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大地震与晚明陕西文学沉寂之关系考论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嘉靖大地震之后的明代陕西文学无复之前的喧嚣鼎盛局面,延及晚明,陕西文学家更是彻底退出了明代文坛主力军地位。从现有材料看,此次大地震似乎是晚明陕西文学走向沉寂的重要推力之一。众多陕西籍文学家在此次地震中一时俱陨,使明中叶文坛失去了一批创作力量,不利于陕西地方文学传统的延续。震后陕西灾区经济凋敝、学宫损毁、典籍散失、名儒离世,致使文教事业呈现出久难复苏的态势,又阻碍了地方文学后继的补充。
关键词:嘉靖大地震;自然灾害;晚明陕西文学;沉寂;原因
1002-7408(2012)09-0106-04
作者简介:高璐(1984-),女,陕西榆林人,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宋元明清文学、文献学研究。明嘉靖三十四年发生在关中平原东部地区的大地震,是有历史文献记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史称“嘉靖大地震”。又因其震中位于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亦称“华州(华县)大地震”。目前学界对于此次地震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地质学、地震学等相关领域,尚未涉及文学领域。有关地震与文学的研究,目前亦集中在当代文学领域,如李存先生的《地震文学初论》、冯宪光先生的《与地震灾害相遇的文学与文学理论》以及范藻先生的多篇专论等。涉及古代文学研究范畴者,仅有侯英先生的《由汶川抗震诗歌大潮看中国古代地震诗歌》一篇,亦属泛论。事实上,嘉靖大地震的发生不仅使明中叶社会经济蒙受重大损失,而且对当时的文学,尤其是对关中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此次地震中众多文士的罹难,首先使明中叶文坛失去了一批创作力量;而灾区经济残破,学宫、典籍损毁严重,又使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受到重重阻碍,对文学后继的培养极为不利,这种情况尤以陕西一省为甚。明代弘治、正德、嘉靖三朝,陕西文坛人才济济,先有“前七子”中李梦阳、①王九思、康海等人执明代文坛牛耳,后有张治道、刘储秀、胡侍等“西翰林”名震都下。与此盛况相较,嘉靖大地震之后的陕西文坛冷清寂寥近百年,仅有王庭撰、文翔凤等零星作家聊可圈点。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八十八《文苑传》中亦提及陕西文坛以嘉靖后期为界,前后迥异的奇特情况:
“关中自李梦阳、康海、王九思后,作者迭兴,若吕柟、马理、韩邦奇、邦靖、马汝骥、胡缵宗、赵时春、王维桢、杨爵辈,彬彬质有其文。而(张)治道辈鼓吹之,一时号为极盛。自时厥后,此风遂衰。”
明代陕西文学的繁盛景象在嘉靖后期戛然而止,并终明一世难复此前辉煌。陕西文学后继不显,致使晚明文坛中陕籍文士身影寥寥,与之前喧嚣鼎盛之局面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或许与嘉靖三十四年的陕西大地震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一、嘉靖大地震述要

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东部发生巨大地震。震中位置在今陕西省华县(北纬345度,东经1097度),极震区之震级达到八级以上。有感范围涉及十五省二百二十七个县,其中至少有一百零一个县遭到地震破坏,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五省,约二十八万平方公里。地震震中区位于当时的陕西省西安府以东,包括渭南、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华阴、潼关、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至山西永济等地,约二千七百平方公里。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九十七个州遭受破坏。其震区图如图所示:
发震时间:1556年1月23日(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参考震中:华县(345°N,1097°E)震中烈度:Ⅺ震级:8②。
据上图可知,嘉靖大地震的极震区主要位于我国渭河平原与汾河谷地,这一区域长久以来人口众多,居住密集。此处地貌多为土层疏松的冲积平原,稍有地质变动即易构成极大破坏,故而此次地震所致损失及其惨重。据《嘉靖实录》卷四三〇载: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是日山西、陕西、河南源于:毕业设计论文网www.808so.com
同时地震,声如雷,鸡犬鸣吠。陕西渭南、华州、朝邑、三源等处,山西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池中,或平地突城山阜,或一日连震数次,或城郭房屋陷,河渭泛张,华并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三万有奇。时致仕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南京光禄寺卿马理、南京国子监祭酒王维桢同日死焉。其不知名未经奏报者复不可数计。”598
