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群众论群众观在党历史进展中核心地位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回顾中国91年的历史,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正确的群众观,群众现在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对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我们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群众观;群众路线;党的历史;核心地位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回顾中国91年的历史,我们党是靠群众工作起家并发展壮大的,群众观在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对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我们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的群众观

中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取得决定性胜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用正确的群众观指导实践。
1、党群关系理论是党的群众观之基础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我们党能够长期存在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2、服务群众的理论是党的群众观之核心
中国是于人民之中诞生、成长和不断成熟的政党,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中国人历来重视以“服务好群众”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志曾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观。提出“领导就是服务”,强调要彻底转变党风政风。世纪之交,提出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赋予了群众观新的时代内涵。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总书记及时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告诫全党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群众路线理论是党的群众观之基本要求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党的群众观的基本要求。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集中表述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人在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始终坚持这一群众路线,并与时俱进地贯彻于群众工作中。

二、群众观在党的不简历史时期中的核心地位

1、群众路线是新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五四运动是新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这一运动中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民大革命时期,充分发动群众并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工农运动在这一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和高涨。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在农村广泛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指出,“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
抗日战争时期是的群众观趋于成熟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在抗日战争初期阶段,就曾强调员要时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战争时朝,党所提出的一切口号及一切工作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要求,都以正确的群众观为指导做好做实群众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着党的群众路线。
历史证明,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历程中得以充分显示,事实雄辩地证明,群众路线是中国的根本工作路线。
2、新中国成立后党更加注重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我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重大转变。这个转变使党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政权以及有步骤地实现从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明确提出要把关心群众利益作为发展生产的首要因素。1957年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961年搞了一个实事求是年,自此全党开始向群众寻求真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我们伟大的党只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一定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战胜一切困难和险阻,奋勇向前;反之,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可见,群众观历来处于党历史发展的核心地位,必须不断将其发展和完善。

三、新时期如何更加突出群众观的核心地位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迈进了一个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全面进行的新时期。准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社会发生的变革及由此引发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变化对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新时期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不仅大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曾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当时中国的社会秩序还是基本稳定的。但是,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并逐渐阻滞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革旧体制就成为必然趋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模式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由此,利益主体由一元转向多元,社会结构也由单一稳定的局势逐步趋于失衡。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西方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开始大量流入我国,大大冲击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的平等公平、自主自立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价值观的混乱。
总之,在这样一个新旧体制处于过渡状态的社会转型期中,新旧体制之间会不避免地发生摩擦和冲突,从而引发经济社会运行失序,导致各种利益矛盾频发。
2、社会变革引发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变化
在现阶段,利益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经济领域的物质利益矛盾是根源性因素,影响并决定着其它领域的利益矛盾。主要表现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引发的利益冲突,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在分配领域引发的利益矛盾以及社会发展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引发的利益矛盾。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往往会通过党群、干群关系集中反映出来。总体来讲,群众意见最大的是领导干部为政不廉、执政不公以及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等问题。如果执政党不正视这些问题,最终将会失去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另外,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宗教信徒比较多,这些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性等因素也易引发民族矛盾。尤其是国内外少数居心叵测之人用尽各种方式煽动民族仇视和宗教狂热,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和地区和谐稳定。
总之,人民内部矛盾在新时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
3、正确处理新时期群众工作,更加突出群众观的核心地位
处理好社会转型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中心环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以正确认识矛盾为前提。
首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途径之所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社会利益分化的承受力,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才能得以实现,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其次职称论文范文www.808so.com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是现阶段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首要问题就是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化,使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后,完善制度保障,健全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这是现阶段为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要长期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总之,只有综合运用政策法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约束力等方法并使之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确保群众观在党的历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结语
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群众观放在党的历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这样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点赞:31850 浏览:14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