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理由式教学法”与历史课堂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1—0568(2013)27—0084-02

一、理由式教学法与初中历史课堂改革

理由式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已经了广泛应用,而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笔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理由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改革中的地位。课堂理由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分析探究一系列与教学相关的理由,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探究、分析以及内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独立深思、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团体精神,这种学习策略能够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由式教学的这种核心精神与初中历史课堂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历史课堂改革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把以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注重学习的结果,转变到注重学习的过程;把侧重学习的内容,转变到侧重学习的策略;把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策略,转变到强调教与学策略的结合,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策略;把注重学生识记知识的活动,转变到注重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活动。
初中历史课改最关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深思、亲自实践;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不断开发学生潜能,推动其主体作用发展。
如何推动历史课堂改革,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落实在课堂上,落实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特征,这就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将理由式学习策略贯穿于课堂实践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而课堂实践教学中不只使用一种教学策略,“理由式教学法”为主导的教学更其他教学策略的辅助。
,情境教学,理由是先导,理由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设置理由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进行合作、讨论、探究,以理由促探究。
第三,在探究中寻理由,在探讨中使学生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置疑、释疑、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理由,这才是一堂课的最高境界,最终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二、理由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1.情景教学,理由是先导。情境教学是一种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历史情景,帮助学生具体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的历史教学策略。历史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为教学所用,是要教师做精心选择和安排的。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理由式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时注重使用“理由”进行设问,使所提“理由”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历史教学情景的创设能让学生直接感触历史,产生共鸣,触历史之景,生历史之情。既要激发兴趣、烘托气氛,更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起来,充分运用和升华。这一过程不是简单地把历史情境再现,而要加入更多的理由,引发更多的深思,引导“学生与情境的连接”。
在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全面地了解宋代人的社会生活,笔者播放了一段《清明上河图》的3D动画,并让学生带着理由去欣赏视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换了个方式提问,如“假如你穿越回宋朝,也正在这幅图里漫步,你会看到什么?你会经历什么有趣的事呢?”看完视频,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如“我买了许多小吃”、“看了杂技表演”、“听说书人讲故事”、“我走累了,于是坐了艘船游览两岸风光”、“我买了字画古玩”,等等,学生尽情发挥,对这一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教学将是顺理成章的事。
历史讲的是过去的事,但它和现实关系密切,所以创设情景可以结合现实情况,再现历史场面,也可以学生从身边了解、学习历史,如中国现代史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这些史实学生就可以长辈的回忆去了解,课堂上学生交流,再现历史场景,从而加深对相关史实的体会和内化。
2.以“理由”促“探究”。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践教学中以理由式教学为先导,辅以多种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程的进行。想到的应是如何安排一个让学生无法脱离的教学环境”,但是要使这些环节的设置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合作”不等同于“分组”,“讨论”不等同于“探究”,考虑小组成员安排的合理性和具体分工,也不能放任学生天马行空、毫无限制的发挥,而是要有性和目的性。探究合作学习要真正有实效,教师应加强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发现理由、交流思想、解决理由。
小组安排要合理,分工要明确,探究的内容要有价值,时间、条件要适度,结果要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把探究学习落到实处。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目的性要强,这个环节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效果,都要心里有数,所以在探究前先把要解决的理由明确地“抛”出来。教师围绕每一课的内容,精心设计探究题,题目要体现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
如在学习《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时,笔者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一组选一位同学介绍一位航海家,并向同学们展示其相关航海路线,加深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者、时间、航线、新航路开辟的的理解,学生的表现很好,把四位航海家及航线讲得相当清楚,实现了学习目标。
3.“探究”中提“理由”。我国教育与西方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教育学生如何解决理由,后者是教育学生如何发现理由、如何提出理由。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理由比解决理由更。”李政道教授也说过:“学习,就是学习提理由,学习怎样问理由。”理由式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解决理由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提问的能力,这才能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
“探究性学习就是运用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过程和活动,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发现理由,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策略对理由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理由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活动。”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发现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基础教育的性质已不再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已经转变为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质”。
合作探究结束后,给学生一个提问的机会,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询问学生还有哪些疑问,简单的理由学生相互解答,较难的理由小组讨论或教师引导学生深思、归纳,从而让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充分地去感知历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课时,兴趣非常浓厚,对孙中山这位伟人更是仰慕,当笔者讲到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时,其中有一个学生就提出疑问“孙中山为何把权力让给袁世凯这个大坏蛋 ”,当学生提出这个理由时,笔者感到很欣慰,他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能够提出疑惑,作为初中生有这种提问精神,作为老师感到骄傲。虽然这个理由有些偏离教学,也不是初中生要深究的理由,但是却能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解决理由又能让他们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理由。
实践表明,理由式教学策略能有效推动历史课堂教学,体现了课改的基本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不变的理念,在历史新课改的精神指导下,对于传统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可以大胆尝试,在课堂实践中改善,不断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理由、提出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这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点赞:8866 浏览:3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