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教学中搞好提问 提高课堂效率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理由,合情合理地解决理由,则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提问的设置十分关键,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特别要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一、历史教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明确一定的原则,不可背离科学规律去主观想象随意发挥,信口乱问,否则弄巧成拙,造成学生学习的负迁移,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历史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准确性: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学习的理由出发,抓住主要理由启发学生深思。二是要抓住知识的逻辑关系,提理由应环环相扣、明确简练,切忌模糊不清,歧路亡羊,留有岔道。
2、新颖性:如果设置理由新颖,就会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就会激起思维的波澜,这就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3、层次性:提问的深度来自理由层次的高低。历史事实、概念等低层次认识理由的答案信息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而综合理解、分析应用,概括评价类的理由属高层次认知理由,比较、归纳、扩展、概括、评价等高级认识思维过程方能。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有深度的设问,分别由好中差学生回答,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历史教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课堂提问技巧直接表现在提问策略的运用上,教学中常用的策略主要有以上几种:
1、判断型提问: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等作出判断或识别的一类理由,设计有“对不对”“是不是”“是这样,还是那样”等问句。(例如:君主的权力是神赋予的,是不是这样的呢?)
2、叙述型的提问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以及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进行叙述的一类理由,设计有“是什么”“怎么样”等问句。(例如: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这两类理由,主要检测的是学生对于历史事实、概念以及结论的再认再现能力,思维要求相对不高。尤其是理由设计的封闭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但对于推动学习和强化记忆历史基础知识仍具有一定的作用。
3、述理型的提问
这是指对历史事物发生的条件与理由、条件与条件之间、理由与结果之间等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类理由,设计有“为什么”等问句。(例如: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

三、历史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

把握理由的“度”
,是准确度。
提问做到理由准确,答案明确。例如“, 秦灭六国是在哪一年完成的?先后灭了哪六个诸侯国?”这个理由具体明确,“完成”、“ 先后”四个字的运用,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若提问为“秦灭六国在哪一年?灭了哪些国家?”理由在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上含糊不清,学生作出精确的回答。表达清楚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避开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尽量避开反问。避开将含在理由之中,避开在课堂提问中出现了徒具形式、为问而问的现象。提问是“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的表达方式,要求学生的回答是读一段课文内容,或教师刚讲过的话,这种缺少思维性、创造性的提问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与动力,感到历史课堂学习枯燥乏味。
其次,是角度。
理由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理由是什么?”这类理由味如嚼蜡,易使学生感到厌烦,调动他们积极思维。若一反常规地发问“: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却在英国爆发呢?”这类理由,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能激起思维的波澜,这就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同时理由的设置也有启发性。

三、是难度。

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设计的理由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理由的信心;理由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以,理由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深思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即多设计些不会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能够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理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目标从学习的理由出发,抓住主要理由启发学生深思。二是要抓住知识的逻辑关系,提理由应环环相扣、明确简练,切忌模糊不清,歧路亡羊,留有岔道。2、新颖性:如果设置理由新颖,就会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就会激起思维的波澜,这就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4191 浏览: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