5]韩东屏,《论道德文化的社会治理作用》[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点赞:9214 浏览:3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