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融入中小学教育中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强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因此,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积极贯彻和落实党作出的决定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是党的重大决策,也是当前中小学品德教育的实际诉求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同时,决定中还指出:“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还不完全适应,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必须强化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3]这是党的重大决策。那么,对于学校来说,对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精神,学校德育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值得反思。比如:德育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808so.com
的目标有些大而不当,远离生活实践,有些要求是想让学生成为“完人”。另外,德育的体系有些层次不清,设置混乱,以至于小学讲的是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讲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讲的是日常规范教育。还有德育的内容往往与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偏离了学生成长的轨迹,造成了学校教育应试化、思想道德课堂化、思想教育说教化、教育内容虚空化,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因此,从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实际出发,积极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循序渐进、遵循中小学生个体的生活和成长轨迹的核心价值教育体系,是当前对中小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需要。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的有效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做好中小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
(1)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课堂教学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必须充分开发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资源和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对此,笔者以为,首先在德育目标的构建上要遵循中小学生成长的规律,循序渐进,克服过分抽象、空洞和飘渺的内涵。其次,对于教育的内容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道德形成的发展规律,并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以真实典型的故事来进行教育,这样才能触动心灵,拨动心弦,情感才能共鸣。比如,小学生的培育重点可以是“讲常规、重养成、树理想、学做人”,中学生的培育重点可以是“讲诚信、重责任、显个性、有特长”。不同年级的行为习惯训练也应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应以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体验相结合,而高年级学生习惯的养成主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实践。
(2)在积极丰富德育课教学资源的情况下,使德育课结合生态、生活等实际,把德育课变为指导中小学生做人做事、成人成才的课。中小学生德育课的目标主要是讲清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逐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中学为例,中学生的政治课、班会等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可以组织以“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恭心献给自然、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为主题的“六心”教育活动,在引领广大中小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引导他们做一个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热爱自然、孝敬父母、自信自强的好青年。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生活及校园生态情况,结合开展生活德育或生态德育。生活德育即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人们的生活实践,充分利用生活实践中有利的资源所进行的道德教育[4] 。生活德育存在于生活中,体现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感受道德的力量,生活德育化,德育生活化,这既是德育工作的灵魂,也是德育工作的归宿。生态德育,主要是针对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培养人们对生态发展所负有的道德义务和责任而进行的教育[5] 。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动员全社会的民众来关心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德育可以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一起入手,通过建设生态校园、生态校区及美好家庭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生态德育的实践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望,进而不断树立起生态道德观,把保护环境卫生的自主意识转变为自觉的行为。
2.认真组织第二课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于主渠道的第一课堂而言的具有教育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它主要是利用课外业余时间,以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各种活动中,使其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时代,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养。第二课堂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如专题报告会、座谈讨论会、各类竞赛、科技周、文化月活动等。以活动为平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广大中小学生得到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据了解,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鼓励中小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外学习知识技能。杭州市第十一中学实施的“寓教育于活动”中的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清明前后扫墓、参观《永远的孟祥斌》展览、烈士遗物捐赠、瞻仰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爬山拉练等活动,使学生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了“缅怀先烈”德育主题教育“重温先烈事迹,锻炼国格人格”的目标[6]。因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空间,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入社会的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直接的教育作用,是广大中小学生德育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课堂。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808so.com

点赞:8017 浏览:24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