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关注小学儿童 认识小学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小学教育中,要充分认知到儿童的主体位置,尊重儿童,结合这个时期儿童的发展特征,深入分析儿童的多方面需求,推动儿童的健康且全面地成长。结合儿童的发展特征,以儿童的教育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认识小学教育。
儿童教育需求小学教育教师素质关注小学儿童,分析小学儿童在特殊发展年龄段的特殊需求,结合儿童个体差异开展小学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小学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的关键。小学儿童有被关注的需要,有追求游戏娱乐和常规知识学习的需要,有探索生命作用的需要。传统的小学教育忽视了儿童的主体作用,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儿童心灵发展的需求,在现代小学教育中要彻底舍弃这一传统教学的弊病,切实地关注儿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合、正确的小学教育方式。

一、重新认识现代小学儿童的发展特征与教育

小学教育面向的是小学儿童,我们不能以现有的教学体制来约束儿童的发展,而应结合小学儿童的实际需要去革新和完善现有的教育方式。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儿童观是开展小学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儿童观是教育者对儿童的总体看法和对待方式。在教学中,教育者应该深入了解儿童,关切儿童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儿童需要自由且灵活的教学参与形式,如果小学教育采用束缚的手段把思想自由的儿童“奴隶化”,那整个教育理念和方式都是错误的。小学教师,不能通过大人世界的行为标准来规范儿童的行为,而应采取自由播种知识的方式,以道德和虔诚为种子,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来启迪儿童的心灵,使其在小学教学环境之下茁壮成长。6~13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逐渐从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成长为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小学的学校学习氛围和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促使儿童逐渐形成更复杂的学习认知体系,这个时期的儿童其学习潜力和创造能力是十分巨大的,他们在学习、生活、价值、态度上都产生了不同形式的要求。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深入结合儿童在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活动,让儿童的良好的有滋养的教学环境中展现出自身的发展潜力。同时,教育者要深刻的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先天智力因素和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每个儿童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各不相同,在小学教育开展中,不能采用“集体覆盖”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应结合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分析出每个儿童的智能优缺点,采用分层和差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保障每个儿童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二、儿童的需要有哪些

1.被关注的需要
无论是在家庭、课堂、校园还是其他公共场合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儿童有着强烈的要求人们关注的表现行为。被关注的需要,是儿童希望得到爱与保护的内在心理需求,对于身心发展迅速的儿童来讲,获得爱以及安全感是最为明显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仅限于儿童发展时期,而是反映在人一生的生命历程中。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我们能明显的体会到儿童因其被关注的需要而表现出各种正向和负向的行为方式,无论哪种行为方式都反应了儿童渴望被教师给予关注和爱护。所以,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不能以对待成人的行为判断标准来批判儿童的行为,对儿童制定过多的行为准则反倒会阻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对于出现行为理由的儿童,教师要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感化和教育儿童,不能以体罚或者伤害其自尊心的方式来强制性的纠正儿童的行为,这只能对儿童的幼小心灵带来创伤。其实,儿童的种种淘气、固执、反叛的行为是为了需求被爱所致。儿童的成长是需要大量且重复的教学指导活动的帮助,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师的教导对自身的作用。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开展中要养成耐心教导、悉心关爱学生成长的良好品德,对儿童的成长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表扬。每一个儿童都有追求优越感的内在,教师要通过激励和引导来激励儿童消除内心的自卑感,满足儿童情感发展的需要。
2.常规和游戏的需要
常规和游戏分别体现了人类的保守性和创造性行为形式。在儿童发展时期,儿童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缺少社会经验知识,常规性的不断重复和模仿活动是其行为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常规趋势是儿童过多活动的主要表现。这是儿童对事物进行认知并化为自身认知经验的重要体验过程。儿童喜欢熟悉且重复东西,这是他们用来掌控自己内心天地的独特方式,也是其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小学教育中,要深入的结合的这种行为活动特点,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性,以学生的行为习惯为指导来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儿童也有着对游戏活动的强烈需求和渴望,儿童时期的游戏行为,通常被解释为儿童过多剩余精力的体现。儿童的生命力旺盛,他们几乎时时刻刻处在兴奋和活跃的状态,这种过多的精力往往体现在对各种游戏的渴望与尝试上。相关研究指出,游戏或者玩闹能够从两个层面上满足儿童对新体验的需要:第一,游戏使儿童探索并认知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第二,游戏使儿童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正确处理复杂情感的能力,即通过游戏所带来的创造性体验来压倒现实和逻辑。综上所述,常规和游戏都是儿童在成长时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既要满足儿童常规的需求,也要善于为儿童的发展创设各种游戏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同情感上都能获得具体的体验和感受。
3.追求人生作用的需要
儿童的心理世界是一个独特且系统的整体,他们与成人一样有着复杂且细微的思维内容。对人生的作用也充满着疑问,有着追求人生价值的初步且模糊的需求。这一点也许我们难以在儿童的行为活动中发现,但是从人性的角度、从生命成长的一般性规律,以及儿童经常提及的有关生命的理由中,可以证实儿童有着追求人生作用的需求。小学儿童对于生命作用的深思内容可以主要的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有关生命起源的理由,如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生命是什么?没有它不行吗?妈妈是怎样生下我们的等一系列有关生命起源与存在作用的理由。二是有关死亡的理由,如为什么有的人老了就会死?死了之后到什么地方去了?还会再回来吗?我也会死吗?死可怕吗?等等。三是有关爱与生命的理由,例如,如果我们都不珍惜生命,这个是世界还会存在吗?如果爸爸妈妈都不爱我了,我应该怎么办那?以上关于儿童对于生命作用的深思,我们在教学中也许会经常发现,但是由于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往往在小学教育中被一笔带过了,这是小学教育普遍忽视的理由,也是没有对儿童的发展给予足够尊重和重视的表现。小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往往与儿童的实际需求分离开来,久而久之,致使儿童排斥教学活动,而儿童表现出的越来越多的行为理由,教师往往用强制干预的方式来加以硬性的纠正,这使得小学教育活动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恶性循环。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到,小学儿童对于生命作用和个人价值的深思远远超出成人的一般性预期,在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个体性存在,深切关注儿童在思维层次的不同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张更立.生命哲学视域下的生长性教育时间观及其启迪\[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3\]马洪波,张聆玲.教育的本质是对成长的管理\[J\].教学与管理,2010,(06).

点赞:5162 浏览:16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