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湖北发挥地方税收职能推动湖北县域经济进展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随着湖北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各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上的差异,作为经济调控手段的地方税收政策也应作相应的调整,本文笔者就湖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地方税收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了个人观点。
关键词:发挥 税收职能 促进 经济发展
随着湖北省地方税收收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的比重越来越大。区域税收政策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税收征、管、查的工作难度。同时,地区间财力差异在一定情况下,会转化为执行税收政策差异,为纳税人避税提供条件。另外,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指导下,一些地区为吸引外资对外商立项及可行性分析没有从严掌握,而且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808so.com
在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伸缩性很大。这些使税收政策缺乏透明度,实际操作难度大,不利于依法治税和税收管理。为此,笔者以税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作以下分析。
1.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湖北省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坚持“一主三化”的战略,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互动并进。全省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湖北省县域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以下对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论述。
1.1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湖北省县域地区共完成生产总值8923.0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2%,占全省经济比重达56.5%。县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财政收入逐步增加,省域各县的GDP的增长速度加快。全省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2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特色产业初步形成
①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湖北第一产业GDP比2006年增长了72.9%,扣除因素年均增长5.3%,比1998-2002年间年均增长速度提高了3.1个百分点,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业开始向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方向迈进,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格局。湖北省已经构建了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并重点培育柑橘、魔芋、芝麻、板栗、蚕茧、蜂产品、食用菌、奶类、茶叶、中药材十大地方特色产品。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增加较多。
②工业支撑作用明显,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从2006年到2011年县域工业年均增长13.5%,高出县域生产总值增幅3.5个百分点。随着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加快,县域经济运行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各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提高。二是县域工业效益逐步提高。
1.3招商引资成效突出,经济发展活力增强
2006年来,各县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省县域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前两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增势依然强劲,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
1.4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
近年来,各县加快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不断做大县城面积,大力发展小城镇;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第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农民进城门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2.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取的了较快的发展,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也大大增强,但湖北县域经济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2.1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近几年来,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表现出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尤其是西部发展严重滞后,使湖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2.2民营企业竞争力不强
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和外部环境原因导致了湖北县域民营企业也面临着以下制约型因素:一是企业家及员工素质不高。技术、管理人才尤其是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极少;二是全县民营企业总量虽多,但规模小。在有些行业,企业受市场因素波动影响较大,抗风险力较弱;三是企业内部管理落后,多数企业实行的仍然是粗放型和封闭型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大多企业创新意识较差,开拓意识不强,生产上墨守成规,工艺流程落后,产品较单一,精品不多,效率较低,多数没有自身品牌,也没注册商标;四是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没有专门的科研经费,技术进步缓慢,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高科技的拳头产品。五是民营企业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由于多头管理,在对民营企业的日常管理、引导、协调和服务上就很难做到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同时,也极易造成统计上的漏报和重报,影响到民营企业的整体规划和发展。
2.3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缓慢
一是由于农民对进行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够强,虽然制定了一些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程序,但没有强制性措施,推进速度和推广面积都较慢。二是由于家庭单位生产规模小,推行成本较高,不易使农民接受。三是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农业科技知识,也给推广带来不便。
2.4政府行政体制制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审批过多过于繁琐,行政成本太高;二是县级政府部门工作态度不好。有些部门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三是政府职能未变。政府还没有从管理型政府转变成服务型政府,不能给投资商提供良好的投资服务,只收钱不提供服务。这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3.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促进湖北县域经济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湖北地方税收政策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这一客观要求。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调整。
