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赚钱为王大管理会计(下)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二、流思维与总括诊断

从2006年下半年起的两三年时间里,笔者钻进故纸堆里研究中国近现代会计史,通读能找到的会计史料,用心去聆听曾祖父辈、祖父辈的会计学者“讲那过去的故事”,近年来更作了整体性的重新深思,对中西方会计的异同,颇有新的感受。
在论述流诊断的文化思想基础和策略论基础之后,以上一期的大管理会计核心报表为基础,先设计一些有助于从上考察公司的业绩指标,属于最高层面的流总括诊断。

(一)流诊断的文化思想基础

近年来,在表面上看,中国会计模式似乎日益与英美模式“趋同化”了,但差异仍然深层次地,特别是在本质上,在文化传统上。其中,最值得的差异,是与西方不同,历来偏重“收付”更甚于“实物进出”,这是所传承下来的会计思想,极富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1934年,名会计师徐永祚先生发表《改良中式商业簿记方案》,秉持各国学术平等的心态,将东西方簿记进行整合,融会贯通,铸于一炉,实质性地影响了中国会计此后的历史走向。他指出,中式收付簿记与西式借贷簿记的差别,在于西式借贷以科目为主,中式收付以为主,所以表现适得其反。并点出中式簿记存在漠视物品的倾向:“复式簿记之左借(Debit)右贷(Credit),犹之中式簿记之上收下付,复式簿记之分录(Journal),犹之中式簿记之转帐。惟借贷以科目为主,中式之收付以为主。故所表现者适得其反。吾人但知其相反可耳,何必为形式上之改革。故中式簿记收付之帐法。本方案仍照旧。……历来商界对于物品会计,漠视,以致窃取走漏,常有所闻。不知货物用品,乃由金钱所购得,应与金钱同一……”可见,“中式收付簿记”是偏于而相对漠视实物的,与基于应计制的“西式借贷簿记”相对漠视明显不同。
美国威斯康新大学硕士,曾任新中国首任会计司长的安绍芸指出:“根据本人的了解,收付记账策略的理论是收付,可以反映各类资产负债净值的增减,因而如果根据收付事由的类别设置会计科目,记帐的目的照样可以达到。收付记帐策略的会计科目实在即是科目的明细科目,合起来仍等于一个科目。所谓收方科目实即科目收方纪录之分析,所谓付方科目实即科目付方纪录之分析,故收付记帐策略的会计科目中,应该没有科目。”(《总预算会计制度第八条关于记帐策略的说明》,《新会计》创刊号,1951年1月25日)
徐氏称“中式之收付以为主”,安氏称“收付策略的会计科目实在即是科目的明细科目”,都入木三分地指明了在中国受到尊崇的主体地位,是公司运营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无论会计在账上怎么折腾,其他账户账户的明细账,只有赚钱才是硬。时人的一段文字说明,徐氏关于改良中式簿记的公开演讲后不到一年内,因标准化带来的进展是神速的:“上海名会计师徐永祚氏本其十余年教授之心得,及执行业务之经验,标揭改良中式簿记之旗帜,登高一呼,各界响应。会同上海市商会开办补习学校,负笈人士,肩踵相接,并印行簿册,编辑论著,风行各地。综计一年之内,先后者,竟达数千家之多,其收效之宏,推行之速,诚有出人意表者。”(引自李梦白《对于改良中式簿记原理之另一贡献》载于《会计杂志》第六卷第5期,1935年11月1日)遥想当年盛况,“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从长期来看,改良中式簿记中的有些思想和策略,经过历史传承,已经溶入于的知识体系,其最具代表性的“收付记账法”,也在银行业和农林业等沿用到1993年,因会计制度改革,《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记账借贷记账法”后方告结束。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极其有效地延续和守护了“导向”的传统经营理念。根据比较文化理论,文化环境常可用于解释为什么某些现象会发生在某个国家而不是其他国家。中国导向的传统,或可有助于理解:为什么中国的流量表准则会要求企业同时提供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数据,从而世界上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为什么正好又是中国会计界(笔者和桃李软件同仁)提出“汪张等式验证”的流量表质量标准,并计算机实现,完成流量表的精确编制,直接支持了中国流量表准则的要求?虽然,这似乎只是冥冥中的巧合。
在现代财务会计陷入泥淖,继续盲目地向西方“取经”已无可能时,导向的中式会计思想,正发散出异样的光芒,中国会计人到了另起炉灶,自己“造经”的历史阶段,本文就是笔者基于对这一点的清醒认识而写就的。

(二)流的综合性视野

试想这样的理由:领用原材料投产,仓管员登记了这一领料业务,减记库存量,
这批原材料以后到哪去了,就与仓管员无关,当然也不反映在仓库管理系统,到此为止了。原材料所进入的制造过程,是实物不断变换和不断转移的过程,生产部门也只掌握零散的物流原始数据。那么,既然没人管,是不是想领多少就领多少,想用在哪里就用在哪里呢?当然不是,还在惦记着它,并且能从上把握的,只有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一切向钱看”的会计!
在公司对外交换时,与实物的运动是互为逆向的,是“付款/收料”,最后是“收款/交货”,在这两个时点之间,资源在企业内部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变化。例如,从甲仓库被运送到乙车间;原料进入管道中不见了,却改头换面出现在大老远的半成品库里;某种物料经过加工另一种在制品;几种零配件以某种方式被装配起来;一种原材料被分解为几种产出品……,等等。既然从实物形态上不容易把握,只有以不变的货币金额形式来表现了,成本会计就是对资源在企业内部运动变化的动态反映工具。
在处理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变化时,用中式收付簿记思想来解释,是假设出现了“虚收虚付”。例如,原始购进成本为1000元的原材料在投入生产过程后,变成“生产直接成本”,是假设把“原材料”卖了,从中1000元,又把这1000元支付到接受了这些原材料的“生产直接成本”上。这样,“原材料”不见了,“生产直接成本”却出现了。又假设生产过程的直接人工花了200元,在产成品交库时,总共1200元的“生产直接成本”也是这样“虚收虚付”地转变成“库存商品直接成本”上,“生产直接成本”少了,“库存商品直接成本”却多了……当然,生产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环节,许许多多的流程,无论这中间有多少环节和流程,如此的。结果,直接成本就被赋予了一种“流动性”,可以不断追踪实物的运动变化分摊到下一环节上,直到“收款/交货”这个环节为止,库存商品直接成本就可以作为判断是否有“货币升溢”的参照。

点赞:30805 浏览:14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