从以上文献资料可知,此次地震中仅“奏报有名”的死者已达八十三万人有余,其它无名乃至失踪者尚无法统计,而震后冻馁以及瘟疫致死之人数亦夥。则此次地震损失人口数量之多、破坏之甚可见一斑。我们知道,任何自然灾害的破坏从来都不是单一化的,如果说它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属于直接、突然的破坏的话,那么它对文化的破坏却是更为持久而深远的另一种侵蚀。

二、嘉靖大地震对地方文学士人造成了直接摧折,致使众多陕西文学名家一时俱陨

此次地震中,陕西文士多有伤亡,关中东部地区尤甚,以其距震中华州(今陕西华县)也近,其罹祸也深。沈德符《野获编》称:“关西地震,河渭充溢,韩苑洛、王槐野诸名公,俱罹其祸,人知之矣。”[3]88可见山河巨变,一代名公学人零落凋丧,对当时朝野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据赵时春《赵浚谷文集》卷八《记异》载:
“(嘉靖)乙卯冬十有一月朔,日有食之。越闰月,十有二月壬寅,夜漏下亥刻,地大震,声如雷,至癸卯丑初乃止。城壁屋垣陶复多倾,自平凉至渭南民多死,小县千人,大州县至数千。自渭南东至陕,北至甘泉及蒲、解,举城皆没,口皆数万。光禄卿三原马公理,吏部尚书朝邑韩公邦奇、兵部尚书蒲杨公博之父佥事瞻、河南按察佥事华阴杨君九泽、山西布政参议分守河东道白君壁皆卒。山阴王薨,南京国子祭酒华州王君维桢死,官吏死伤甚众。”[4]389
又黄家鼎《咸宁县志》卷八所存秦可大《地震记》载:
“嘉靖乙卯季冬,十有二日夜半,关中地震,盖近古以来书传所记未有之变也。……缙绅之被害者:三原则有光禄卿马理,渭南则有郎中薛祖学、员外贺承光,主事王尚礼、进士白大用,华阴则有御史杨九泽,华州则有祭酒王维桢,朝邑则有尚书韩邦奇,蒲州则有分守参议白璧,而渭南谢令全家靡遗。其它如士大夫,居民合族而压死者甚众,盖又不可名姓纪矣。……又富平举人李羔与今冀北道参议耀州左熙,内兄妹丈也,同会试抵旧阌乡店宿,联榻而卧,李觉地动,走出呼左,时左被酒,寤闻未起,既,李被崩崖死,而左赖床桶撑支,止伤一指耳。”[5]学术论文下载www.808so.com
查及省内其他州府地方之金石典籍,亦不能幸免于此难。王九畴万历《华阴县志》卷三载:“文庙内金石书法,乙卯之震泐裂太甚。”[14]张光孝(隆庆)《华州志》卷二“宁山”条载:“宁山山下建浮屠以图镇山,盖宋时小敷峪内山摧为警也。里居张参政西溪公曾有记。嘉靖乙卯冬,地大震,碑石裂碎,寺故多闻人诗,亦尽失矣。”[15]11地震力摧碑石,遑论纸帛。文化典籍历此浩劫之后散失严重,致使地方文化教育事业损失了大量的文献依据。
3.陕西地方书院中有许多名儒良徒在此次地震中罹难,而官学生员的罹难数量更大。此次地震遇难者中不乏书院名儒,前述马理、韩邦奇、王维桢诸位罹难的文学家,同时也是当时的著名地方教育家。三人在野时均授徒讲学,四方学者云集门下,为一时之盛,影响颇著。其中马理为关中“三原学派”代表人物,[16]158时人将其与宋儒张载相提并论,称其为硕儒,能得关、洛真传。马理自举进士至致仕归,一生问学,曾讲学于三原嵯峨精舍,致仕后又讲学于商山书院,授徒甚众。韩邦奇致仕后亦著书立说、设帐讲学,四方从游者多。其人于理学研究既深,义理、象数、声律、地理成就颇高,著述颇丰,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载其门人白璧语曰:“先生(即韩邦奇)天禀高明,学问精到,明于数学,胸次洒落大类尧夫,而论道体乃独取横渠。”[16]166据周喜存《韩邦奇及研究》统计,其门下士有名可考者多达十余人,[17]6其中杨爵、杨继盛二人以忠谏闻名海内,并称“韩门二杨”,其他如雷士桢、赵天秩、白璧诸门人,亦不遑多让。此外,王维桢居家时亦从事学术著述,并授徒讲学,追随者亦多。据其族孙王庭撰《松门稿》卷二《建始司训西华张公墓志铭》载:“先大司成(即王维桢)自为诸生时即博极群书,治经为文。非古人之言不习,非独创之语不出,卒以文章鸣世。乃后士习日偷,不知穷经博古。专事剽窃,而敝舌焦唇以拾人咳唾。即科名率由此猎取,而真儒罕见矣。先司成公每与门下诸生语,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时流也。”[18]424足见其授学之态。其门人有张熙、王吉兆诸人。嘉靖大地震猝然而临,致使此辈名师离世,家学难存。而韩邦奇弟子白璧亦殁于此次地震中,师徒双双罹难。
除私学外,嘉靖大地震中官学生员罹难人数亦夥。据齐以治《临晋县志》卷七所存王光宇《重修儒学记》载:“乙卯岁季冬十二日夜,秦晋地大震。凡邑之厅事、廨舍、公馆、城垣瞬间倾圮,而儒学为甚,覆而死者几千人。”[19]于此众多秦晋生员弟子之中,焉知来者不如畴昔?然均不免于赍志没地,成为了当地文学后继之直接损失。
在此次地震之后,众多陕西文学名家一时俱陨,不利于陕西地方文学传统的延续。而陕西州县地方又失去了教育场所、金石典籍、名儒学子,凡此种种均对当地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了较大冲击。在此次震后的数年乃至数十年内,陕西地方文学呈现出后继缺失的现实状况。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文学复古运动,涌现了“前七子”中李梦阳、康海、王九思以及许宗鲁、乔世宁、胡侍、张治道等众多明代陕西籍文学名家之后,以嘉靖大地震这一巨大自然灾害作为较明显的转折点,之后的陕西文学呈现出了较为冷清的局面。延及晚明,为数不多的陕西文学家更是彻底退出了明代文坛主力军地位,亦无复前辈之影响。当然,晚明陕西文学后继寥落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嘉靖大地震可能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推动力之一。此次地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大灾变,也似乎可以看作明代陕西文学的一个天然分水岭,它的发生对于晚明陕西文学的走向乃至明代后期文坛结构的变化都是值得注意的。
