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出现的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发展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得到了加速。这种重心的转移表现在世界生产、金融格局、全球治理结构中权力的再分配乃至文明的转换上。主要原因是新自由主义主导下金融资本的病变和畸形发展,以及狂热的借贷消费的生存方式。由世界重心东移所直接产生的全球力量对比的改变,主要是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资本主义美国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等“逆向”举措,去扭转世界重心转移和全球力量对比改变的大趋势的企图,是徒劳的。
【关键词】世界重心转移;全球力量对比的改变;国际金融危机
1674—0351(2012)04—0077—09
在从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有一种此前已经出现的趋势在加速发展着,这就是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趋势。由于这种趋势涉及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以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等等的发展变化以及世界的未来,因此,这种趋势的出现和加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例如:
早在1995年6月9日的德国《时代》周报就在《亚洲——伙伴还是对手》一文中,提出了世界重心重新东移的发展动向。
在2006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指出这种转移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变迁,其影响之深刻不亚于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1]
据2008年10月13日法新社纽约电相关报道,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则指出这种转移对于改变国际格局的重大影响。他说,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地缘政治变革,世界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二战以来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时代已经结束。”
2009年,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指出,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统治了世界长达五个世纪的欧美的权力秩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2]
2011年,在目击了世界重心东移的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进一步加速的情况以后,阿根廷迪特利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胡·加·托卡特利安发表文章,强调国际金融“危机表现和推动了世界权力的重新分配,这是其最突出的政治特点。”[3]
那么,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的转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的表现和内容是什么?造成这种转移的原因是什么?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它是怎样加速的?西方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阻拦其发展?这种转移又怎样影响世界形势的发展?

