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建筑业已变为我国的第三大产业。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性工程,岩土工程的地位较为重要。在具体工程施工过程之中,岩土理由、地基基础理由,通常是影响投资预算制约工期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简要论述了建筑工程之中岩土勘察以及地基处理的相关理由。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处理
: A
引言
当前我国诸多地区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施工体系,尤其是近些年高层建筑的普遍建设,使其成为了国内最主要的房屋建筑形式之一。据统计,我国几乎所有的省市都将城市高层建筑体系建设作为其发展规划中关键的部分,并且诸多省市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高层建筑规划城区。近年来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税收以及地价的上升和吸引外来投资有十分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诸多省市出于发展考虑,需要实施软土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如何在存在不利因素的软土表面建设稳固的建筑甚至是高层建筑,是近些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致力于攻克的难关。
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
1.1、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符合确定场地方案要求;
1.2、初步勘察,符合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
1.3、详细勘察,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1.4、施工勘察,对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工程。
对于一般工民建筑以及中小型单项工程,因为建筑物的规模不大、建筑经验比较丰富,且在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条件下,可以简化勘察阶段、即使用一次性详细勘察。
2、岩土施工技术中的普遍特点
2.1、不确定性
岩土的性质随着施工过程中,岩土性质的变化不是人为能够全面了解的,因此,这造成了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特点。具体理由主要是岩土工程施工前期勘察和报告的数据寥寥无几,部分的数据不能反映场地的性能参数具体的概括。其次,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变岩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引发某些岩土性能的转变。最后,由于环境条件的转变而导致性能转变的岩土又会反馈到环境中去,造成施工环境在局部的转变,甚至会严重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技术中的不确定性是岩土工程中无法避开的现象,严重情况需要转变工法。应对这种情况的手段是,通过现场监测和原位测试得到的场地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逆分析,再根据逆分析的数据对原方案进行合理修改并运用到施工中。对这种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确定性对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
2.2、区域性
部分岩土性质及性能参数与所在场地的地理环境有关,会随着所处区域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上的转变。由此可见,不同区域的岩土,其工程设计参数、抗剪强度标准和压缩性标准、工程处理目的以及施工的策略都会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区域岩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会发生变化。
2.3、隐蔽性
岩土工程其施工是在岩土中实施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如桩基、地基处理、锚杆以及地下连接墙等的施工。另外,施工后的工程运转环境也具有隐蔽性,这种隐蔽性往往造成了工程中的理由不易被察觉,即便察觉后也比较难修复,而且这些理由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范围来考证。对于这种情况,只能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进行各种专项检测,以保证工程中的理由能及时被发现,便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建筑工程的岩土水文勘察主要内容
当进行建筑工程的岩土水文勘察工作时,如何做到合理的对遇到的地质理由做出科学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
3.1、必须认真的分析出地下水可能会对上层的建筑物,或者是岩土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保证在勘探工程开始之前就做到对这一影响做出合理的预测分析,当理由出现时,能够及时的给出解决理由的办法。
3.2、如果在勘探工程中出现了一些水文地质方面的理由,就应该科学合理的结合当地具有的建筑物的基础性质特征以及基础工程的性质特征,系统的分析出该地出现水文地质理由的具体理由,只有这样才能够具体详细的给出关于当地水文地质方面的资料。
4、基础处理分析
4.1、天然地基处理分析
在建筑设计及施工中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基,由于自然界中土体是在沉积循环中成层出现的,每层土体的承载力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选用天然地基时应充分考虑基础形式及上部结构,应首选上部承载力较高的土体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并应验算下卧层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一般当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小并较为均匀则可选用天然地基,对以上指标差异悬殊时则应在验算满足要求后方可选用天然地基,而对于投运后经常受到水平荷载作用的建筑物后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或开挖过程中遇软弱土层则应对基础进行稳定性验算,当其满足要求时方可选用。
4.2、饱和粉土处理分析
在处理液化地基时应避开采取不论土体具体情况只想将其全部消除的措施,而应结合土体液化等级和建筑性质综合考虑处理方案。对于丁类建筑若地基为饱和粉土则可不采取措施,或仅对液化严重部位则可仅对地基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丙类建筑和轻微液化、中等液化地基则可采取加强地基和上部结构等措施,若液化严重则应将液化沉陷部位全部或部分消除并对地基及上部结构进行处理,对乙类建筑遇到轻微液化场所则可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对地基及上部结构进行处理,中等液化场所则可采取部分消除并应对地基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若液化严重则应将液化沉陷全部消除,并应保证处理深度超过液化深度,同时应改善排水条件、增加土体密实度。
4.3、湿陷性黄土处理分析
湿陷性黄土的处理应结合湿陷类型、范围和深度以及施工区域内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处理措施,具体处理规模可选择部分消除或全部消除,处理深度则应结合建筑高度和湿陷等级综合确定,对单体面积较小的建筑一般采用垫层法、灰土桩,而面积较大或深度较深则一般采用强夯法或预浸水法等处理措施。
4.4、膨胀土处理分析
由于膨胀土自身具有膨胀和压缩性,因而压力和含水量成为影响胀缩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土体调查时应结合当地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测定土体含水量及自由膨胀率并用以确定地基的膨胀等级。选用天然地基时建筑多为三层以上建筑物,对需要处理的建筑物则应综合考虑湿陷深度、厚度及地下水位的影响,若膨胀土埋深在3m左右或在3m以上则应尽量利用上部地基土,并应合理选择基础形式以减小地基胀缩量;若膨胀土埋藏深度在2-3m则应将膨胀土全部挖除并用无膨胀性的土体换填,若膨胀土埋藏更浅则应采取换土垫层进行处理,若埋藏深度较大则应采用桩基础进行处理。
4.5、杂填土处理分析
杂填土一般不宜作为天然地基,但若杂填土体性能较为稳定并且填筑时间超过5年则可达到密实程度,对该类地基一般在加强基础及上部结构刚度后则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采用其之前应通过荷载试验及其他原位测试获得其承载力,若杂填土厚度较小则可采取换土垫层、重锤夯实或换填等措施进行处理,若杂填土深度较大则应采取强夯或复合地基进行处理,若杂填土中有机质含量较高且厚度较小则可挖除换填,若厚度较大则应采用桩基础作为处理措施。
5、结语
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应该做好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工作,这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建筑用地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建筑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差,这就更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翔宇.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3:64-65.
[2]韩柏山.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与基础处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241-242.
[3]王林汉.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3,05:60-61.
[4]董军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理由及改善措施[J].门窗,2013,08:380+384.

点赞:13462 浏览:5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