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利率市场化原因及对宏观经济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利率一直实行严格的行政管理体制。这种严格的行政管理利率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结构和传导机制上的弊端逐渐暴露,金融抑制程度高、经济金融化程度底,金融资产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的,从而导致利率不能正确反映资金供求状况,不能对社会资金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加入WTO,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实行利率市场化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也对宏观经济不可避开的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理由 宏观经济 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的理由

1、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2、中国加入WTO后,按照要求应取消金融壁垒,银行业的业务将彻底放开。中国银行业依旧躺在“利差”的温床上睡大觉,寄希望于依靠“利差”来存活发展,这非银行业未来正确发展方向。盈利不能代表胜利,光靠钱多转变不了发展落后的。
3、利率市场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人民币国际化包含两个核心含义:人民币要逐渐实现基本可兑换。而海外经济疲弱,在此基础上,人民币在市场选择中国际储备货币的一员。这四个步骤同时推进,包括资本项目开放、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利率市场化以及更有弹性的汇率浮动机制。
4、国内通货膨胀率一直居高不下,今年一月份CPI的反弹更让人担忧今年的形势,负利率将会长期存在。负利率事实上会被老百姓看成一种税收,因为他们放在银行的存款相对购买力贬值了。而这种“税收”更多是中低收入的人群的。因为高收入人群一般在存款之外有更多的高收益的投资和获利的渠道。所以,负利率会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这与政府所追求的改革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政府的公信力。
同时,负利率会加剧通胀预期,加大对地产和一些大宗商品投机,过度投资。这些中国宏观经济遇到的的挑战,仅仅用行政性手段(如限制买房、对炒作农产品者罚款等)是无法根治的。这些理由的背后的一个主要的经济理由就是资金成本太低。如果资金成本过低的理由不解决,一旦行政性调控措施松动,则过度投资、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马上就会卷土重来。换句话说,不解决负利率的理由,中国的宏观经济就很容易不断出现过热、行政调控、冷却、再放松的大起大落的回圈。
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影响
1、利率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
储蓄对利率的变动均有较大的弹性。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的多少取决于消费倾向。存款利率越高,居民的储蓄倾向越大,购买愿望就越小,居民的消费支出就会减少;反之,存款利率越低,居民的储蓄倾向越小,实现的购买愿望越大,居民的消费支出就会增加。
我国目前居民储蓄对利率变化并不敏感。无论存款利率高低,老百姓还是会把大的钱都存起来,消费支出并没有增加多少。这其中的理由有:,中国贫富差距比较大,富人只是少数,绝大居民有效需求不足。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消费需求长期停留在以食物、服装等为主的生活必需品,这些需求是刚性需求,不会因为财富减少而减少,或因财富增加而增加。因此,利率高低对储蓄的影响是有限的。其次,观念和制度影响消费对利率的敏感性。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居民担心老无所养,病无所依,因为将来不确定性太大,因此他们进行了相对较大的储蓄,而不管利率高低。长期以来,我国都以勤俭为美德为了自己的下一代着想,所以居民习惯性地把收入都存起来。另外,制度也会影响消费敏感性。经济转轨本身是一种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意味着未来的不确定,从而使居民的预期具有一定的粘性。
但是,若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则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大,储蓄就少。利率的上升增加了居民的未来收入,未来消费会增加。
2、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投资对利率的变动均有较大的弹性,而投资又是影响总供给的因素。利率-投资-总供给的传导机制,对宏观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投资收益不变的条件下,因利率上升而导致的投资成本增加,使那些投资收益较低的投资者退出投资领域,从而使投资需求减少。相反,利率下跌则意味着投资成本下降,从而刺激投资,使社会总投资增加。利率作为调节投资活动的杠杆,不但决定投资规模,而且利率水平与利率结构都会影响投资结构。利率的高低将影响宏观经济变量如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等等。显然,利率作为的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运转与微观经济活动都有着极其的调节作用。
但上述这些只是理论上的,虽然说提高利率会使得借款者借钱的资金成本升高,使私人投资受到较大冲击,但影响投资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市场预期。如果投资者预期未来的市场是衰退的,即使央行不断地提高利率,经济可能仍然会保持一定的高速增长。以日本为例,日本曾经一直降低利率,几乎降到零利率,而且这种情形长达十年之久,但仍没有大幅度的刺激消费、投资或是带动经济成长。
我国的投资规模较大,主要是政府投资。而私人投资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也是我国特色。
3、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利率政策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推动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以人民币利率上调为例来说明利率-汇率机制的传导效应:利率上调,国内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下降,出口增加,导致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增加和物价下降,使得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企业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资金流入国内,导致人民币汇率上升。实际利率的上升引起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汇率上升。
其次,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地对汇率产生影响。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而且,一国利率的提高,推动国际资本流入增加,而资本流出减少,使国际收支逆差减少,支持本币汇率升高。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出,增加对外汇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4、对有价证券市场的影响
(1)对债券的影响:
根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债券的市场与市场利率成反比,如果利率上升,则债券下跌;如果利率下跌,则债券上涨。利率与债券的这种关系,使得人们在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安排上可以在货币与债券之间进行选择,以期获利。如果预期利率将下跌则人们愿意现在少存货币和多买债券,以便将来债券上涨时卖出债券获利;反之,预期利率的上升使得人们愿意多存货币和少存债券,即把手里的债券卖出,转换为货币,以避开将来债券下跌时遭受损失。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者因交易、预防和投机动机而持有货币,这三种动机相对应的金融资产分别是:、存款和证券。三种资产中,对利率弹性最大的是证券,其次是存款,而无弹性。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初级阶段,经济证券化程度还比较低,因此金融资产整体上对利率缺乏弹性。
(2)对股票的影响:
利率上升时,投资者据以评估股票价值所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价值因此会下降,从而,也会使股票相应下降;反之,利率下降时,股票就会上升。利率上升时,一资金从投向股市转向到银行储蓄和购买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出现下跌。反之,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一资金就可能回到股市中来,从而扩大对股票的需求,使股票上涨。
参考文献
1. 付爱敏,武小平.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选择研究,[J].时代经贸,2008(1).
2. 何铨,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理由的深思,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十二卷2010年第2期
3. 曹金明,基于传导机制的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2010年5月
4. 谢永坚,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应策略略,2008年4

点赞:29263 浏览:133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