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社会信任度目前状况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当前社会总体信任度一再下降,已经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对目前信任度目前状况的分析,对影响其信任度政府行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主观社会流动三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并从个人、政府、企业、媒体四个方面找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信任度;影响因素;策略
1673-291X(2013)28-0237-02
信任作为人类社会中的普遍存在,是建设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学》中,齐美尔指出:“信赖是在社会之内的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对个体行动者来讲,信任的功能是提供一种可靠的假设,这种假设足以作为保障把实际的行为建立在此之上。”可见无论在社会层面,还是在个体层面,信任都彰显出了它的重要性。
中国一直以来都提倡建设一个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高度社会信任体系的建设与健全。特别是当下中国社会可能出现信任下降的时候,更加需要提高社会信任度。社会信任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信任关系两个方面来构建,具体表现为人际信任以及个体对重要的社会组织或机构的信任,如对政府的信任、对企业的信任等等。研究中国当下社会信任度目前状况,对其形成的理由分析并找出相对应的决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中国社会信任度目前状况分析

201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发布的《中国心态蓝皮书》中显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数在2012年进一步下滑,社会的总体信任程度的平均分只有59.7分,已经跌破60分的及格底线。
蓝皮书指出,中国当下的社会总体信任度一再下降,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在不断扩大。超过半数的人都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是不值得相信的,二到三成的人表示不相信陌生人。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也在不断加深,主要表现为医患关系、官民关系、警民关系、商民关系等社会关系之间的不信任。同样在不同的阶层、群体之间也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从而导致各种社会冲突的增加。
“小悦悦事件”中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郭美美炫富”引爆红会信任危机,“雷政富不雅视频”牵出的官员腐败与丑陋,“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热议,“校长带女童开房”极度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种种社会畸形事件一次一次挑战着中国社会信任度的构建。以至于社会上谣言泛滥,民众之间、民众与社会重要机构之间相维系的关系不断遭到破坏,相互信任度淡薄。甚至出现刘翔奥运会摔倒是否,击毙周克华是否属实,中国妈妈海外奶粉抢购战都成为社会信任恶化的注脚。
蓝皮书认为,接连发生的社会性事件会导致社会情绪的耐受性和制约点降低,社会事件的引爆点降低。愤怒、怨恨、敌意等社会负面情绪与大众需求得不到不满足、不信任、社会阶层分化都有着密切关系。

二、社会信任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信任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实体,自然受到多重因素的作用并对经济、社会、系统等产生影响。中国社会的高信任指数的构建,需要找出各种影响因素。
1.政府行为。第一,政府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众对社会的信任指数。政府的行为如果可以满足民众的预期,民众的信任度就会增加,反之,不能满足民众预期的政府就很难取得人们的信任。具体表现为民众对政府实体机构的信任;对制度系统及特度环境的信任。近年来,随着很多影响广泛的公共事件发生,许多地方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信任度受到威胁。“山东地下水污染事件”、“打人事件”、“校车安全事件”、“暴雨城市下水管事件”等一系列危害人民切身利益与人身安全的事件引发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执政能力的怀疑。特别是“从政府层面看,公信力受损尤为严重”。另外,中国政府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制度变革与发展也受到极大的挑战。突出表现为制度创新中政府“意愿供给”与“实际供给”之间有很大中国社会信任度目前状况及策略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差距。政府制度供给往往是“危机型供给”,只有等理由引发了严重过后果,才匆忙出台补救措施。而这种状况造成了制度质量低下、缺乏严谨的制度设计和周全的研讨论证,于是新的理由必将潜伏其中。第二,政府的廉洁程度,政府的信誉以及形象都是影响民众对其信任度的重要砝码。一个清廉的政府能够有效、公正的服务于民众,而一个腐败的政府对人民和社会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如戈尔(Gire)所指出的,“腐败是任何社会最危险的社会疾病。这是因为腐败像一种致命的病毒,攻击有利于社会进步功能的重大结构,因而使社会存活面对巨大危险。”目前腐败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及领域已经严重恶化了社会经济的不平等、破坏了社会安全性。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这些现象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让广大百姓深恶痛绝,现在反而愈演愈烈。最近网上多起被“小三”揭发的丑陋事件让人们都大跌眼镜,贪污腐败已经严重到需要通过这样不寻常的方式才能揭发出来。这些事件都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导致民众对政府行政人员的不信任,在这种状况下谣言很容易扩散、传播,造成社会信任度更大的伤害。
2.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转型必定带来整个社会文化的变迁,而文化在各方面的变迁并不一致。一般而论,物质文化总是快于非物质文化的变迁,这种不同步造成的文化不平衡也会影响向社会信任。
3.主观社会流动。《人民论坛》杂志社在新浪网进行的“公众公平感调查”,共有6 227人参加。结果显示,有72%的人认为,中国社会不公,主要表现为贫富差距大。有96%的人认为,社会不公的根源是权力不受约束造成的。调查显示,对于改善社会公平目前状况的倡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73%的人认为,应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官员的行为,68%的人认为,国家应调整收入分配政策,60%的人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弱势人群的扶持。

