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对社会管理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并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强和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公平,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管理;加强;创新;重要性

一、社会管理概念的演变以及概述

自从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来,我国在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2010年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具体要求。2011年5月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由,并在2011年7月份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对如何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部署。可以说,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提出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推动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指导、规范、监督和纠正社会失灵的过程。因此,社会管理能够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这既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定要求,也是对各种矛盾与冲突进行协调的必要前提。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法律为保障,以行政强制为基础,进行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约束。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只有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实现管理内容的创新,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社会管理工作做不好,就会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在面对我过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理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

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是相当单一的,就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他们之间的利益是高度趋同的,不仅没有根本性的冲突,甚至直接的冲突都几乎没有。但这些年来中国社会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纷纷出现,新的社会阶层与传统社会阶层之间,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由于利益获取模式的不同往往会发生各种冲突与纠纷,这些冲突与纠纷极易引发社会理由。而且,伴随着阶层分化,社会管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基本上都要属于一个“单位”,但现在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自由人,不再是“单位人”,对于这些人,仅仅依靠单位模式是想管也管不住了。

(二)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理由增加

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这种流动对社会管理提出很大挑战。传统的户籍管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萝卜就在坑里边,而人口流动,西边的萝卜跑到了东边,导致东边的一个坑里可能有几个乃至好几十个萝卜。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公平正义诉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治理等等一系列理由就产生了。如何调动流动人口建设流入地的积极性,保障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各项社会福利,让流动人口不至于因心态失衡引发行为失控,已经成为了城市化发展不能回避的紧迫理由。

(三)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跨越了温饱,实现了小康。但是,在老百姓吃饱穿暖的同时,对政府的意见也不断增加,群众与干部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了。我们党员干部在实现群众经济小康方面成就很巨大,但让群众精神小康方面准备不足。可是,准备不足,群众就会聚集起来吵闹。

(四)转型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失范引发风险

社会发展可以突变,社会价值观的培育却不能一蹴而就。中国社会用30余年走过了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程,既有价值观已经失去了共识,新的价值观又没有真正形成。而一个社会只有存在共同的价值观才可能产生一致的行动。当出现价值真空的时候,一切行为都将自以为是,都将无所顾忌,都将不可预期。当一切都不再相信、一切都不敢相信、一切都不能相信的时候,谣言就会主宰社会,恐慌就会降临社会、动荡就会席卷社会。
面对这些新的社会管理理由和管理要求,我们用惯了的那些会用的、曾经很管用的一些社会管理模式与管理策略越来越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了。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理由、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了必由之路。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策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我国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时展的要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社会管理内容和策略的不断创新,以此来增强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与管理的有效统一。
一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在治理或管理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即“堵”的思路和“导”的思路。历史经验证明,“堵”的思路往往积蓄矛盾,不是好的办法;“导”的思路,因势利导,是一种高明的治理策略。
二是合乎人民群众的需要。中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系首先要了解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来建立规则和制度。为此,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了解老百姓的真实需要。反之,如果根本不了解老百姓的需要,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办法,自以为创新,往往要失败,这样想出来的办法非但不能“利民”反而常常“扰民”。
三是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是社会管理成功的关键。在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确实容易产生矛盾,出现不和谐因素。科学的社会管理体系并不排斥这些矛盾,而要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规范社会行为、引导事务向好的方面发展。
四是提高科学化社会管理水平。科学化管理主要是指采用客观合理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方式策略。当然,由于社会生活本身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科学化的社会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比如互联网、博客是新事物,科学化的管理就必须适应这些新事物,在方式策略上有所创新。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策略,而不能“一刀切”。
五是实践的原则。社会管理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民生密不可分。所以,真正的社会管理创新往往来自基层、一线以及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管理者。我们要不断总结一线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实践案例,从中发现典型。同时,社会管理只有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扎根,才能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8.
[2] 辛鸣.十八大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理由解读[M].党校出版社,2012-12
[3] 王海泉.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的深思[J].政法学刊,2011
[4] 李春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策略深思[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
[5] .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意见[N].2011-07
作者简介:
蒋卓(1987.9—)女,汉,辽宁省阜新市,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2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研究

点赞:26088 浏览:1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