注释:
①李梦阳出生地在明代陕西庆阳府安化县(今属甘肃省),后迁居开封。明代未有甘肃省,庆阳府安化县尚属于明代陕西省辖区,故本文暂将其划入陕西作家范畴讨论,下同。
②以上《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等烈度线图》与参数均来自宋立胜等编著《陕西省志地震志》,地震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页。
③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载《明管楫及妻李氏墓志》条曰:“管楫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二月二十七日卒。”文物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524页。
④吴相湘主编,焦竑《国朝献征录》载乔世宁《刑部主事太微张公治道墓志铭》曰:“嘉靖丙辰,太微张公卒。”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第1984页。
⑤吴相湘主编,焦竑《国朝献征录》载乔世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许公宗鲁墓志铭》曰:“嘉靖己未,少华许公卒。”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第2653页。则许宗鲁卒于1559年,时距嘉靖大地震发生之时不到四年。
⑥此表统计主要以谢毓寿、蔡美彪主编《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二卷记录并近年出土碑刻为依据。表中省划为明代行政区域。教育类建筑物主要包括文庙、府学、县学、社学、书院、名儒祠堂及其相关建筑,其它类建筑物主要包括城池、道路、寺院、官署、仓储、铺舍及其相关建筑。此次统计数据按资料实载建筑损毁情况录入,不包括“房屋山陶多崩圮”之类隐约记载,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万斯同.明史.续修四库全书(第31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张梅秀辑录.明实录山西史料汇编[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
[3]沈德符,侯会选注.万历野获编[M].燕山出版社,1998.
[4]赵时春.赵浚谷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87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7.
[5]黄家鼎.咸宁县志[M].清康熙七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6]马理.谿田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69冊.济南:齐鲁书社,1997.
[7]沈青崖.陕西通志[M].清雍正十三年刻本.中国国家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808so.com
图书馆藏.
[8]黃宗羲.明文海[M].北京:中华书局,1987.
[9]臧应桐.(乾隆)咸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第4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10]尚九迁.渭南县志[M].顺治十三年刊本.
[11]舒其绅.西安府志[M].乾隆四十四年刊本.
[12]王志沂.陕西志辑要[M].道光七年刊本.
[13]顾炎武.亭林文集[M].清山隐居校本.
[14]王九畴.(万历)华阴县志[M].万历四十二年刊本.
[15]张光孝.华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第23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16]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7]周喜存.韩邦奇及《苑洛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8]王庭譔.松门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67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7.
[19]齐以治.临晋县志[M].康熙二十五年刊本.
【责任编辑:黎峰】

点赞:5053 浏览:1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