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学科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进展结论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科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是高校全面发展的龙头,是高校集学术队伍、学科方向、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过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水平也在明显提高。但也应该看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些高校存在定位不准、同质化等问题。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科建设,重要的是要做好科学定位,突出重点,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服务经济
1672-3309(2012)06-153-02

一、明确“一个定位”,调整优化学科设置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功能。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高校是社会的引擎,高校与现实联系日益紧密,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不同的高校要做好自己的科学定位: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努力满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而地方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明确“一个定位”,就是要明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普通本科高校的共性在于:大多位于中心大城市以外,由地方政府主管;学科建设的主要经费来源于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学生和教师主要来自本区域,学生毕业后大多在本区域就业,其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发展服务,与当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民办高校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技术的人才,提供职业智力支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普通本科高校“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前面的是实力不菲的重点大学,后面的是发展势头强劲的高职院校,即本文论述的民办高校,可以说是形势逼人。地方高校的长足发展,不仅立足地方支持,拓宽学科导向,在客观分析发展形势的同时,民办高校也要整合已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学科特色,提升综合实力。
地方民办高校学科建设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后危机时代,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民办高校和重点、公办高校一样,都要顺应时代潮流变化,及时调整优化学科设置,突出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实现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显著提高,探讨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主动成为区域内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成为原始创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成为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及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学科建设重在调整优化学科设置。美国高等教育专家伯顿·教授认为,分析高等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要“从学科开始分析”。高校学科是按照学问的具体分类,以进行某门学问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以及应用本学科服务社会的学术组织。建设学科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但不少民办高校忽视学科建设,存在着学科重置率较高、学科设置趋同化等问题,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趋同化,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标准多样化的需求,也造成了办学特色缺失、综合竞争力下降。有的高校没有具体分析自身的基础和条件,盲目赶热门、抢市场,使得原来赖以安身立命的传统学科和基础学科受到冷落,面临生存危机。学科建设的盲目性使得有些高校什么学科都有,却什么学科都办不好。民办高校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调整优化学科设置,集中人力、物力打造重点学科。民办高校在办学基础条件、学术队伍力量、科研技术设备、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管理水平等方面都不及普重点甚至普本大学,只有集中优势资源在某些点上有所突破,才能形成学科建设的亮点。要注意发扬自身优势,继承并改造传统学科,整合传统学科的师资、设备资源,寻找新的学科专业生长点。

二、抓住“两个关键”,不断提升学科水平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民办高校全面发展,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抓住人才建设和平台建设这“两个关键”。
人才建设,要做好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发达国家的高校在制定自己的人才战略上,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精心培养和高效使用并重的政策,努力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全球范围内围绕学科建设的人才争夺战正在展开,而且愈演愈烈。因此我国民办高校引进人才,要用优惠的政策、优越的条件,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不在量大,而在于有针对性、前瞻性,即要引进学科建设急需和未来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特色学科的形成,要有出色的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的学科队伍。优秀人才的汇集,必然使学校拥有无与伦比的师资队伍,必然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
培养人才是民办高校人才建设的重要任务。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民办高校要特别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在职培养等形式,培养本校学科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人才,不仅仅要培养单个的人才,更要注意培养学科团队和学术梯队。普通民办高校要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优化这支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努力造就本校的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要做好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形成自身特色研究领域的中心人物,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方向。每一个特色学科领域的形成,是以学科带头人的科研成就为依托的,特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非常重要。学科带头人要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较宽的学术视野,善于把握学科前沿,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培养和选拔年轻学科带头人,要注意分析他们的成长轨迹,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学科的成长发展光靠学科带头人是不够的,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学术梯队,才能保持学科建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能否发挥人才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合理使用人才。地方民办高校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要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对引进和培养的人才,在申请课题、分配制度、晋升奖励等方面,要改变已有的官本位倾向,引入竞争性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808so.com
的人才晋升选拔机制。同时,要有开放的眼光,在人才的使用上,不能局限于仅仅使用校内的人才,也要从社会上广泛挖掘学科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采用聘用、等形式,向他们“借智借脑”,使这些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做好平台建设,就是要打造学科建设的保障体系。学校要为特色学科建设提供必备的平台。高校教研、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科建设的软、硬环境建设,包括学科文化建设和学科基地建设。学科文化包括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风学风、科研态度、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学术风格等。学科文化建设,是通过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来创造有利于学科发展的文化环境。只有建立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才能有利于群体力量的发挥。也只有人尽其才,才能形成团队精神,才能为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科基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学科基地建设的目标是在区域内形成学科组织研究与内容研究一体化的示范、辐射点。学科基地包括实验室、资料中心、研究所和试验场站等。没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信息服务平台,缺乏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最新的科研信息和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和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就无从谈起。民办高校要集中有限资金,加大学科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及时更新实验仪器设备,设法建立公共学科基地平台,实现学科建设的资源共享。同时,民办高校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科的运行与管理机制,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三、注重搞好“三个结合”,努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民办高校要坚持开放办学,注意做好校企结合、校际结合、校地结合,以此来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科建设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各类应用人才,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成为所在地区的智力源和人才库。加强产学研用的结合,是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依托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等优势,与地方生产经营服务部门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地方民办高校要学习、借鉴国外高校融资经验和开放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转让给地方企业进入生产销售,为学校发展赢得资金。
搞好校企结合。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民办高校要积极与地方企业加强联系,建立校企联合机制,争取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事实上,不少地方民办高校与当地或其他地方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采取的“订单式”培养、合作办学,培养了一大批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对“能动手”本科生的需求。
搞好校际结合。校际结合能够有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知名学校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在这一点上,高校要加强与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多种方式利用他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校际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的范围和数量。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要借鉴国外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高校融资方式,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校友捐赠制度,不断壮大学校发展基金。还要建立并发展校际信息网络,实现校际信息资源共享,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搞好校地结合。搞好校地合作,就是要建立起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机制,实现校地“双赢”。普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808so.com
通本科高校要充分发挥智力库的作用,通过“政府出课题,学校来承担”的方式,帮助政府解决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担政府培训干部、大型会议、会展、考试、咨询服务等活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派中青年骨干到地方挂职,既锻炼了干部,又服务了地方。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区域内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校提供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政府可以选派干部到学校、挂职,加强与高校的沟通交流,促进地方干部文化素质的提高,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决策水平。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是中心,学术队伍是根本,科学研究是关键,平台建设是基础,学科专业布局是标志,管理创新是动力,这些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地方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两者只有实现良性互动,才能得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杨红娟、易颖俐.浅析民办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环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6).
忻福良.民办高校面临的困惑及求解途径(期刊论文)[J].教育发展研究,2004,(05).
[3] 陈磊.民办高等教育研究[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 杨炜长.民办高校治理制度研究[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 徐绪卿.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点赞:6632 浏览:1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