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小说《嘉丽妹妹》与转折年代美国社会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内战后的美国社会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时期,小说《嘉丽妹妹》中虽然讲述了美国社会的物欲横流与道德沦陷,却也充分的阐述了对现代生活极大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嘉丽妹妹;美国社会;;道德
1.前言
《嘉丽妹妹》这部小说讲述了1890年代的美国,当时内战已经结束,美国历史步入转折年代。小说《嘉丽妹妹》通过人物、情节、社会背景出了当年美国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并通过对美国当时的社会面貌进一步剖析寻求其现实作用。战争已成为浪漫的回忆,往日的英雄人物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版图正在形成,政治、经济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工业迅速发展,托拉斯和垄断组织制约了银行等国家经济命脉,来自商场的精英成为人们崇拜的新英雄, 更多的移民从农村来到城市,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标志着新移民时代的到来,但是诸多社会理由却接踵而至,如贫富差距迅速拉大,物欲横流,传统道德陷于崩溃等。
2.正文
《嘉丽妹妹》的作者是西奥多德莱赛,是美国20世纪的一位自然主义作家,很直白的给我们再现了一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
《嘉丽妹妹》中出现的每一位主要角色的特点都是被蒙蔽了眼睛,不管是对金钱,服饰,住房,马车还是社会地位还是美色,无一不是物质,相反从精神方面看,则他们的生活都相当贫瘠。作者是借此讽喻了十九世纪末美国的大发展更多停留在了物质层面上而非精神层面上。从主人公嘉丽说起,文中开头就写了“然而她对于自己的魅力已极感兴趣,对生活的更强烈的乐趣感知很快,并渴望获得种种物质的享受。她还只是一个装备不建全的小骑士,正冒险出发去侦察神秘的大城市,梦想着某个遥远的将来她将征服这新世界,让那大城市俯首称臣,诚惶诚恐,跪倒在她的脚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嘉丽虽然没有一点城市生活的体验,就已经对物质享受极度渴望。这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国城市对农村的吸引力主要来自物质方面,农村人来到城市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由旧时清教主义提倡的奉献社会变成了追求物质的丰盛。再看文中嘉丽未到芝加哥前的想法:“大城市具有自身种种诱人的花招,并不亚于那些教人学坏的男男女女,当然人比社会微小得多,也更富于人情味。” 看出当时普遍认为农村人更加纯洁。杜洛挨看上了嘉丽的纯洁,赫斯特伍德也看上了嘉丽的纯洁,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文中是这么写赫斯特伍德迷恋嘉丽的,“他对她的兴趣,简直可以说是神魂颠倒,并非是单纯的。这是多年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不断枯萎的情感,又发出了新芽,开出新花。这也许是因为嘉丽不同于他以往爱慕的女人:她比她们更优秀。自从那次恋爱结婚以来,他再没有谈过恋爱。而自那以来,时间和阅历已使他认识到他当初的择偶是多么草率和错误。”试问一个乡下来的女子,城市生活没有多久,连工作都没有,有什么优秀?说穿了赫斯特伍德看上的就是嘉丽的容貌和肉体,此刻的他被冲昏了头脑,认为自己家庭生活不幸福,跟嘉丽结婚就会幸福。也许赫斯特伍德当初的选择是草率和冲动的,但是这次选择无疑更加草率和冲动。试想一个在的怂恿下做出的决定怎么可能事后不后悔呢?从后文中也明显看出了这个人物的悲剧性:和嘉丽私奔去了纽约后,合伙经营酒吧失败,生活每况日下,最后乞讨街头,自了残生。赫斯特伍德作为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上层人物,在外交际圈甚广,平时人前很注重自己的言行,虽然家庭并不和谐,但是外出必携妻子,在外人面前是一个十足的君子,然而实际上也是内心填满了的伪君子。这影射了当时美国上层社会人们不同程度有着人格分裂,其根本理由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许多道德素质并不高的投机分子借着一些非传统手段发家致富,进入上层社会,自然败坏了上层社会的道德风气。原本那些上层社会的精英由于经济发展物质极大富足之后,物欲被极大激发战胜了道德底线,使他们最终跨出了错误的一步。在回到嘉丽身上,她初到芝加哥时只求有地方住,有一周大于4美元的工资,在服装方面只求和百货商店里售货员一样就可以了,被杜洛挨包养之后,可以乘马车看戏,去百货公司买衣服,上高级餐厅,就觉得很幸福了,但当海尔太太的华厦和草坪和那些豪华的装饰以及舞会中小姐的服饰,又觉得自己很不幸福,到了纽约后,看见了万斯太太等人的生活后物欲进一步被放大。