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和谐社会视阈下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有效路径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就和谐社会视阈下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详细概述了社会生态的视角,并从社会生态视角下现代社区文化建设面对的挑战和社会生态视域下现代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两方面展开了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有效路径
1005-5312(2014)06-0247-01
社区是人们赖以存活、生活的聚居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会越来越强烈。社区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社区人民群众就近经常性、有选择性地接受教育和熏陶的重要文化生活基地。因此,在和谐社会视阈下,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就和谐社会视阈下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一、社会生态的视角

社会生态是就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及文化生态而言,是人类生态系统的基础性存在结构。社会生态以人与社会、个体与社会关系的生态平衡表现并延伸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关系,并且支撑人与人及人与自身的生态和谐关系。社会生态的平衡趋向社会和谐,践行人类社会的文明机制,推动人的存活协调及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的平衡结构生成人的多样与共生性的存活合理。
人类所生活的社区环境作为一个宏观的社会生态系统,是一个物质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有机结合的社会实体组织。其中物质环境系统包括一定的地域、人群、社区景观、文化场所等;精神环境系统包括制度、社区精神和氛围、人际关系环境等。社区作为一个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是人类社会生活最为基础的物质单元,将存在于其中的各种要素整合在一起,并各自为社区系统的存在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与社区内各要素结成各种社会关系,生活在多样社会情境中,从事多种社会活动,具有特定的文化生活方式。社会生态视角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试图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改善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

一、使人的需要和社会行动与人所处的物质和人文环境之间更好的协调互动,推动社区发展。

二、社会生态视角下现代社区文化建设面对的挑战

(一)社区内阶层结构的变化需要满足多元主体的不同文化需求

传统的城市社区大多是“单位制”社区,社区居民因为相同的职业而大多彼此熟悉,同质性较高,为通常作用的“熟人社会”。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工业的高度发展、以及社会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流动性和规模地不断增加,城市社区的群体构成发生了变化:一是表现在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社区出现常住的“流动人口”,大多城市社区成为城市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混居的社区,而且规模不断增加;二是住房制度的改革又致使“单位社区”逐渐被商品房社区取代,社区成员的流动性增加,出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异质性较强的社区居民;三是伴随生活质量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社区老龄人数不断增加,

(二)城市社区文化资源不足使文化建设失去物质环境

文化资源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目前城市社区文化资源建设普遍不足:首先表现在文化空间资源短缺。城市居民激增、城市土地资源容积的有限以及开发商对利益的追逐,致使住宅越建越高、密度越来越大、空间越来越狭窄,以往低层、低密度建筑结构所形成的“房前屋后,经久相处,友好往来”等公共文化空间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可以用来休闲和放松心情的公共空间资源缺失。其次,社区内部文化资源利用的矛盾。伴随社会发展,社区内部出现一些新的资源利用矛盾。如老旧社区普遍存在建筑文化空间结构不合理、车辆增加与停车场不足而占据社区内休闲广场、建筑弃物排放污染社区公共环境理由、各类生活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缺少再生型能源的再利用理由。不仅挤占了原本短缺的文化资源,也增加了社区居民的各类冲突。最后,封闭性的社区管理使文化资源缺少区域共享性。

(三)城市社区特色文化缺失使社会生态视角的文化建设缺少多样性共生

社会生态视角强调文化的层次性、多元性和鲜明性。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缺少多样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缺少社区特有资源的挖掘、传承和发展、第二方面是文化组织和文化活动单一。

三、社会生态视域下现代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以人为本是社区生态文化建设核心理念

社会生态视角强调人不仅是一切文化建设系统中的创造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更是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对文化生态环境进行制约和管理。在2004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对以人为本科学内涵的深刻阐释:强调人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是一种在社会发展中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这不仅关注物质层面需求的实现,更注重于关注以文化为载体的精神世界,解决深层次的理由。人作为一个生物体,不是简单地由外界力量或无意识冲动所制约,而是受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性所支配,渴望获得朋友、家庭、社会和团体等的认同和接纳,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归属和爱的需要;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愿望的尊重需要;实现人全部潜能的自我实现需要。社区文化的主体是多元类型的居民,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激发他们的心灵,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基于社会生态视阈的“以人为本”强调只有满足了社区内所有社会成员的需求,为其创设全面发展的文化空间,社会才能有序、和谐。

(二)社会工作策略介入是城市生态视阈下社区文化建设实现的技术手段

社会生态视角的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居民平等、自由和公平的社区文化环境,同时还有践行公众主体参与的制度环境,最终实现多元文化的共生和融合。社会工作是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社会平等、增进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活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建设可以采取一系列专业手段,如运用个案工作策略和小组工作策略服务于社区内的多样化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增强其社区生活的信心和能力,鼓励其进入各类文化空间,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并平等共享社区文化成果;运用社区工作的策略构建社区主体共同参与决策并做出选择的高度介入社区文化管理形式。总之,社会工作是一种赋权于弱势群体、组织和教育社区主体行动的过程,是一种运用不同于传统思维的新工作理念和科学的工作策略提升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居民自身潜能,转变社区关系,增强社区归属感,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与自治精神,并协调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并最终解决因城市社会分异与社会隔离所造成的文化基础设施不对称以及推动文化共享公平性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开放性是城市社区生态视角文化建设的动力之源

社会生态视角的文化建设是系统的、开放动态与和谐的文化状态。因此,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还要考虑促使系统开放性的理由。建立开放的社区文化系统,既可以利用外部文化资源,又可完善社区内文化的建设。自组织理论认为:一个孤立的社会系统往往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使系统变成一个死寂的自我循环,这种循环因为缺乏对外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成为一种平衡的稳定态,这种稳定态没有发展的活力。只有通过引进对系统有益的信息、资源、能量来转变这种状态,这也是社会生态系统的必定要求。在现放背景下的社区文化建设中,立社区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引进和融合外来的优秀文化,推动本社区多元文化的发展。作为资源的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如利用城市便利的交通设备和完善的通讯工具扩大社区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社会系统的交流,如与其他社区、其他机构,交流的内容也要多元化,涉及知识、信息、活动、场地等多方面内容,同时也需要扩大社区成员与外界的交往半径、交往频率以及多样化的交往对象;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举办联谊会、资源共享等措施,提供开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要通过教育者的角色有目的地培养社区成员的开放意识,树立开放观念,因为开放性是社区获取内外支持的重要途经。
四、结语
社区群众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在和谐社会的视阈下,加强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十分必要。相关工作者要正视面对的挑战,以积极的心态采取有效途径进行文化建设工作,从而加强和完善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白臣.和谐社会视阈下社区文化建设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0(14).
[2]罗兴奇.城市文化发展视域下的社区文化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点赞:15069 浏览:6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