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儿童护理工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医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表现在儿科护理这一方面。相较成人护理而言,儿科护理不仅复杂,而且容易出现纠纷,所以,针对儿童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儿童护理 不安全 因素 策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317
1671-8801(2014)03-0212-02
1 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 护理文书理由。
(1)和医护记录存在出入。首次护理时,所做的询问不够全面细致,和医疗记录存在出入。
(2)记录数据不准确。如口腔护理,护理计划单为2次/d,而护理记录为1次/d;又如患者请假没有参加某次体温测量,但是护理记录单却显示该次测温记录[1]。
(3)记录时间不准确。如某次病危抢救,报告日期和抢救日期属于同一天,而护士在记录时却将其记在了第二天,后来发生纠纷,家长对该点提出了质疑和不满。
1.2 静脉穿刺理由。
(1)穿刺没有做到一次成功。由于血管细小,再加上哭闹的干扰,儿童静脉输液工作具有不小的难度和挑战,所以,一次不成功理由在所难免。某些家长过于关心孩子,甚至要求护士必须一次穿刺成功,无形之中给护士增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其技术发挥,最终导致多次穿刺的发生。
(2)对儿童进行静脉采血时,通常选择两个部位,一个是颈外静脉,另一个是股静脉。在此过程中,家长普遍恐惧,难以接受。抽血过程中,个别家长甚至紧紧围着护士观察其操作,此时,若无法做到一次成功,家长便会表达强烈不满,认为护士技术不好。
1.3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如,某位护士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患儿输液过程中,差点发生了张冠李戴的错误,幸好家长细心,及时发现并制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又如,某位护士没有认真查对输液卡,便将输液针头拔下,使得病人没有一次性输完应输的液体。上述差错均属于人为因素,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
1.4 坠床隐患。夜间,家长较为小心,再加上所有病床均加设了床挡,所以,患儿坠床几率不高。白天,家长容易放松警惕,为患儿坠床埋下了隐患。曾有一位粗心的家长将35d的患儿放在床边接受输液,结果患儿在哭闹中坠床,所幸只受了一点轻伤。
1.5 病房巡视隐患。夜间值班护士相对较少,工作较为繁忙,所以,难免存在巡视不及时的理由。另外,液路不畅等理由通常是患儿家长先发现的,然后再提醒护士,这一理由引起了家长们的普遍不满。
1.6 和家长的沟通不够充分。通过护患沟通这种方式,能够大幅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患者满意度的增加,医疗纠纷或者投诉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经过调查统计发现,相当部分的医疗纠纷往往是由于医护人员言辞不当、耐心不足或者解释不够而造成的。
2 策略
2.1 做好护理记录的策略。进行护理记录的过程中,不仅要真实、准确,而且要及时、完整,还要和医疗记录保持高度一致。一份良好护理记录,一方面有利于病人安全的保证,另一方面有利于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在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为相关护理操作留下严格的记录,尤其在询问病情时,应反复多次,直至核实。记录人员应认真核查,要避开记录时间、医嘱时间存在出入的理由。
2.2 做好静脉穿刺的策略。如果没能做到一针成功,则应立即向家长表示歉意,并同家长一道做好安抚工作,最好换人操作,不可连续穿刺,更不可一走了之,总之,要防止矛盾的激化。在需要的情况下,可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做法。若想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尽量减轻患儿痛苦,护理人员一方面应加强自身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应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一针见血”。对患儿进行静脉采血时,为避开人多的干扰,最好在处置室进行,先将患儿体位摆好,然后请家长(1名)将患儿固定,最后行采血操作,要自信,最好一针穿刺成功。作为医院,应制定科学而详细的操作规程,并要求护士严格执行,若有违规,则依据相关条例予以处罚[3]。
2.3 其他策略。在所有护理操作中,将“三查七对”落到实处[4]。上班期间,护理人员应立即进入角色,担负其相应的职责,减轻外界对自己干扰,对医嘱进行查对的过程中,应一字一句认真查对,不可粗心大意。如,某医嘱要求红霉素注射液Bid静点,而护理人员却按照常规的Qd操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学会聆听,要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不可以专业人士自居。患儿普遍多动,所以,家长应做好全天候的看护,而护理人员应尽到提醒的义务,将各项注意告之家长。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应和家长展开充分交流,最好能够说些安慰的话或者鼓励的话,增强家长及患儿战胜病痛的信心,如此一来,自然能够得到后者的信任及配合。进行特殊操作时,应对家长进行必要的解释,如吸氧操作时,告之家长如何判断氧气管道是通畅的,具体做法是,将鼻管导入水中,查看有无气泡溢出,有则说明通畅,无则说明阻塞。
作为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细心和耐心,即面对大量的、反复的询问时,应始终秉持理解、宽容以及体谅的原则,不可用言语伤害患儿及家长。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做好答疑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健康宣传工作,总之,应致力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维系,这也是预防、化解护理风险或纠纷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护理人员应秉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包括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为患儿及家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身体疼痛,为患儿的早日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的上述行为还有助于医患纠纷的减少,最终实现高效护理、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 付平,林国礼.新生儿及小儿护理技术改善[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01)
[2] 李珍钰,屈香枝,许焕丽.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策略[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5)
[3] 张越秋,赵彦霞.浅析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策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
[4] 杨玲.护理安全管理目前状况及防范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01)

点赞:17211 浏览:7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