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公共图书馆(室)服务体系现状调研及发展思路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市公共图书馆(室)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公共图书馆(室)服务体系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调研
为全面了解基层图书馆(室)工作状况,进一步推动枣庄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枣庄市图书馆对全市公共图书馆(室)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基础设施、人员队伍、活动经费等方面的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 枣庄市公共图书馆(室)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枣庄市共有公共图书馆7个,其中枣庄市图书馆于2000年1月启用,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县(市、区)图书馆中,一级馆1个,二级馆3个,馆1个,无等级馆1个。枣庄市共64个乡镇(街道),已投入使用并正常开放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有57个。品牌文化活动个数共计188个。区市图书馆人员数共55个。现将枣庄市公共图书馆(室)开展的工作概括如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图书馆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1、扎实做好阵地服务。枣庄市公共图书馆(室)服务窗口常年坚持对外开放节假日不休,每周开放时间60小时。以枣庄市图书馆为例,全年流通部门共接待读者65.59万人次,文献外借62.65万册次。在文献资源建设上争取上规模、上档次;在规范服务方面,制定首问负责制和文明礼貌服务用语制度,树立良好的图书馆管理员形象;在深层次开发文献信息资源方面,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开展二、三次文献服务和领导决策参考服务,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阵地的积极作用。在做好借阅服务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文献保护,制定《文献核查工作制度》。枣庄市图书馆(室)各项服务指标均居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前列,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2、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室)服务体系。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和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行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免费开放。
3、读者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枣庄市公共图书馆(室)都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社会基础文化设施的职能和作用。开展的活动主要有流动书箱百里行、承办“枣庄市民大讲堂”、新春灯谜会、读书朗诵大赛、“文化年货进乡村”、读书小状元、送书进军营等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吸引市民充分利用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为我市营造了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4、积极征集地方文献为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枣庄市公共图书馆(室)不仅尽力做好日常借阅服务,还积极征集地方文献并充分挖掘馆藏文献资源的内容价值为我市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台儿庄古城重建过程中,为台儿庄古城办提供了台儿庄大战方面的详细资料。台儿庄古城办从我馆珍藏的《申报》、《良友画报》中查阅到台儿庄大战的每日战况报道及相关图片。为薛城民俗馆查阅关于三寸金莲资料。近日,枣庄市图书馆积极为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服务,挑选非物质遗产方面的书目数百种以供使用,为非的胜利召开提供资料支持。
5、枣庄市公共图书馆(室)古籍保护工作成绩斐然。枣庄市古籍保护中心对全市古籍情况进行统计,并编纂《中华古籍总目·山东卷》枣庄市分卷,枣庄市共上报给山东省历史文献部235条数据,拍摄书影1000余张,分别上传给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中,积极组织申报,枣庄市共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第二批珍贵古籍名录27种,连年荣获山东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6、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持续发展。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中,注重接收、发布国家、省文化信息资源,在建立“共享工程”枣庄市支中心及枣庄市镜像站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升级设施设备,扩大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容。积极完善、更新“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将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免费提供给到馆读者,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利用率。通过区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群众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充分借助现有服务节点(乡镇图书室),延伸服务范围。枣庄市各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每年积极通过举办展览、免费组织文艺活动、免费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为周边群众服务,在图书有限、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尽力发挥文化传播功能。
8、积极组织业务培训。枣庄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室)积极协调配合,认真做好农村、企业、校园、警营、机关及社区图书室的经常性辅导工作,多次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宣传图书馆系统的相关知识等信息。2011年我市开展基层文化队伍培训86次,提高了图书馆员的业务综合素质,为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枣庄市公共图书馆(室)服务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一)经费投入仍显不足。虽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改革创新机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图书馆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但与省内发达地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仍难以保障已建成设施的作用发挥。有些农家书屋在一次性投入后,没有后续投入,出版物不能及时更新。
(二)人员不足。从枣庄市全市来看,文化人才总量少,尤其是乡镇文化人才短缺,难以完成建设任务,满足建设要求。很大一个问题是图书馆正式编制严重短缺,人不足,事难办。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图书馆馆(室)建设的需要。目前区图书馆只有55名职工,且双休日和节假日照常开放,在一些重大节日还要举办一些大型的读书活动,远不能满足图书馆日常工作需要。

