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会计电算化省级特色建设若干理由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的基本建设之一,是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根据社会调查明确专业特色,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全新的会计人才培训基地,为突出能力本位不断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和学生全面发展,建设思路可概括为“321模式”:三个能力提升、两个平台的构建、一个核心的展开。相关措施: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特色专业建设;理由探讨
[] B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于2002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于当年开始招生,自2010年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本专业以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没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学院规划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方案为蓝本,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对外辐射作用。
经过11年发展,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发展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在内的两个专业;学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最初只招收1个班,发展到2009年招收9个班(6个会计与审计专业、3个会计电算化专业),再到2010年招收12个班(10个会计与审计专业、2个会计电算化专业);与此同时,教师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原来只有2-3位专任教师,而如今已多达12位,这当中还不包括聘请的扬大教师和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

一、专业建设背景

2007—2012年在全国各大城市公布的人才需求排行榜中,会计专业都比较靠前,尤其是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使会计核算日益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及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准确定位,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途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尤为。
1.会计行业需求调查。从会计人员需求质量上看,现有会计人员的质量与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会计行业的主要理由是: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整体结构有待优化,会计实践教育不足等。我国现有会计队伍的素质与行业改革的相比较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迫切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会计技能型人才,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会计教育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而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仍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2.岗位需求调查。经济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岗位对综合素质高、知识丰富、能力强的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客观理由,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适应实际工作的,急需加强培训提高会计工作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因此,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对人才的培养起到引导作用,带动校内相关专业群乃至同类院校会计专业的持续发展。

二、根据社会调查明确专业特色

1.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全新的会计人才培训基地。2009年3-5月期间对农村的人才需求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发现村级从事核算工作人员中大多数学历较低,且老龄化理由非常严重,人才的匮乏大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考虑到政府正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并努力向政府、行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平台及学生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核算就业取向的方向发展,尝试“送学式”、“菜单式”等培训方式,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成新农村建设急需的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成工商行业和小企业合格的会计人才培养的摇篮。
2.为突出能力本位不断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课程体系设置。把工商中、小企业的出纳岗、购货付款岗和销售收款岗等6个岗位定为专业核心技能,把其余5个工作岗位作为拓展技能,明确专业人才定位的培养目标,重组岗位知识,达到“课、证、岗”三位一体化。二是阶段式教学。设立了“岗位认知→理论策略→项目训练→工作实践”的工学结合核心技能学习模式,以段落式、连续化的方式安排课时。依据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性质与特征,将核心技能学习模式划分为4个课时段,其中,岗位认知1-2周;理论策略10-12周;项目训练3-5周;工作实践2-4周;同时,核心技能课程采取整段教学时间,打破传统的45分钟一节课的习惯,把4节课合并为2节大课。三是多元化考核。为了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技能考核尝试竞赛方式,前15%为优秀、70%为良好、10%为合格、后5%为不合格;核心技能考核自己设计的核心技能题库和考核自评系统,学生完成一个核心技能项目学习任务后,有三次提出参加考核的申请,反复训练,确保其核心技能能够达到熟练程度;工作实践考核在企业一线进行,评分者为企业、农村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人员(占40%),学生自评(占30%),教师评分(占30%)。

三、建设目标与思路

的建设目标归纳起来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和学生全面发展,建设思路可概括为“321模式”:
1.三个能力提升。这三个能力包括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整体把握能力与处理理由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两个平台的构建。立足于扬州开发区,着力构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先后承担了多项课题与培训任务。为了适应社会人才,还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在拓展岗位模块中,增加贴近社会,贴近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新生事物的课程,多开设选择性课程,让学生在职业选择与兴趣发展上有更多的参考,拓宽其就业渠道。

点赞:16616 浏览:7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