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新闻报道中情感制约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记者写出的报道,所体现出来的新闻价值却不同。主要理由在于,不同的新闻工作者会对同一个新闻事件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或者是对同一个新闻事件本身的认知层次存有差异。此外还有一个理由,决定着受众对一个新闻报道的喜爱程度,那就是新闻报道写法是否具有生动性和亲和力。
为此,很多新闻单位的领导都非常重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也强调报道文章要有文采。一线记者在这种情况下,经常是带着真情实感去做采访、写稿,尤其是报道写作上会毫不掩饰地把主观情感和主观评判表露在文中。这样的报道,更鲜活生动,获得好评会更多。但是有的报道,在记者的主观情绪影响下,形成的主观评判则与新闻事件的事实本身脱离,形成的报道文章失实不说,还显得怪异荒诞。
由此可见,记者的情感,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怎样在新闻实践中制约和表现情感,使写出的报道既体现出优秀的新闻价值,又不失去新闻报道本身实事求是的根本,值得新闻工作者深思。
情感是新闻感染力的重要来源
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个公认的优秀新闻作品,这样一个带有“潮水”一般思想感情写成的通讯,也成为了一部经典。在这样一部作品中,如果没有作者本身的情感注入,那些报道就是苍白的,是不会被人记住的。所以说,很多时候,写作者的情绪、写作者的情感,是一则新闻报道具有感染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再看一个例子。《××周报》在一则关键场的足球报道中,编辑把报道的标题做成《我们赢了!》这里用到了“我们”,就带有明显感情倾向性。但是这种倾向性,作用在谁赢谁输这个事实的本身,带有一种欢呼式的鼓舞,极容易获得受众认同,继而放大了新闻的影响力。这种做法可以赞许。
这也让我想起一位实习生。她在写一篇有关社会救助的报道中,在采访无家可归的流浪老人时,写到了他的衣裳,写到了他的手,写到了他的眼神。在报道中,她还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情感。如她写:“我问了他的年龄,他说:‘属虎,56岁。’这是和我父亲一样的年龄。我们幸福地生活着,而他的家没人知道在哪,不知道他有没有像我们这么大的子女。”
这个实习生的报道写法引起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关于救助站的报道中写到需要救助老人的凄惨状况时,没有必要加入作者本身的那段对比,因为这不是新闻本身需要的;另外,新闻的特点是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写作者加入的这部分,有啰嗦的嫌疑,与新闻的特点要求不符。
笔者认为,把带有写作者情感的内容加入到新闻中来,有价值还是无价值,一是要看这有没有违背新闻事实,二是这是否对新闻报道的主题有支撑推动作用。那么这两者都满足的话,这些内容就是有存在必要的。
主观情感表达有时会令人误解新闻事实
写作者的情感,是一则新闻报道具有感染力的重要来源之

一、不过有时也会因此而误解了新闻事实。

新闻工作者也带有普通人一样的情感,在新闻实践中,他会本能地把自己的经历、认知方式作用于被采访对象的身上,从而不自觉地形成直觉判断。但我们应该明白,记者用自己的眼看,用耳朵听,用笔来记录,但是眼睛有时会被欺骗,耳朵有时会听错,所以用笔来记录的东西,很可能是错的。
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中,主观情绪和情感认识在到达现场之前形成,往往会造成错误的新闻认识。
如今预设立场、主题先行、过度推导、情绪化、贴标签的新闻仍屡屡可见。例如:2011年12月26日《××日报》报道“保时捷少女停车救人”,这在“富二代”“官二代”等负面新闻中是一则少见的正面报道,但是新闻中表现出来的是令人反感的新闻“标签化”——少女停车救人是美德,放大“保时捷”的身份标签则不太妥当。
这还让我想起一位同行跟我讲的另一件事情:他们报社的年轻记者接到一条新闻,说某地一位非常瘦的人和藏獒大战两个多小时,最后人负点伤,但把藏獒打死了。正好那个时候,各媒体关于藏獒的炒作很多,这位记者认为,一个干瘦之人就能把名狗打死了,以为找到了一个人獒交战的好素材,认为是独家新闻了。这个年轻记者又在采访不深入的情况下就匆忙交了稿。而事实是,狗主人上街遛狗绳索断了,狗咬人了,周围的人狗口下救人,齐力把狗打死了。这位记者在文中只强调了“干瘦之人”的奋力搏斗,而省略了众人的帮助,其结果是造成了严重的新闻失实。
这件事情提醒我们,在没接受到客观新闻事件的具体信息之前,越是兴奋狂热,越是容易出现新闻报道中的失实。
有人说,一个好的记者,就是要学会“冷眼看世界”。这不是说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情感淡漠,没有同情心,实际上是要采访者,用冷静清醒的头脑不断认识事情,分析事情,诘问事情。新闻有自己的立场,新闻工作者有自己的品格。任何情感的勃发和情绪的宣泄,可以附着在新闻报道之中,但必须都以追求真理和公正为前提。当一个新闻工作者充满和某种渴求来面对一则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时候,你很可能走在了错误的路上。
情感制约及自我纠正
既然情感有时会令人误解了新闻事实,那么新闻工作就要在有些方面不断提醒自己制约情感及自我纠正,这样才能够少犯些错误。
避开新闻工作者的情绪和情感因素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造成对新闻事件的误解误判,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要有怀疑的态度。多想几个为什么,这能让人在亢奋中冷静下来,从而更接近真相。二是要有求证的习惯。别人说的东西,自己要亲自去看,事情要去询问第三者佐证。三是不要着急。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制约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你越是着急想要得到的东西,你就越可能偏离事实本身,因为你心中的那个事实,未必是当事人经历的事实,你在着急情况下的引导,很容易破碎了整个事实的全像,从而造成你的片面理解。
写作及叙述方式上,制约和校正过度情绪和情感对新闻报道的影响,笔者总结了四点经验。
一是谨慎用比喻等修辞方式的语句。不是被采访人说出的,在文中不是在引号内的比喻,尽量能不用就不用。无端修辞语句大量出现在一则新闻报道中,这样的新闻有可能不是新闻,而是小说。二是要严格审查重点字词前的定语。如果发现新闻报道中重点词汇的前面有三个或以上定语出现,那么就要注意了,这看似全面表述了写作者认为的事实,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写作者对这个重点词没有理解,或者是认识错了。三是写完这则报道,你激动了吗?如果激动了,再多看一边。四是在自己报道的每一段都找出一句核心的句子。就是每一段报道内容,都要有一个事实的内容。这样,即使你的主观情感再充沛,也能围绕新闻报道的分段事实从头叙述到尾。
总之,在新闻写作中,情感与情绪的变化会进入你的叙述方式,所以制约好自己的情绪,“修改、校对”自己的情绪,制约好情感和情绪,这才能正确地进行新闻报道。
(作者单位:大连晚报社)

点赞:23081 浏览:10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