一、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表现

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的转移,首先表现为世界形势的发展扭转了多少个世纪以来重心由东方向西方转移的发展趋势,开始倒过来呈现出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发展趋势。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特·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中发现,人类历史的重心在几千年的过程中日益由东方向西方转移,它起源于亚洲的内陆草原,然后转移到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再后又越过希腊和罗马,向西北欧转移,最后在2000年前跨过大西洋。而现在,这个发展趋向正在颠倒过来:世界重心正向东移动,即从北美重新移向太平洋—亚洲地区。
对于世界重心由东方向西方移动、再由西方向东方移动的这种情况,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曾经以印度的纺织业为例,作过生动的描述:
回顾18世纪,印度的纺织业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可是,当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接着陆续出现一批拥有数百部蒸汽纺织机的工厂以后,情况就完全改变了。英国纺织机生产的布料比印度的手织布料更均匀,也更便宜,特别是在英国占领了印度次大陆以后,更是顺利地取消了当地原有的配额限制和各种保护,让来自英国的纺织品源源不断地在当地倾销。随着外国机械化生产的浪潮排山倒海地涌入,印度最著名的纺织业也难以匹敌,以致急剧萎缩。至19世纪末,单以英国兰开夏郡生产的纺织品而言,其中多达40%都是出口到印度去的。到了1900年,英国人均工业化比率(即一个国家的工业制品相对于人口的比率)竟然是印度的100倍!而在一个半世纪以前,两国的发展还不相上下。
保罗·肯尼迪接着描述说,然而,时移势易,到了21世纪初的今天,世界局势的发展又倒转过来了。过去数十年来,富国不断地把纺织业与其他机械运送到穷国去,发达国家在全球多个地区投入资金和成立合资企业,迫使当地政府开放市场,从而使印度输往富国的纺织品又增长起来。时至今日,中国和印度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0%和8%,两国进一步垄断全球生产,分占全球财富,继而享受全球权力,似乎是毋庸置疑的趋势。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保罗·肯尼迪说:“当我们的读者、公众及传媒沉迷于伊拉克危机或恐怖分子等话题时,世界生产重心也同时出现急剧变化,从‘第一’世界转到‘第三’世界。风水轮流转,我们却仍懵然无知。”[4]
如果说保罗·肯尼迪所描述的,还只是微观地考察纺织业由东方到西方、再由西方到东方转移的历史变迁的话,那么,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间经济协调机构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10年6月16日发布的有关世界发展前景的报告,则宏观地描写了世界重心正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具体情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0年的这个《报告》称:(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GDP之和,在全球GDP中所占比例,已经由2000年的占60%,下降为2010年的占51%,预计到2030年还将降至占43%;(2)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将大幅减少,作为最突出例子之一的中国的贫困人口,已由1990年的占60%,下降至2005年的占16%;(3)新兴国家的“起飞”,使得贫穷国家的数量,在过去10年中由55个减少至25个。其经济增长速度达到或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增长速度2倍的国家,由12个增加到65个。
埃菲社巴黎2010年6月16日电报道中评述,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中国、印度和前苏联国家等经济体的开放,使大量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二是这些经济体的发展刺激了对化石燃料、工业用金属等初级产品的需求,从而使中东、非洲和美洲的原料出口大为受益;三是许多新兴国家由负债国源于:本科www.808so.com
变成债权国,同时还积累了高额的外汇储备。摘自:学士论文www.808so.com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808so.com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808so.com
摘自:写论文www.808so.com
在采取这种种举措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制造业确实在一时出现了一些复苏迹象。例如2010年以来,美国的整个制造业就新增了24万个雇员,制造业成为少数几个明星行业之一,在美国经济创造的6个就业机会中,就有一个来自制造业。在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制造业产值增加了9%,是美国整体经济增速(18%)的5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出现了“美国正在东山再起”、“制造业从美国大举迁往中国的时代快要结束”的乐观主义情绪不断发酵,似乎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发展趋势将要得到扭转。
然而,这样的估计是不切实际的。这是因为,事情的发展正如我国商务部专家所指出的那样,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方针,属于国际产业转移中的“逆向流动”,虽然在一时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但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却不利于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持续复苏;[16]更扭转不了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大趋势、改变不了全球力量对比朝着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中国倾斜的发展。
首先,从生产的角度来说,由于它人为地扭曲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效率,有可能导致全球资源的错误配置,也无助于有效改善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的现状,也不利于培育其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延缓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升级进程。
其次,从流通的角度来说,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种过度干预制造业回归,不符合国际贸易大趋势。因为欧美的产业和产品,其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本和技术要素上,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则体现在劳动成本上。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美国与中国的平均工资差别,2000年时为26倍,2008年时为10倍。技术进步提高了制造业的标准化程度,劳动成本在制造业竞争中的重要性上升,导致传统制造业、特别是加工组装环节不断从欧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而形成欧美重点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品,而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格局。欧美“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的方针举措必然影响世界贸易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作用的发挥。
再次,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说,美国制造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下降,本来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效率提高的客观需要;同时,又还是新自由主义解除对金融的管制、脱离实体经济地畸形发展金融资本主义,以及推行借贷消费、过度消费的生存方式的必然结果。现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把所有这些撇在一边,企图用强制推行“制造业回归”、搞“再工业化”等等举措去扭转乾坤,这就不仅不利于国际分工的有序深化,而且更有点“缘木求鱼”的味道。
最后,从企业的经营、产品的成本效率和迅速成长的能力来说,欧美推行的“制造业回归”方针,在某些行业中,已经不再是可行的选项。且以美国制造高科技产品的苹果公司为例,它在美国雇用着43万人,在海外雇用了2万人,另有设计、制造和组装iPad和iPhone以及苹果公司其他产品的70万人,则大都不在美国,而在中国的富士康工厂等处工作。为此,在2011年2月,当美国总统奥巴马问苹果公司的CEO乔布斯说:“这些工作为什么不能回到国内来进行?”而乔布斯则回答说:“这些工作回不来了!”原因是苹果公司始终不渝地进行着全球经营,在目前来说,进军海外已经是他们的唯一选择。这不仅因为国外的劳动力比较廉价,而且因为外国工人的灵活性、勤劳与工业技能,以及海外工厂的巨大规模已经大大超越了美国同行,以致“美国制造”对于苹果公司的大部分产品来说已经不再是一项可行的选择。[17]
也正因为这样,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等种种举措,就没有、也不可能扭转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的转移以及由此导致的力量对比改变的发展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在结束了衰退之后,美国还长期走不出经济低迷的局面,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更是一波接着一波地连续不断,就是对此的最好证明。
参考文献:
[1]马丁·沃尔夫全球须认真应对经济大变迁[N]英国金融时报,2006 - 02 - 01
[2]世界进入文明“转换期”——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谈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等问题[N]参考消息,2009 - 02 - 06
[3]胡·加·托卡特利安处于十字路口的一年[N]阿根廷民族报,2011 - 01 - 12
[4]保罗·肯尼迪世界生产重心急剧转移[N]香港东方日报,2004 - 06 - 02
[5]多米尼克·莫伊西西方势力全球性下滑[N]英国金融时报,2008 - 10 - 06
[6]埃里克·肖尔,弗朗索瓦·朗格莱危机加快了权力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步伐[N]法国论坛报,2011 - 02 - 14
[7]奥维尔·谢尔最后的冲突[N]纽约时报,2010 - 12 - 12
[8]王和兴南北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EB/OL]中国网[2012 - 05 - 10] cn/chinese/2002/May/143880htm
[9]谷源洋新兴经济体是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 02 - 25
[10]李泰勋“中国时代”比预想来得更快[EB/OL]韩国朝鲜日报网站[2009-08-26]
[11]法里德·扎卡里亚一个强悍、然而尚显脆弱的超级大国的崛起[J]美国新闻周刊,2007 - 12 - 22
[12]罗伯特·赖克中国能够给我们的真正经济教训[N]美国赫芬顿邮报,2011 - 01 - 19
[13]本杰明·泰里思想斗争迫使西方后退[EB源于:毕业论文理工{#GetFullDomain}
/OL]美国华盛顿时报网站2010 - 02 - 18]
[14]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年谱(1975 - 1997)(下)[M]北京:文献出版社,2004
[16]宾建成欧美“再工业化”趋势分析及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2011(2)
[17]美国“苹果”为何只能“中国制造”?[EB/OL]新华网[2012 - 01 - 31] 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 - 01/31/c_122633101htm

点赞:22331 浏览:9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