3.1突出产业政策目标,明确产业发展序列,使税收产业政策区域化,实现区域税收政策与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相协调
发挥资源税的调节作用,促进地区主导产业的形成。工业资源分布的指向性,决定了产业结构形成具有地域性,因此,在地区主导产业的形成中,资源导向具有基础作用。湖北省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能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偏低,而东部地区则利用低廉的原材料生产高附加值加工制品后又回流到中西部地区。这种扭曲的,挫伤了西部地区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利益驱动下,生产结构由资源型转向以制造加工业为主。造成全省各地区产业趋同。解决这一问题的税收对策,是提高资源税税率,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一方而,可以理顺能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与加工制品的比价关系;另一方面,给西部山区发展优势产品提供条件,促进其能源开发工业和深加工工业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和加工工业的盲目发展,实现资源消耗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外向型产业的转变,从而使各地产业结构与全国产业布局趋于合理。3.2建立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税收收入机制,增强税收聚财功能,完善税收的分配调节职能,体现公平、效率原则,促进共同富裕
在稳定税制的前提下,加强税收征管,实现税收总规模的适度稳定增长,确保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或略快于经济增长,为改革发展稳定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一方面,要完善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各项税收制度,如将个人所得税改为分类综合所得税,选择收入弹性大的高档服务消费适用高税率等。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有效控制税收流失。
3.3进一步完善税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规则的税法体系
逐步扩大地方税税基。对现行税种、税基进源于:论文写作www.808so.com
行更新改造,开征新税、调整旧税双管齐下,完善征税办法,走出一条投入少、收效高、社会震动小的增收路子,谋求税收持续增长;继续推进税费改革,统一内外资地方税政策,力求以税收来规范政府收入行为,规范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下增加税收收入。合理调整间接税与直接税的比重,通过提高所得税、财产税所占份额,降低流转税的相对比重,逐步实现由流转税单一主体模式向流转税、所得税(含社会保障税)双主体模式的转变。在流转税方面,主要是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征税办法和范围;着重解决资源税征税范围偏窄、资源开采收费混乱的问题;在所得税改革方面,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和开征社会保障税,提高所得税占税收收入比重。
3.4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强化税收管理和减免税政策的审批和管理
第一是建立统一规范的税收征管机构。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出发,科学设置征管机构,对征管专业职能进行重组优化,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和程序,提高税收执法透明度,增强税收执法的统一性。提升税收征管手段的信息化程度,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征管电子化水平,实施地方税征管手段的现代化;第二是在加强日常征管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地方税涉及面广的特点,税务与社区、房管、、银行、财政等部门信息系统进行联网,实施动态性的有效控制管理,进一步加强地方税的征管;第三是完善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体系。重视和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简化办税程序,优化税收服务,建立对税务行政行为的审查和纠正机制,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最大限度减少由于执法不统一,造成纳税人税收待遇事实上的不公平;第四是加大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力度。加大打击偷、逃、骗税以及反避税力度,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有效维护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通过加强和完善减免税管理,增强税法的严肃性,提高减免税政策的管理水平,拓展税务部门税源管理的内涵,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3.5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开征环境污染税
从政策上促进地方政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构造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湖北省的西部地区的经济主要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其经济的发展只有通过创造比其他地区更有利于资金大规模流入的经济发展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硬环境和软环境又是构成经济发展环境的两个基本方面,硬环境主要体现为交通、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软环境则主要指政府的行政效能,社会的司法环境等。因此,地方的行政部门必须大力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在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立足于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搞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群,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并以立法的形式,相对稳定下来,以加强政策执行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总之,为了更好地加快湖北经济的发展,除了采取上述税收政策外,还应该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广泛推进全省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进一步探寻适应国内外大市场新态势、适合本省发展战略与对策。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为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自身组织、自身发展的机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湖北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税收报告委员会:《中国税收报告》(2009—201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丁振国、黄少成、陈华文、李传芳:《引导高校协同创新 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建设》2012年第2期
[3]郝昭成:《发挥税收调控作用 推动西部经济发展》,人民网陕西视窗。
[4]马东来等:《西部大开发与税收政策研究》,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2000年第30期。
[5]马国强:《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转轨时期的税收理论研究》第2部分。
[6]刘文波、李欣瞳、王艳丹:《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借鉴》,《当代经济》2012年第03期
作者简介:
向昌学(1969-),男,湖北来凤县人,湖北财税职业学院会计系教师,硕士。

点赞:4962 浏览:1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