嘉丽总是把物质消费的满足当作幸福,总认为商品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但每当获得所求商品时又产生不满足,从而又渴望得到新的商品,结果处在不断的满足和失望的循环中,纵然成功也不感到幸福。这一点很好的表现了当时美国社会消费主义盛行,就像嘉丽妹妹刚开始认为来城市的目的就是在百货公司,戏院等消费场所消费,很好地诠释了当时扭曲的价值观:认为消费至上,消费力越高,幸福指数就越高。这种思想使人们丢弃了传统道德价值而去用尽各种办法投机致富,以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然而却无法真正实现幸福。
美国内战后,南方种植园主普遍衰落,美国从一个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城市化迅速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也大大增加,一边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一边世界各地移民向美国。嘉丽正是在此大潮流下来到大城市芝加哥的,看似大城市机会很多,但是没有任何技能的嘉丽一样面对失业,说明当时美国的低级劳动力是过饱和的,然而缺少的是精英,一个有技术或有头脑的人有很多发展机会,嘉丽后来的发迹也正验证了此点。在工厂中的工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工作坏境又极差,周薪不到5美元,然而作为中产阶级的杜洛挨一顿饭就可以吃掉9美元,上层社会普遍周薪超过100美元,可以看出巨大的贫富差距。所以,美国社会转型期工人运动频繁。如普尔曼罢工事件、秣草市场。于此同时,商业和政治严重腐化,贫民窟出现,种族偏见等一些社会现象愈演愈烈,政治与法律不断受到挑战。从文中还可以看出,当时女工普遍被雇佣,也就是说女性也开始走出家庭,有了经济来源,所以妇女有了更多的政治和社会需求。从最后嘉丽成了红人,获得了极大的物质富足后,甩掉了赫斯特伍德,是作者隐喻女性的地位今非昔比,完全可以独立,可以拥有和男人一样的选举权等权利。
战争成为往事,人们对战争已经不以为然,战争中的英雄已渐渐为人们所淡忘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各种制造业和金融业在城市扎根,并有了集中的趋势。整个美国的商业为之兴起,财富才是英雄的象征,就像当时的总统柯立蒙所说的:“美国的事务就是商务。”在《嘉丽妹妹》明显可以看出,不管在哪个人物的眼中社会地位的高低都是由拥有的财富数量决定的,越有钱,社会地位越高,参加的社交活动越高级,社交圈越广。另外《嘉丽妹妹》中擅长运用服饰描写象征此人的身份和地位,似乎财富越多,服饰越豪华考究,社会地位越高,不仅如此,似乎这样的人道德水平也是最高(在人们眼中),那些穷人,不仅生活窘困,而且难以参与社交。嘉丽姐姐一家和赫斯特伍德一家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却过着迥异的生活。但文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穷人爱看报纸,而富人几乎从来不关心报纸,赫斯特伍德也只有在穷困潦倒时才拿起了报纸“从报上看着别人的活动,有时就会产生这种自以为是、不肯服输的心情。”,嘉丽也只是在报纸上关心有没有关于她的新闻。我想作者也许是通过这个痛诉当时追求物质财富的“上层社会人”在精神上有多么的空虚。其实作者本文虽然暴露了这么多美国社会转型期的弊病,但是很明显地告诉了我们财富并不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社会中人们的终极追求目标。比如赫斯特伍德,拥有了财富和华美的服饰,地位和小说《嘉丽妹妹》与转折年代的美国社会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社交圈,由于家庭不和睦,自己未坚守道德底线,最终一无所有,连生命都保不住。我们的主角嘉丽妹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最终还是无法拥有一段幸福的爱情,表面上社交活动非常多,而生活却极度空虚,所以对于她最后未必是喜剧结尾。通过这些作者清晰地表达了在物质社会不能迷失,仍要坚守道德底线,家庭幸福,有真心朋友才是真正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德莱塞.《嘉丽妹妹》,王克非、张韶宁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
[2]施袁喜.《美国文化简史》.北京:编译出版社,2006.30-33.
[3].评《嘉丽妹妹》消费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现实作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8(4);729-731.

点赞:26961 浏览:1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