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情境高中化学情境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09年秋季学期云南省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 在化学教学中应创设灵活多样的化学情境, 把中学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以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 情境教学 示例 探讨
新课程的理念是:要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并具有动手能力、情感丰富、能面对挫折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没有独立思想的应声者。那么如何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呢?特别是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呢?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不同的课堂情境来实现这些目标。
那么我们的课堂情境都有哪些方式?如何创设的呢?根据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及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从以下五点来创设教学情境:

一、利用生活创源于:论文 范文www.808so.com

设情境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各类知识是比较局限的。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和探索,体会化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那么我们如何应用生活背景来创设教学情境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境,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以及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等。
例:在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学习的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这是学生接触的首个关于微观粒子计量的物理量,课标的要求是学生能够应用物理量进行计算,并理解该物理量的意义。这时候就可以从生活中情境进行引入,可提出问题:家里取盐取味精等小颗粒物的方法,为什么不像取白菜、黄瓜等是数颗数?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和结论,通常用勺子取或称量,原因是盐、味精等颗粒太小不好数,而白菜、黄瓜等个体大容易数清楚,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对于微观粒子是不能通过数其颗数来确定量的多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又从生活中的例子,如:一打鸡蛋、一件啤酒等,让学生建立集体的概念,从而顺理成章引出物质的量这一表示集体的物理量。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生活创建情境的例子很多。通过生活来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化学方法去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

二、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在化学中极为重要。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实验来创设情境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例:在进行氢氧化铝的教学中,设置如下实验情境:
氢氧化铝怎样制备?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铝盐和碱来制备,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操作。
1.实验:制备氢氧化铝,学生分成两组
甲组: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制备氢氧化铝
乙组:用氨水与氯化铝制备氢氧化铝
看哪个组制得的氢氧化铝多?(学生误以为加的药品越多,生成的氢氧化铝越多。)
2.实验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的那组学生发现,氢氧化钠多了,沉淀反而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
探究:指导乙组学生向所得沉淀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发现沉淀溶解了。
归纳:很自然的让学生掌握了氢氧化铝的与氢氧化铝的制备。
上述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问题,打破了学生的思维疲软,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探究性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思想和科学探究精神的专题课和突破口。教师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探究基础,又要考虑每一个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具体内容的探究过程中学会一种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相关科学探究思想。探究性实验课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教师对探究活动的准备和组织过程都比通常的学生实验课难度大、要求高。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反复、挫折、失败、成功、感悟等每一种体验,都是探究性实验课的探究结果和教学目的。

三、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产生不平衡时,才能引发学习的需要。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发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的不和谐,从而产生认知冲突,这种冲突会让学生带着渴望去解决问题。
例:在进行钠的化合物的教学中,利用学生只知道水能灭火,却不知道水还能“生火”情况下,让学生甲做“滴水生火”的实验,实验现象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感到新奇、疑惑。进而又让学生乙做“吹气生火”的实验,看到这些实验现象,学生会更加好奇,这时提出相关问题: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的现象呢?难道滴的是“圣水”?吹的是“仙气”吗?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认知冲突,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去学习Na2O2的性质。
上述问题情境的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结构不协调,创设了一个有趣而矛盾的问题情境和良好的认知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化学需要探究,而学生必须有问题可探究。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问题的设计与处理,做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问题化。问题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更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并能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内所隐含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教师课讲得好,不如问得好,因为前者是以教师为主,采用传授式教学,而后者是以设置问题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利用创设开放性问题创设情境教学

开放性的问题是一种探索性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所学的知识,或模仿教师所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就能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善于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打破常规思维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例:在学习盐类水解的有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如下问题情境:若氯化氨溶液与氨水相混合,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哪些?各离子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有哪些情况?并说明原因。
上述问题情境的设计能使学生从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研讨问题,极具探究性,利于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引发学生思考,大胆猜想与分析,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
设计开放性问题,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化学课堂模式,不仅是顺应考试改革的趋势,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传统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切都靠教师的讲评、灌输,是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的,也不能顺应时展需要。开放性教学可以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活动的多样化,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激起学生的学习活力,满足学生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开放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益。

五、利用学习内容创设情境教学

将课标要求的和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蕴含在一定学习情景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情景的引领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实现自我发展。
例:有关“氯气的性质的应用”教学片段
背景材料:某自来水厂一车间内发生氯气泄漏,而自来水厂附近就是一所中学和居民区,使学生将氯气的性质学习应用在自救或救人的场景中。
【情景设置1】当氯气泄漏时,空气中弥漫着论文大全www.808so.com
刺鼻的味道,呼吸感到困难,人群躁动起来,居民非常恐慌——假如你在现场该如何自救?
【教师追问】往顺风方向跑还是往逆风方向跑?往地势高处跑还是往地势低处跑?
【情景设置2】当时没有防毒面具,可以用湿毛巾护住口鼻,湿毛巾沾上以下哪种溶液安全保护效果会更好?如:氢氧化钠、小苏打、氯化钠、氢氧化钙
【小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得出答案并说出理由,最后经综合分析,得出最佳答案。
【情景设置3】在这种危急情况下,如何帮助那些不懂化学知识的普通人,让他们脱离险区?
【学生活动】议论纷纷,想各种办法,也深感责任的重大。
【最后质疑】当有人氯中毒呼吸困难时,能否能采用徒手式的压胸的人工呼吸方法帮助抢救?到了安全地带后能否做剧烈运动?为什么?(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相互交流)
通过情景化的处理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起了促进作用。
总之,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情境的创设是我们教学的媒介。在课堂中创设的各种情境,是优化课堂的催化剂。情境建立的好,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力,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完成三维教学目标,为学生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杨先昌等.化学教育学[J].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周宏英.中学教学参考[J].南宁: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10
[4]刘知新,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点赞:33207 浏览:15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