(三)文化专业人才匮乏。图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808so.com

书馆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因种种客观原因,社区(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由于没有接受过图书馆专业的培训,缺乏应有的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仅能保证图书馆(室)的日常工作,无法提供情报检索、参考咨询等深层次的服务。我市图书馆从业人员93人,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从业人员92人。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中,初级职称占98%。
(四)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多数区县图书馆因藏书量少借阅者不多。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也因图书量少、设施不全、缺乏活动组织者等原因,少有群众使用并存在被其它工作冲击的现象。乡镇图书室发展不平衡,个别图书室还不能满足乡镇发展文化的需要,现有馆藏资源与时代有所脱节,馆藏图书资源老化,极大影响了基层文化阵地作用的发挥。(五)藏书量严重不足。按国家规定:县级馆藏量应不低于4万册。根据枣庄市统计情况来看,多数图书馆藏量不达标,其中市中区图书馆藏书量为3万册,山亭区图书馆在建中,藏量也达不到标准。薛城区图书馆藏书藏书陈旧、重复,针对性、可读性不强,与要求也有很大差距。藏书量严重不足影响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

三、 解决问题的几点措施

(一) 要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改善图书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808so.com
馆软硬件服务环境。资金短缺是摆在枣庄市公共图书馆面前的一大难题,进一步加大对图书馆(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有利于充实图书馆及乡镇图书室图书报刊资料,进一步拓展图书馆工作项目,提高服务水平;有利于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优质,更加舒适的读书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高效推进,繁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要进一步增加工作人员,充实枣庄市公共图书馆及乡镇图书室工作队伍。人员短缺成为制约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大瓶颈。希望人事部门能相应新增区图书馆的正式编制,充实图书馆工作队伍,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作用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若正式编制的增加数量有难度,建议给予图书馆计划内临时工名额,负责镇乡分馆的管理。
(三)要进一步大力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室)设施建设。从枣庄市公共图书馆(室)情况来看,滕州市图书馆1956年投入使用因建成时间过久,内部设施和结构设置已相对比较落后,已很难应对免费开放后我馆读者人数剧增的新情况。薛城区图书馆今年5月迁至区地税局旧址,由于受场所限制,无法开展正常借阅工作,但仍积极设法为群众借阅服务。山亭区图书馆建设主体已完成,预计今年8月全面启用。峄城区图书馆基础设施规模已经成为制约服务开拓的主因,馆舍面积不足1500平方米,多功能活动厅和阅览室共处一室,因为场地狭小,馆舍环境不佳,已经无法适应需要。市中区图书馆的馆舍很小,且位置偏僻。我市乡镇一级的图书室设施规模也是呈萎缩态势。因此,目前我市公共图书馆(室)设施建设急需大力推进,以满足我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四)要适应图书馆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图书馆(室)的推广。借助电子设备及网络的强大优势,建立覆盖城乡的数字图书馆体系,传统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储存、服务效率方面与之无法比拟,在乡镇及社区建立分支数字图书室,共享区、市、省乃至国图的文献资源,让公众方便快捷的享受文献资源。
(五)要进一步加大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力度,完善文化人才政策。完善文化人才政策,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文化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人才发展环境,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奖励。
总之,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网络建设、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而网络建设是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服务覆盖能力,各项管理制度跟上,财政投入不脱节,枣庄市公共图书馆体系才会更趋完善,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应,为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蒋永福;;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事业[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年04期,16-20
杨峥;;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构建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J];新世纪图书馆;2007年04期.89-92
[3] 王玉,范钦众;枣庄图书馆的特色服务[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年03期.121-123
[作者简介] 褚倩倩,女,1977.12,山东科技大学 2002.7 法学专业 ,枣庄市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工作:采编辅导,馆员,法学学士。

点赞:6576 浏览:1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