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培养学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革新能力生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特别是面对将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今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引导发现,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引导发现指的是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因果及其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的学习方法。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发现事物的“新联系”是创造思维的最本质的特征。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并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学生把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比如在教学《陈毅探母》时,我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口头造句。我出示句子: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在学生阅读后提问:“这个句子告诉我们陈毅做了几件事?”学生回答:“两件事。”我又问:“这两件事是一件做完,再做另一件吗?”学生明白两件事是同时做的。我接着问:“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做的呢?”学生积极动脑,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一边走路,一边唱歌;有的说,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我再问:“都是自己同时做的两件事,别人行不行?”学生知道造句的内容涉及的面可以宽些。于是,有的说,小鸟一边飞,一边叫;有的说,妈妈一边操心工作上的事,一边操心我学习上的事。我在肯定他们的同时,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小组讨论后,学生明白了:两个“一边”连用,必须是两件事或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不好的教师是向学生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巧妙地提供空间,引导学生去思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有如燧石的相互撞击,不时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是人们对大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动力。儿童的想象十分丰富:“他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和创新精神。《秋姑娘的信》这篇科普知识童话,讲的是秋姑娘分别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教学时,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深入角色,展开想象。我说,天凉了,秋姑娘对朋友多关心啊!我们都来做一回秋姑娘,你准备写信给谁?告诉他什么?学生在秋姑娘的爱心感染下,有的说,我要写信给在北京打工的爸爸,让他注意身体;有的说,我要写信给老师您,要您多多休息;有的要写信给月亮里的嫦娥姐姐,让她回家乡来看看……多么美的秋姑娘!我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将教材适当延伸,引导学生想象,创造出了冬去春来后春姑娘的新形象。她摘下头上嫩黄的迎春花瓣,也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照应原文,分别写给大雁、青蛙、小松鼠、山村孩子。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信的内容精彩纷呈。下课铃响了,可孩子们意犹未尽。这样的体验,留给了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提倡争辩,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要因势利导,提倡争辩。争辩时,个体创造的潜在意识被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得到尽情发挥。如教学《锄禾》这首古诗,在学生明白这首诗的意思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人们到底“知道”还是“不知道”?过了几分钟,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认为是“不知道”,有的则认为是“知道”。两种意见针锋相对,谁也说服不了谁。我让双方说源于:论文写法www.808so.com
理由,看谁的理由更充分。持第一种意见的学生认为:如果“知道” 的话,作者就不会这么说了;“谁知”就是不知道的意思;没有种过庄稼的人,他们只知道拿钱买粮食吃,怎么知道种粮食的苦呢?当然他们不知道了。持第二种意见的学生也不甘示弱,他们指出:作者亲眼看到农民种田这么苦,心情很沉重,才写下这首诗,告诉人们,这碗里的饭来得不容易啊!……我向学生再次介绍了作者李绅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后,意见趋向统一。教学中,教师就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服务。努力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条件,创设氛围,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同时作好服务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帮助。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功。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30050 浏览:134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