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内部控制是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过程与程序,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将理论控制体系与企业实际贯通,建立符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效益。文章分析了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建设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发展

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如今,内部控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许多国内外企业都在不断努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关于内部控制的内涵,现论界对其理解各不相同,但目前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解释是美国COSO委员会的解释: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组织设计并实施的、为了组织营运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等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程序。
从20世纪30年代内部控制理论提出至今,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内部会计控制阶段。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次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最初人们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通过会计控制手段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
第二个发展阶段:管理控制的阶段(二要素阶段)。1958年,AI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的《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
第三个发展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三要素阶段)。1988年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企业为了合理保证其目标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项要素。
第四个发展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五要素阶段)。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概念,并把内部控制确立为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组成。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从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然后在非上市的其他国有大型企业全面推行。基本规范的制定发布,是我国继新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发布实施之后,在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充分说明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迫切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企业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仍然薄弱

良好的实施环境是发挥内部控制的基础。首先,不少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有的企业把内部控制与内部牵制弄混,有的企业把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内部监督上,还有一部分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各种制度规范的总称,忽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等,没有真正明白内部控制的意义。其次,在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中,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基本上都建立了合法合理的结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不同程度的普遍存在决策和经营机构权力交叉,责任不明,缺乏相互制约、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

(二)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一个健全而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风险管理还没有贯穿于企业的各项业务、各个环节。其表现具体有:一是对企业经营风险评估不够全面,将重点放在了财务风险的估计与防范上,对于非财务的风险估计不够,而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又往往是这些非财务风险;二是风险预警不及时,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很多采用“亡羊补牢”的事后补救措施来应对风险,未能对各种经营活动在开展前进行应有的风险评估,导致企业处于很大的风险敞口下。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备

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各种内部控制的措施和办法,但零散片面,存在着内容不完整、制度不完善、设计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形成相互分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系统;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倾向于事中和事后控制,对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很少涉及事前预测和控制;有些企业比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人员的控制,在具体控制环节上有所遗漏、留有死角;还有些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时没有结合企业特点,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切实际,导致内部控制偏离控制目标,并且规章制度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导致理解和执行的多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808so.com
样性。

(四)信息沟通机制不畅通

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还有哪个环节需要改进等等,这些信息都需要流畅地传达到相关部门和最高管理者,以便各级管理者根据反馈的信息作出决策。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能确保组织中每位员工清楚地知道其在各项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等等。从信息系统的使用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只使用了财务管理系统,很少有单位运用了信息管理系统,还没有建立涵盖内部控制基本流程和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传递、报告、披露等内部控制系统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五)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很多企业的内部监督未能很好地履行职能。第一,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很多国有企业由于受隶属关系约束,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独立性大大减弱,监督力度也自然受到限制。第二,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人员往往将内部审计认同为会计监督,而在内部稽查、监督与评审内部控制方面所做工作较少。第三,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存在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合并或由企业会计人员兼任审计人员等现象,这些都是有阻于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不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一)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在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时,一定要注意人的问题,将内部控制、优化内控环境的理念贯穿于企业文化中。首先,企业要从管理层开始,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意义与内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与程序,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积极向下属职工传达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引导职工更新观念,强化管理,主动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具体活动的实施中来,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其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妥善处理好权力和职责的关系,建立顺畅的授权、行权等机制,明确各级责任,防止权力交叉,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风险逐步增大且更具有不确定性,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与程序迫在眉睫。在具体实施上:第一,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关键要注重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第二,企业应当对既有风险与预期风险做到全面评估,进一步细化风险类别,扩大风险内容的覆盖范围,充分考虑非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第三,加大风险评价体系建设,对本企业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认真分析,进而选择合理的风险评价指标来全面评价风险;第四,加大预警机制建设,充分考虑预期性的风险因素,要以预防为主,建立起一个健全而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以便为企业管理层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三)强化内部控制措施,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手段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经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时找准控制点,通过点的控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的点应该放在三个位置上:第一是资金。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都应实行严格把关。第二是成本费用。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都应实施严格的监管,防止各类舞弊行为。第三是权力使用。对企业各经营环节、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都应实施有效监控,防止权力乱用,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各类内部控制制度,一要建立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应当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二要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结合企业实际,设立财务控制的程序和岗位、监督的办法。三要加强全面预算管控力度,实施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四要加强风险控制建设,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防和防范。五要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企业很多问题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度,往往是由于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很到位地执行制度,缺少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六要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当前有较多企业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就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

(四)建立广泛的内控信息披露与交流渠道,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途径

良好的内控信息披露与交流是完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通过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管理层的指令准确、快速地转达给相关的执行人员,员工也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员工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员工在执行、管理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通过外部信息披露,可使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了解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而给企业管理层提出合理建议,帮助企业改善内部控制,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采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善和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反馈、控制、改善、修正功能。

(五)建立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机制,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否得到切实执行并进而取得良好成效,关键在于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最常用的监督方式,应进一步完善其职能,使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坚定保证。首先,要保证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切实有效地履行职责,自主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从而取得内部审计工作的预期效果。其次,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育一支具有较高职业水准的审计团队。同时,企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选用外部审计机构协助企业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审,保证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迫在眉睫,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进一步加以强化,逐步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优化,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改善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多秀.试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J].审计与理财,2006(5).
[2] 张颖,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M].机械工业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808so.com
出版社,2009.
[3] 叶陈刚,郑君彦.企业风险评估与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 李三喜,徐荣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超越与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5] 王彭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安徽审计,2009(3).

点赞:9748 浏览:4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