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创新提质效 内审转型促发展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年来,在分行内审处和中支党委的领导下,张家界市中支全体内审人员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内审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效推动了内审工作的稳步发展。自2009年以来开展审计项目24个,其中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和离任审计13个,专项审计7个,审计调查和审计试点4个,审计发现问题40个,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49条。通过开展审计监督,强化了中支机关和辖内县支行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同时审计工作质量逐步提高,连续三年被分行评为内审工作绩效考评A档,连续两年进入湖南省内审工作绩效考评前四。

一、加强领导,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一)纳入党委议程。为加强党委对内审工作的领导,中支实行了内审工作“行党委集体领导,行长主管,纪委书记分管,其他行级领导协管”的管理体制,并把内审工作的重大事项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纪委书记褚鸿飞同志多次对内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提出更高的要求,内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党委书记、行长周志平同志多次召开行务会、行长办公会议以及内审专题会议,听取内审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内审工作;还主动参加内审科党支部会议,和支部其他党员交流思想心得,要求党员在内审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内审监督和服务。行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内审部门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内审环境,充分调动了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健全组织机构。中支设立了内审科,配备4名专职内审人员,并通过考试择优从县支行调入1名业务干部,全体内审人员具有长期业务工作背景。辖内县支行未单独设立内审机构,专门配备1-2名内审联络人员。中支还建立了内审人才库,把机关各科室部分业务骨干充实到人才库中,在审计项目中根据各自业务特长,临时抽调到审计组参与审计,以此提高审计质量。
(三)创造有利条件。中支非常注重内审人员素质培养和提高,近三年来先后6次组织内审人员参加省、市内审协会举办的审计业务培训,还组织内审人才库成员参加注册会计师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考试,为开展审计储备了人才。还召开党委会议,研究通过对内审人员和其他员工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三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奖励政策,同时为内审部门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电子设备和经费保障。

二、完善机制,不断规范内审工作

(一)建立内审机制。一是建立内审人员激励机制。制订了《中支内审工作业绩评价办法》,实行内审工作业绩考评“党委评价为主,评价为辅”的办法,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积极性,使内审人员抛弃怕得罪人、怕丢“选票”的思想包袱,认真履职,依法审计。二是建立内审工作考核机制。制订了《中支内审工作绩效考评办法》、《中支内审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对内审人员的审计项目、基础工作和创新工作进行量化,依照考核标准进行绩效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内审工作水平。三是建立制度约束机制。制订了《中支内审科岗位职责》、《中支内审人员工作职责、工作纪律》、《中支内部审计操作流程》、《中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808so.com
支内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规范了内审人员工作行为。
(二)完善规章制度。一是建立内审法规库。收录国家相关财经、审计等法律法规,以及总行、分行、省会中支下发的相关内审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加挂在中支内网上,供内审人员学习和应用,提高内审人员的政策法规水平和依法审计的能力。二是完善相关制度汇编。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编制《中支内部管理制度汇编》、《中支内审工作制度汇编》,分别收录中支内部管理制度11类70项、中支内审工作制度、办法和规程3类17项,作为内审人员现场审计的工具书,帮助内审人员熟悉和掌握内审法规和制度。三是开展制度清理。内审部门组织机关各部门和县支行对1999年以来的所有本级制订的内部管理制度、规程进行清理和排查,共清理本级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规程210个,其中保留本级制度162个,建议修订本级制度29个,建议废止本级制度19个,建议新建本级制度1个,并围绕制度数量、效益和缺陷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改进建议,进一步促进了中支制度长效机制建设。
(三)规范审计程序。一是内审部门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有关规定,制订了中支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图。二是内审部门制订了国库业务、货币发行业务风险导向审计以及县支行行长履职绩效审计方案,量化和完善了评估指标,进行了风险评级。三是完成了审计项目的规定程序,做到了有计划、有通知、有方案、有底稿、有报告、有评价,实现了审计项目标准化、操作程序化和管理科学化。

三、强化整改,有效转化内审成果

(一)成立监督组织。为促使被审单位(部门)有效落实内审整改意见,中支制订了《内审整改领导、督办和责任追究办法》,成立了内审整改监督领导小组,组长由行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内审的行领导担任,成员由内审、人事、纪检监察三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内审科,负责内审整改监督及落实工作。
(二)建立整改台账。项目主审人在审计报告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分别明确相关人员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并向审计组成员做好汇报。审计组长在审计项目结束后及时召开审计联席会,通报审计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主审人按时登记内审整改台账,及时监督整改情况和整改进度,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三)实行责任追究。中支将被审计单位(部门)内审整改落实情况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并与整改责任人绩效考核挂钩。对拒不整改、拒绝和阻挠内审部门监督整改的,给予责任人经济处罚;对屡查屡犯,问题较严重的,除给予经济处罚外,还采取对被审计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约见谈话、诫免谈话、行政处罚,督促被审计单位(部门)落实内审整改。通过强化内审整改领导、督办和责任追究,促使审计成果有效转化。

四、精心组织,深化转型工作实践

(一)突出转型重点。围绕总行、分行内审工作要求和中支党委中心工作,以“先行先试、试点突破、全面转型”为主导思想,在辖内各业务领域尝试转型实践。一是进一步推进县支行领导干部履职绩效审计。按照分行《县市支行行长履职绩效审计方案》,在兼顾周期循环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内县支行进行了履职绩效审计。二是拓宽绩效审计在管理领域的应用范畴。根据总行、分行工作思路,在预算管理、劳动用工、制度绩效、重要业务系统等领域,分层开展了绩效审计和审计调查。三是建立风险量化评估方法体系。按照“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理念,开展风险量化评估,将评估结果应用于各类审计计划、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引导资源配置,提升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效果。
(二)注重审计方法。2011年选择了国库业务风险导向审计为突破口,采取“外引内联、集中攻关”的形式,由中支内审部门、业务部门骨干和县支行内审联络人员组成审计组,依照分行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准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和调研报告,在省市内审协会参评中获得一等奖。二是将转型工作向重要业务领域延伸,统筹安排、分类实施,涉足基建、财务、发行、信息系统等高风险领域,逐步铺开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模式。三是在转型中突出抓好“两个利用”、“复核”、“四个结合”,即:利用内、外部审计成果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为技术支撑;实行审计人员、主审人、审计组长复核制;将常规审计的“查错纠弊”与转型审计的“风险管理”、“效益管理”相结合、审计监督与被审计单位(人员)自查相结合、审计监督与整改落实相结合、审计报告与调研报告相结合。
(三)形成审计合力。积极与相关单位(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内审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了三个配合:一是建立内审、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形成三部门会审制,实现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二是充分听取被审计人员及其所在单位(部门)的意见,坚持审计承诺制,注意现场解决问题,形成内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配合。三是积极接受省、市内审协会的监督和指导,注重外部审计报告成果的利用,实现内审与外审的配合。

点赞:6025 浏览:2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