三、构建社会信任度的策略

1.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在当前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同步、公民道德素养不高、人们之间缺乏信任的环境下,切实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1)提升公民道德素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学校、社区、企业、公司、社团都应积极参与进来。(2)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要更好地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宣扬高尚的道德情操、鞭笞假丑恶的各种社会现象。(3)加强机制创新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对于违法乱纪、道德败坏的行为通过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发挥制度的警示作用。(4)完善外部保障机制,综合利用政策、法律、行政、舆论等各种手段提高公民道德素质。2.增强企业监管力度。提高企业公信力需要从企业自律和政府监管两方面入手。(1)企业自律要先从企业管理者入手,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道德感、责任感是一项长期的教导过程,企业应该定期给各部门管理者学习考核,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另外企业的管理制度应该严谨无漏洞,让“腐败”、“”无机可寻。最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从上至下,从管理者到员工都贯穿着健康、向上、良心、奉献的主题。(2)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第一、要改善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就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监督办法;第二,要走出企业公信力低下的困境,就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让违规的企业和个人付出严重的代价,使法律法规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
3.政府。第一,政府应当执政为民,把民众的利益、得失放于执政的首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政绩”,劳民伤财、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都是不可取的。积极为民做实事、做好事、做有用的事。切实解决民生理由,树立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公仆形象。第二,各级政府及部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第三,推进行政改革的科学化、实效化。例如当下讨论激烈的养老保险、延迟退休等改制,应当科学全面的分析与决策,使改制后的养老退休制度更加符合民众的利益中国社会信任度目前状况及策略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第四,加强政风建设,加大对公务员的行政监督。加强工作,加大行政、审计监督,努力建设一支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4.媒体。媒体是社会信息传达的桥梁,近年来在解决群众理由,关注弱势群体方面,媒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大众的信任。但是,当今媒体行业的利益化趋势,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如2007年的“蕉癌风波”、“注水西瓜”等事件,由于媒体的恶意炒作,对事实缺乏科学判断,致使瓜农损失惨重。所以,媒体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对事件的如实报道、对舆论的正确引导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媒体方面我们要倡导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感;加强记者职业道德修养,杜绝恶意新闻炒作;培养记者的科学素养,倡导新闻报道的科学精神。让媒体真正服务于人民,给人民准确、客观的信息。并在重大社会事件上要客观地呈现事态真相,引导社会舆论。媒体的任务不是激化社会矛盾,而是让民众在透明公正了解事情真相的基础上,正确引导情绪和舆论。在做好社会监督任务的同时,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责任编辑 王晓燕]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简介:王艳(1984-),女,安徽马鞍山人,在读研究生,从事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点赞:5824 浏览:1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