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理由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思想政治课运用“理由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理由意识与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理由教学,创设理由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理由教学法 思想政治教学
思想政治课运用“理由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理由意识与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理由教学,创设理由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理由教学法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什么是理由教学法?

所谓理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理由为纽带”,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觉察理由,培养学生提出理由,组织学生辨析理由,推动学生探求新理由,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策略。
这一教学策略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以理由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理由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理由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理由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点和延伸。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使学生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发展。
二是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推动者。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建构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理由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理由意识与创新思维的需要。创新源于思维,而理由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理由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它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理由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能促使人们去发现理由、解决理由,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和创新。

二、理由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强化理由意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理由和解决理由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新始于理由,提出新理由,或者从新的角度去深思老理由,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与突破。所以强化教师自身的理由意识及学生的理由意识是成功理由教学法的前提条件。理由产生于“好奇心”和“怀疑精神”,教师要保护、引导并激发学生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容忍并鼓励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流行的观点与解释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从而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
2、营造的教学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启发同学们的思维,就必须消除学生紧张和自卑两大障碍,营造一种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以微笑,多站在学生中间讲课,多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多讲一些鼓励性的话,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培养学生“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敢于大胆质疑的学风,才能使学生确立起“我要问”、“我能问”、“我善问”的信念。
3、科学设计理由
理由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科学的提出理由,理由的科学设计是理由教学法的基础。因此,必须注意理由设计的技巧和基本原则。
首先,设计的理由要层次分明,难度适宜。
这是因材施教原则的需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理由设计是为了在认知的基础上推向知识的深层次深思。理由太容易,无助于学生积极思维;但是难度太大,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知如何回答。所以,理由应设在适中的水平。
其次,设计的理由要新颖,具有启发性。
用新颖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理由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兴奋点,理由的依靠点是学生的疑惑点,理由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的契机来培养,从而使学生信服政治课是有趣的。因此,在设计理由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引进一些能吸引人的、新颖的教学材料,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解答理由的。
再次,理由的设计要实用,具有针对性。
在设计理由时,—定要搞清楚为什么这样问?能服务于教学的哪—点?这样,所设计的理由才能具有针对性。在具体操作上一是根据教材设问,或在核心处设问,或在热点处设问,寻找理由的切入点。二是根据学生实际设问,不断设计出富有价值、难度适宜的理由,引导学生积极深思。
最后,设计的理由应符合探究性、研究性、开放性的特点。
这样的理由才能展现答案的多样性,这样的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理由设计,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追求思维过程的观念。也就是说,讨论理由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所研究理由的结论,而是要充分展现学生研究理由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培育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营造安全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会问”。
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作用建构而获得的。因此,“想问”的基础上还要求“会问”,“会问”才会增长智慧。这就是说,学习过程就是从“有理由”到“没理由”再到“有理由”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理由”而是产生“新理由”。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同时,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自己质疑,对教材中不懂或似懂非懂的概念提出疑问。
在讲课时学生对老师出示的材料可能有许多不同的理由,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肯定,并逐一讲解。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理由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会问” (即质疑和提问)是一种发现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又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这当中要注意:把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理由化,让学生在探索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增长智慧。

点赞:4627 浏览:11246